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文,張軍曙,吳世行,劉海燕,陳 勇
湖南省懷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腫瘤中心,湖南懷化 418000
肺癌是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大部分已失去手術切除的機會。近年來CT引導下經皮穿刺氬氦刀靶向冷凍治療肺癌的方法已應用于臨床[1-2]。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已治療原發(fā)性肺癌患者90例,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齡28~82歲,平均61歲;中央型肺癌26例,周圍型肺癌64例;肺癌最大直徑為1.5~10.0 cm。所有患者術前均行CT掃描,并均經細胞學或病理學確診,病理學分型為腺癌44例,鱗癌38例,小細胞肺癌6例,鱗腺混合癌2例。
氬氦刀為美國Endocare公司生產,手術系統(tǒng)由4刀控制器及超導刀組成。超導刀中空,直徑分別為2 mm、3 mm、5 mm、8 mm。CT機型為GE Light Speed plus 4層螺旋CT掃描機。
根據(jù)術前CT片中病灶的位置確定患者體位,掃定位片后,對病灶區(qū)域進行3~5 mm層厚掃描,根據(jù)病灶部位、形態(tài)及周圍臟器情況而選擇穿刺點、穿刺角度及冰凍范圍。穿刺路徑要盡量避開肋骨、心臟、大血管及支氣管等,整個穿刺針應盡量保持與掃描平面在同一平面內。局麻后,將穿刺針經皮穿入腫瘤,如發(fā)現(xiàn)穿刺路徑偏離腫塊,應及時進行調整。將擴張管及導管鞘依次插入,再行CT掃描,確定位置正確后退出穿刺針及擴張管,將氬氦刀沿導管鞘插入腫塊內,啟動氬氦超低溫手術系統(tǒng)。冰凍15~20 min再升溫10 min,并重復1次,拔刀,胸帶加壓包扎。術中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并通過CT掃描觀察有無出血、氣胸情況。對術后出現(xiàn)的咳嗽、咯血、發(fā)熱、液氣胸等情況進行及時對癥治療。
根據(jù)實體瘤的判斷標準,CR(完全緩解):腫塊完全消失超過4周;PR(部分緩解):腫塊縮小50%以上的時間超過4周;NC(無變化):腫塊縮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過25%;PD(進展):1個或多個病灶增大25%以上或出現(xiàn)新病變。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腫瘤被冰球完全覆蓋18例(20.0%),冰球覆蓋病灶80%以上者56例(62.2%),低于80%者16例(17.8%)。
一般氬氦刀冷凍治療10 min后,腫瘤區(qū)將出現(xiàn)1個以刀尖為軸心逐漸增大的低密度影圓型冷凍區(qū),同非冷凍區(qū)有明顯的界限,冷凍后CT顯示腫塊可增大。氬氦刀治療后1、3、6、12個月追蹤復查CT,大部分腫瘤較前有明顯縮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部分出現(xiàn)壞死空洞。但較大的及冰球覆蓋差的部分病灶有增大趨勢。見表1及圖1、2。
圖1 氬氦刀治療中示治療刀頭穿入腫瘤內
圖2 治療后3個月腫瘤明顯縮小
氬氦刀治療術后分別于1、3、6、12個月復查CT,觀察腫瘤的大小變化,按照實體瘤評價標準,CR+PR+NC為有效,氬氦刀治療后不同時期的療效如表1所示。見表1。
表1 氬氦刀治療后不同時期的療效及腫瘤大小變化(例)
術后部分患者出現(xiàn)咯血、發(fā)熱、胸悶胸痛、液氣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31.1%、27.8%、36.7%、38.9%,經對癥處理后好轉或消失。
氬氦刀靶向治療系統(tǒng)在臨床應用中,兼顧了超低溫和熱療雙重功能治療腫瘤,利用氬氣致冷、氦氣升溫的原理,依靠高壓氬氣在刀尖內急速釋放,在十幾秒內冷凍病變組織至零下120~165℃,在刀尖周圍形成冰球,達到快速冷凍目的,再用氦氣在刀尖急速釋放,快速將冰球解凍并急速復溫和升溫。在冰球解凍的過程中,由于細胞膜的破裂及水化作用,而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微靜脈及微動脈內的冰晶在解凍的過程中造成血管破裂,使殘存的腫瘤細胞缺血缺氧而死亡,從而達到了治療腫瘤的目的。
氬氦刀治療肺癌是一種重要的局部治療腫瘤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各期肺癌的治療,一般認為氬氦刀治療前后同一部位CT值下降30~50 HU,可作為判斷腫瘤細胞已滅活的指標[3]。治療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腫瘤的分期及治療過程中冰球的覆蓋情況。據(jù)文獻[4-7]報道,冰球覆蓋范圍超過病變范圍3~5 mm,將達到很好的冷凍消融目的。因此只要術前靶點設計恰當,其療效接近手術切除[8]。我們利用螺旋CT定位,能清晰地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位置與周圍重要臟器、大血管的關系,從而能選擇最佳進針部位、角度、深度,利用單刀或多刀配合使不同形態(tài)的病變獲得最佳的冰球覆蓋。本治療組冰球完全覆蓋及達到80%以上覆蓋的病例數(shù)共74例,占82.2%,治療后的第1、3、6、12個月的腫瘤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9.8%、85.9%、80.0%、66.2%,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治療后復查,有一部分腫瘤控制不佳,出現(xiàn)進展,多與腫瘤偏大,與周圍重要臟器、大血管關系密切及治療中冰球覆蓋不滿意有關。但治療12個月后的有效率不高,對此我們總結出的經驗是,氬氦刀作為局部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效果滿意,但大部分病例還應同時進行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根據(jù)腫瘤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及患者的自身耐受情況,選擇最適當?shù)膫€性化的治療方案,將會進一步的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
CT引導下的氬氦刀治療肺部腫瘤,安全、有效,無嚴重的并發(fā)癥,主要并發(fā)癥有咯血、發(fā)熱、胸悶、胸痛、液氣胸。咯血的發(fā)生多為小氣道旁血管穿破或冷凍損傷所致,一般僅為少量咯血或痰中帶血,給止血藥2~3 d即可。發(fā)熱多為低熱,多為腫瘤冰凍壞死,壞死組織及代謝產物被吸收所致,對癥處理即可。液氣胸的發(fā)生與患者自身的肺功能及穿刺過程肺組織的損傷有關,本組發(fā)生率為38.9%,少量液氣胸不用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液氣胸壓縮肺>20%,且患者出現(xiàn)胸悶、氣促情況,應進行胸腔抽氣或閉式引流,液氣胸減少后,患者胸悶、氣促即可改善。本組病例無皮膚凍傷情況出現(xiàn)。
CT引導下氬氦刀治療肺癌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并發(fā)癥輕,治療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可控制在1周以內,總的治療費用明顯低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的治療費用,且治療適應證多,可應用于各個時期的肺癌患者,尤其給年老、體弱及晚期失去手術時機的患者,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局部治療腫瘤的有效方法,給這部分患者帶來了希望,適用于臨床推廣應用。
[1]王洪武.現(xiàn)代腫瘤靶向治療技術[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77-141.
[2]Saliken JC,Mckinnon G,Gray RR,et al.Liver cryosurgery with curative intent:can we realize the promise[J].Can Assoc Radiol J,1999,50(5):295-297.
[3]王洪武,張燕群,羅晶,等.CT引導下經皮穿刺氬氦靶向治療肺癌的臨床應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5):311-314.
[4]Lee JM,Jin GY,Goldberg SN,et al.Percul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inoperable nonsmall cell carcinoma:a preliminary report[J].Radiology,2004,230(1):125-134.
[5]Dupuy DE,Glodberg SN.Lmage-guided 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on;challenges and opprtunities[J].J Vasc Intervent Radiol,2001,12(6):1135-1148.
[6]Steinke K,Glennn D,King J,et al.Percutaneous pulmonar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difficulty achieving complete ablation in big lung lesions[J].Br J Radiol,2003,181(3):711-715.
[7]Karin S,Julie K,Derek WG,et al.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lung tumors with expandable needle electrodes;tips from preliminary experience[J].AJR,2004,183(2):605-611.
[8]Wu Q,Wu XY,Feng JP,et al.The clinical analysis on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targeted cryoablation therapay[J].Int Mod Cancer Ther,2002,5(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