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平
(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湖南 永州 425000)
目前對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已形成共識,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報道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采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觀察其療效,并與單用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比較。
選擇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及門診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70例。采用隨機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治療組:男28例,女7例,年齡31~62歲,平均46.4歲,病程6~15年;對照組:男26例,女9例,年齡29-60歲,平均45.2歲,病程5~15年。兩組上述指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HBsAg、HBeAg/HBeAb、HBcAb、HBV-DNA均陽性,治療前均未用過抗病毒藥物。診斷均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診斷標準[1]。伴有消化道出血、重度黃疸、Ⅱ度以上肝性腦病、大量腹水、肝腎綜合征,重疊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性者均排除在外。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s)
注: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t=10.23,P<0.01;**t=10.97,P<0.01;***t=2.76,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10.14,P<0.01;**t=10.86,P<0.01;***t=2.58,P<0.01。兩組治療后比較,*t=0.31,P>0.05;**t=0.18,P>0.05;***t=0.26,P>0.05
分組 例數(shù) TBIL(μmol/L)* ALT(U/L)** ALB(g/L)***治療組 治療前 35 82.95±25.42 324.12±120.26 30.68±6.54治療后 35 20.25±16.75 52.46±22.53 35.26±5.24對照組 治療前 35 84.48±24.9 32.8±122.40 30.28±5.98治療后 35 22.15±16.28 53.15±22.98 34.72±5.08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積分、PTA、HBV-DNA定量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積分、PTA、HBV-DNA定量比較(±s)
注: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t=9.93,P<0.01;**t=6.98,P<0.01;***t=0.03,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10.32,P<0.01;**t=7.18,P<0.01;***t=7.88,P<0.01。兩組治療后比較,*t=0.62,P>0.05;**t=0.74,P>0.05;***t=0.22,P<0.01
分組 例數(shù) Child-pugh積分* PTA** HBV-DNA(log10考貝/mL)***治療組 治療前 35 9.50±1.50 64.50±18.72 6.85±1.42治療后 35 7.25±1.45 78.55±14.90 2.62±0.54對照組 治療前 35 9.46±1.52 63.98±19.01 6.82±1.46治療后 35 7.36±1.46 76.98±14.82 3.78±0.58
兩組患者均給予甘草酸二銨、還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綜合治療。治療組加拉米夫定100mg及阿德福韋酯10mg,口服1次/日。對照組加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拉米夫定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生產(chǎn),阿德福韋酯由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
每2周檢查肝功能;每3個月檢查HAV-DNA、兩對半、PTA、AFP、肝脾B超、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腎功能。
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數(shù)據(jù)比較應用成組t檢驗及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化,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積分、PTA、HBV-DNA定量比較,見表2。
2.3 耐藥現(xiàn)象
在治療過程中凡HBV-DNA下降或轉(zhuǎn)陰后又上升或轉(zhuǎn)陽,視為耐藥。治療組耐藥為0,而對照組耐藥6例,但HBV-DNA均較治療前低,未影響治療。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2例出現(xiàn)輕度腹痛、腹瀉癥狀。
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fā)展的最后階段,然而對于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體內(nèi)仍存在著活躍的HBV復制,正是HBV活躍的復制是肝炎肝硬化發(fā)生、發(fā)展及肝細胞癌變的促進因素[2],對于HBV復制活躍的失代償期肝硬化,進行快速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迅速抑制體內(nèi)的HBV復制,能使肝細胞損害減少,肝組織炎癥、壞死及纖維化減輕,明顯改善肝功能,延長患者生命,部分患者由于肝功能改善明顯,暫時不需要接受肝移植[3]。目前臨床應用的核苷(酸)類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是應用最早、最廣泛的抗病毒藥物。許多研究證實、拉米夫定在治療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中,能明顯改善肝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病死率,但長期應用中耐藥發(fā)生率明顯增高,有報告用藥1、2、3年耐藥發(fā)生率分別為17%、39%、57%。阿德福韋酯在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已發(fā)現(xiàn)ADV對野生株及LAM耐藥株均有效[4]。若二者聯(lián)合應用,既能快速有效的抑制病毒,同時不易產(chǎn)生耐藥,適合長期應用,以保持治療效果。
本組資料顯示,兩組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拉米夫定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與單用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均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使HBV-DNA水平下降,改善肝功能、PTA及Child-pugh積分等指標,延緩肝硬化失代償期進展,減少并發(fā)癥,明顯提高生活質(zhì)量。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肝功能,PTA、child-pugh積分變化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拉米夫定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與單用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年內(nèi)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HBV-DNA定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單用拉米夫定耐藥6例,聯(lián)合應用未發(fā)生耐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拉米夫定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有較強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能力,并且不易產(chǎn)生耐藥,這樣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對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尤其病毒復制活躍的,若經(jīng)濟條件許可,建議采用聯(lián)合抗病毒治療。當然聯(lián)合治療的遠期效果及安全性有待于進一步總結(jié)。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傳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張福奎,張俊勇,賈繼東,等.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4,43(12):951-954.
[3]Chen CJ,Yang HI,Su J,et al.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eross a bil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J].JAMA,2006,295(1):65-73.
[4]王宇明,張南,晏澤輝,等.病毒因素及其防治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地位[J].傳染病信息,2009,22(5):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