楊國志 黃云飛 白 莉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急腹癥需外科緊急處理。彩超、X線平片等傳統(tǒng)影像檢查正確率不高。本文回顧性分析2006年以來255例經(jīng)手術及臨床診斷的老年急腹癥患者的多層螺旋CT資料,探討其對急腹癥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06年以來我院共有340例臨床懷疑急腹癥的老年患者行腹部CT檢查,257例CT診斷老年性急腹癥,248例經(jīng)臨床及手術證實,9例為假陽性。CT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83例,7例經(jīng)臨床證實為假陰性。255例老年患者(含CT假陰性7例),年齡60~102歲,平均72.1歲。男性147例,女性108例。梗阻性病變101例,炎癥62例,消化道穿孔44例,缺血性病變6例,出血性疾病(含外傷)42例。發(fā)病距CT掃描時間1/2 h~5 d。
1.2 掃描參數(shù) 層厚5 mm,層間距5.0 mm,電壓120~140 kV,電流250~300 mA,1.25 mm薄層多平面觀察。其中平掃81例,增強174例。高壓注射器靜脈團注30%碘海醇注射液(歐乃派克)80~90 ml,速度3~3.5 ml/s。動脈期 28~35 s,靜脈期75~90 s,延遲期150~180 s三期掃描。
255例急腹癥(含7例假陰性)患者,16層螺旋CT正確診斷248例,正確診斷率為97.25% ,83例排除急腹癥病例,7例證實為假陰性。敏感性97.25%,特異性89.41%,陽性預測值96.49%,陰性預測值91.57% 。見表1。
表1 255例急腹癥患者CT診斷與臨床及手術診斷對比
腸梗阻判定標準為:小腸直徑超過2.5 cm,結腸直徑超過6.0 cm,合并腸腔內(nèi)積氣積液,或出現(xiàn)氣液平面,擴張腸管與突然狹窄之間形成移行帶認定則為腸梗阻〔1,2〕。本組資料顯示腸梗阻占老年急腹癥第一位病因,與以往報道相符〔3〕。101例腸梗阻中,結腸梗阻47例,小腸梗阻54例。腫瘤性腸梗阻41例,粘連性梗阻38例,腸扭轉9例 ,糞石7例,內(nèi)疝6例。腫瘤性腸梗阻含大腸癌35例,小腸腺癌4例,小腸惡性間質(zhì)瘤2例 。腫瘤引起腸梗阻表現(xiàn)為移行帶區(qū)出現(xiàn)軟組織影,增強檢查明顯強化,環(huán)形或者偏心性,腸腔不規(guī)則狹窄,增強檢查可見明顯強化,有‘白線征’,遠端腸管萎陷、含氣含液不良。侵犯漿膜表現(xiàn)為漿膜面毛糙,本組病例9例腫瘤合并腸套疊,表現(xiàn)為腸壁水腫,呈彈簧圈樣。多層螺旋CT不但可以準確診斷有無腫瘤引起腸梗阻,對于腫瘤分期正確診斷率很高。以病理為準,本組T分期及N分期準確率達到90.24%(37/41)及70.73%(29/41)。T分期準確率較高,而N分期準確率相對較低,可能與本組病例沒有全部行CT增強有關。一部分病例單純以淋巴結增大為判定轉移標準,部分腫大淋巴結實際是反應性增生。如果全部增強,看到環(huán)形強化或不均勻性強化,有助于判定淋巴轉移及N分期。即便如此,CT檢查對于評估手術可切除性及預后仍有幫助。
粘連性腸梗阻表現(xiàn)為相鄰兩個或多個腸袢互相靠近,關系密切,移行帶處腸管呈漸進性狹窄,腸壁光滑增厚,無包塊形成。部分梗阻患者可見腸管折曲成吊腳樣改變粘連于腹壁切口下,束狀粘連帶形成,或者內(nèi)疝。腸扭轉CT表現(xiàn)除一般梗阻征象外,全部病例均出現(xiàn)漩渦征,出現(xiàn)纜繩征3例,出現(xiàn)鳥嘴征及C型孤立脹大腸袢2例。全部糞石性腸梗阻CT表現(xiàn)典型,除近端腸梗阻征象外,梗阻點出現(xiàn)糞石,以及遠腸管塌陷。糞石為其特征性征象,CT表現(xiàn)為梗阻端蜂窩狀低密度影,呈篩狀結構,內(nèi)可見多發(fā)分隔及氣泡影。
炎癥性疾病62例,正確診斷率96.77%(60/62)。本組包括闌尾炎16例,膽管及膽囊結石12例,膽囊炎10例,急性胰腺炎18例,盆腔膿腫6例,其中破裂2例。16例急性闌尾炎中13例臨床表現(xiàn)均不典型,無轉移性右下腹痛,以腹脹、便秘或腹瀉為主要癥狀,臨床診斷不清,行全腹CT掃描后得以準確診斷。3例是為了評估闌尾周圍膿腫情況。CT診斷闌尾炎首要是找到闌尾,沿回盲瓣向下尋找與其相連盲管狀結構即闌尾。闌尾炎表現(xiàn)為闌尾增粗,腫脹,腔內(nèi)可見糞石結構,周圍滲出積液,盲腸根部腫脹,局部蜂窩組織炎,穿孔后形成包裹性積氣積液,合并周圍臟器粘連。本組高位闌尾8例,腹膜后闌尾7例,闌尾殘株炎1例。本資料顯示老年性闌尾炎穿孔率高達75%(12/16)。全部病例均正確診斷,顯示CT對于老年人不典型闌尾炎有很高的診斷價值,與劉付宗瑞〔4〕等報導一致,腹腔膿腫表現(xiàn)為腹腔內(nèi)包裹性積液,周圍腹膜炎癥改變表現(xiàn)為腹膜毛糙、腫脹,腹腔滲出。2例破裂合并厭氧菌感染產(chǎn)生氣體誤診為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膽道結石,膽囊炎全部正確診斷,其中膽總管穿孔1例術前診斷明確。
消化道穿孔占老年性急腹癥病因的第3位,其中胃癌穿孔17例,潰瘍穿孔13例,結腸癌穿孔3例,外傷性小腸穿孔11例。44例患者中35例同時行腹部平片及CT檢查,CT100%診斷消化道穿孔,腹部平片僅正確診斷16例,19例囊泡狀消化道游離氣體CR漏診,但是有2例消化道穿孔為小的12指腸穿孔,穿孔迅速彌合,CT未見到囊泡狀游離氣體而漏診。囊泡狀游離氣體需仔細觀察,排除腸腔內(nèi)積氣及肋膈隱窩積氣。
45例患者中,肝癌破裂5例,外傷性肝、脾破裂28例均正確診斷。1例脾遲發(fā)性破裂漏診,1例腸系膜小的出血因呼吸偽影影響而漏診。腎臟破裂9例,腸系膜血腫3例均正確診斷。肝、脾破裂表現(xiàn)為肝、脾臟連續(xù)性中斷,其內(nèi)出現(xiàn)不均勻性高低混雜密度灶,被膜下血腫CT表現(xiàn)為被膜下新月形低密度灶或者高密度灶。CT增強檢查對于原有肝臟腫瘤合并外傷破裂亦有幫助。腎臟挫裂傷均有腎實質(zhì)外形增大,腎實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高低混雜密度灶,被膜下血腫呈弧形高密度灶沿著腎臟表面分布。出血往往在臟器周圍形成高密度灶,形成哨兵凝血塊征,表明附近臟器存在損傷,是尋找臟器損傷的標志。
缺血性病變6例,其中腸系膜動脈血栓形成及栓塞4例,靜脈血栓形成2例,本組資料CT增強4例全部正確診斷,4例靜脈血栓形成因未做增強檢查未能明確,但小腸腸壁分層廣泛水腫提示臨床有此可能,經(jīng)過介入治療后癥狀消失。
回顧9例假陽性患者,1例胸腔凝血塊誤診為脾破裂,2例肋膈隱窩積氣誤診為消化道穿孔,2例將迂曲粘連的腸腔內(nèi)氣體當成游離氣體,但患者沒有腹痛癥狀。4例胸腹聯(lián)合傷患者呼吸偽影較大,誤診為肝臟損傷,行彩超檢查后排除,復習病例肝臟及脾臟周圍無積液,偽影為放射狀及條索狀,不符合出血形態(tài)。回顧9例假陽性患者,大部分是觀察不仔細,部分是對征象不認知引起,需仔細觀察,且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
老年性急腹癥病因繁多,加之老年人特殊的病理生理改變,表現(xiàn)復雜,變化迅速,一旦誤診后果較嚴重。多層螺旋CT提供了方便、快捷、準確的檢查方法,深受臨床醫(yī)生歡迎,是值得廣泛推廣的影像檢查,但仍有一定漏診及誤診發(fā)生,要求影像科醫(yī)生加強學習,反復實踐。
1 Sheedy SP,Earnest FIV,F(xiàn)letcher JG,et al.CT of small bowel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diagnos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J〕.Radiology,2006;241:729-36.
2 金征宇,馮敢生,馮曉源.醫(yī)學影像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58-63.
3 李 榮,羅成華.老年性急腹癥診斷及剖腹探查〔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4(7):401.
4 劉付宗瑞,謝長濃,黃澤光,等.CT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21):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