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東 馬 彥 楊 樂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吉林 長春 13002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受損有關。抵抗素作為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脂肪組織分泌的肽類激素,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其功能是對抗胰島素作用,導致機體胰島素抵抗。抵抗素的表達受多種因素的調節(jié),如年齡、性別、營養(yǎng)狀態(tài)、激素、局部因子及藥物等〔1〕。因此本文對抵抗素基因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老年T2DM患者中進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進行檢測,探討中國東北地區(qū)漢族老年人群中抵抗素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T2DM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于我院內分泌科2009年3月至11月住院患者及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均為中國東北漢族地區(qū)老年人群。T2DM組:115例(男59例,女56例),年齡60~71〔平均(64.28±6.77)〕歲,體重指數(shù)(23.1±2.81)kg/m2,診斷符合1999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7.0 mmo1/L及/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均除外原發(fā)性心肺疾病、腦血管疾病、T2DM大血管并發(fā)癥以及微血管并發(fā)癥。正常對照組:99例(男51例,女48例),年齡60~70〔平均(63.86±6.23)〕歲,均為本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追問病史、體檢、實驗室及心電圖檢查,排除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心肺疾病及腎臟疾病等。所有入選者抽外周血5 ml,按酚/氯仿法抽提DNA,并首先隨機選取其中20例T2DM患者DNA作為篩查SNP的樣本。
1.2 方法〔2〕所有入選者抽外周血5 ml,按酚/氯仿法抽提DNA,并首先隨機選取其中20例T2DM患者DNA作為篩查SNP的樣本。
1.2.1 SNP檢測 聚合酶鏈反應(PCR)在96孔薄壁板中進行。PCR反應體系為25 μl,包含10 ng人基因組 DNA,10×PCR 緩沖液 2.5 μl,25 mmol/L MgCl22 μl,10 mmol/L dNTP 0.5 μl,20 μmol/L 引物 0.4 μl/對,5 U/μl TagDNA 酶 0.2 μl。PCR儀為Prkin-Elmer-Cetus9700。PCR反應條件為酶激活95℃2 min,94℃變性40 s,退火溫度在起始的10個循環(huán)中為63℃ ~58℃,每次遞減0.5℃,反應60 s,延伸72℃ 35 s;在以后的30個循環(huán)中,退火溫度固定為58℃,每次反應為40 s,延伸72℃35 s;終末延伸72℃ 10 min。序列測定:PCR擴增的目的片段經(jīng)電泳鑒定、resin(Wizard PCR Preps DNA purification Resin,Promega)純化后,用ABlPRIMERTM,Big-Dye末端標記試劑盒(PE,F(xiàn)oster City,CA),以PCR反應的特異引物為測序引物進行雙向測序反應。測序反應條件:96℃變性10 s,50℃退火5 s,60℃延伸4 min,35個循環(huán)。產物經(jīng)乙醇沉淀,ABI377自動測序儀行核苷酸序列測定。并進一步用PolyPhred軟件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綜合正反雙向序列結果識別SNP。
1.2.2 SNP的基因分型 對所篩查出的SNP采用直接測序法對所有受試者作進一步基因分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AS軟件,計算兩組SNP位點的等位基因頻率,組間差異分析采用χ2檢驗。
2.1 抵抗素多態(tài)性分析 抵抗素基因共測序2 813 bp,共檢出5個SNPs,均在啟動子區(qū)。
2.2 SNP等位基因頻率在T2DM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采用直接測序法在T2DM患者和99例正常對照者間作進一步基因分型,結果表明這些SNP的等位基因頻率在兩組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抵抗素基因SNPs在T2DM組和正常對照組間等位基因頻率比較(%)
T2DM患病率逐年提高,死亡率亦逐年增加,深入探索其發(fā)病機制對于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綜合防治、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遺傳因素在其中可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故探討遺傳基因多態(tài)性與T2DM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成為近年研究熱門〔3~5〕。
抵抗素與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炎癥、動脈粥樣硬化(AS)等病理過程或疾病有關,但其具體作用還不很明確。人抵抗素基因定位于19p13.3,內含子邊界序列均高度保守。其mRNA含476個堿基,迄今僅發(fā)現(xiàn)2種人抵抗素亞型。最近研究表明,抵抗素蛋白晶體具有獨特的多聚體結構:每個單體尾端由二硫鍵相連,形成三聚體或四聚體結構,此二硫鍵形成可能是抵抗素活化的必需步驟之一。抵抗素二聚體具有全蛋白80% ~90%的功能,而抵抗素單體僅有全蛋白10% ~20%的功能。抵抗素的裝配與調節(jié)機制迄今尚不明確,推測可能對二硫鍵的剪切或裝配過程的調節(jié)來調節(jié)抵抗素的剪切與裝配〔6〕。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與單純T2DM病患者的血漿抵抗素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7〕。而亦有研究認為血清抵抗素可能與T2DM的發(fā)病不相關〔2〕。本研究采用直接測序法在T2DM和正常對照組間進行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頻率比較,共檢測5個SNP,結果顯示在上述兩組東北地區(qū)漢族老年人群中這此SNP的等位基因頻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東北地區(qū)漢族T2DM老年人群中無顯著相關性,這可能與研究樣本的數(shù)量、位點的選取及不同種族間的糖尿病易感性及個體差異有關。
本研究認為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東北地區(qū)漢族人群老年T2DM無顯著相關性。
1 孫 禎,李希圣.抵抗素與肥胖及2型糖尿病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綜述,2009;15(11):1693-5.
2 董 艷,黃 微,李 果,等.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華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3(2):97-9.
3 Patel SD,Rajala MW,Rosseui L,et al.Disulfide-dependent multimeric assembly of resistin family hormones〔J〕.Science,2004;304(5674):1154-8.
4 Arita Y,Kihara S,Ouchi N,et al.Adipocyte-derived plasma protein adiponectin acts as a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binding protein and regulates growth factor-induced common postreceptor signal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J〕.Circulation,2002;105(24):2893-8.
5 Qi L,Doria A,Manson JE,et al.Adiponectin genetic variability,plasma adiponectin,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6;55(5):1512-6.
6 徐偉斌,俞 璐,羅 敏.抵抗素的研究進展〔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6(1):23-5.
7 莊 瑋,成興波.血漿抵抗素與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關系的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6;16(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