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容,陳瑞霞
1.廣州市番禺療養(yǎng)院護理部,廣東廣州 511490;2.廣州市番禺區(qū)大石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廣東廣州 51143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醫(yī)學專家預計該病在2020年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1]。COPD加重期患者表現(xiàn)為痰量增多、肺通氣障礙,最終可致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治療上主要給予氧療、抗感染、解痙平喘、化痰祛痰等;而護理上給予有效的排痰護理對控制感染、減輕通氣障礙、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近年來采用綜合護理措施對COPD加重期患者進行排痰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80例COPD加重期患者均為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住院患者,診斷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的診斷標準[2]。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8.56±6.83)歲,病程(3.25±0.46)年;對照組中,男 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齡(59.23±6.67)歲,病程(3.22±0.47)年。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的吸氧、抗感染、解痙平喘、化痰等治療。均給予氨溴索針劑30 mg加入生理鹽水10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以及氨溴索針劑30 mg加入生理鹽水20 ml霧化吸入化痰治療。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用以上的治療措施。觀察組則在此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2.2.1 體位排痰 ①前傾坐位:用于病情較重、明顯呼吸困難的患者。方法:患者身體前傾、頭部下垂,有助于膈肌和腹腔內(nèi)容物下降,胸廓容積增大,有利于氣體交換。②高枕右側(cè)臥位:用于病情穩(wěn)定、體弱消瘦和呼吸困難較輕的患者。方法:抬高床頭30°,或用30 cm高度枕頭?;颊呷∮覀?cè)臥位,可在右肩下墊一軟墊,使患者感到舒適。③半臥位:用于過于肥胖、腹部隆起無法采取前傾坐位和高枕臥位的患者。方法:抬高患者上身或床頭支架成30°~50°,下肢屈膝,膝下墊一軟枕,使膈肌下降,擴大胸腔容積,減輕腹腔內(nèi)臟器對心肺的壓力,改善呼吸困難。
1.2.2.2 拍背、翻身 鼓勵患者翻身,每日拍背4~5次。并囑家屬在患者翻身時幫助拍背,鼓勵咳痰。其手法是,五指關(guān)節(jié)微屈,掌呈凹式,從肺底由外向內(nèi),由下向上輕拍,力量的強弱、頻率以使痰液排除順利、患者耐受為宜。
1.2.2.3 濕化呼吸道 用生理鹽水20 ml加α-糜蛋白酶作霧化吸入,每日2次。生理鹽水可濕化氣道黏膜、稀化痰液。加α-糜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質(zhì)、抗炎、消腫,促進排痰。
1.2.2.4 鼓勵并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 囑患者做深呼吸,在呼氣約2/3時用力咳嗽,有效排出痰液。對于無力咳出痰液的患者可用中指按壓天突穴,以刺激氣道引起咳嗽。
1.2.2.5 心理疏導 抑郁、焦慮狀態(tài)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且這種精神狀態(tài)較為常見[3]。
對于上述方法效果不滿意者,在采取以上護理措施前,進行健康宣教,排除患者對自己健康狀態(tài)的疑慮,同時說明治療的目的與方法、藥物的局限性等,鼓勵患者自主配合護理工作,排出痰液。
觀察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主要癥狀(包括咳嗽、咳痰、氣促、發(fā)熱等)緩解情況。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3.56±2.32)d]與對照組[(15.78±2.53)d]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平均住院費用[(6156.83±856.38)元]與對照組[(7095.26±975.35)元]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觀察組主要癥狀緩解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主要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
表1 兩組患者主要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咳嗽4040觀察組對照組7.84±0.96a 9.23±1.13咳痰7.26±0.88a 9.69±1.17氣促5.65±0.73a 6.71±0.77發(fā)熱2.93±0.31b 3.15±0.43
在美國,大約1400萬人罹患COPD,該病是美國第2位造成勞動力喪失的原因,僅次于心臟疾病,并是第4位最常見的死亡原因,該病在我國亦十分常見,其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加的勢頭,因此,該病的防治以及護理應引起醫(yī)護人員的足夠重視。COPD加重期指患者短期內(nèi)咳嗽、咳痰、氣促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液膿性,可伴發(fā)熱等癥狀,一般由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加重,此時,患者癥狀加重,嚴重時可危及生命[4]。COPD的主要治療手段有藥物治療、氧療、呼吸康復和肺的手術(shù)治療等[5]措施。COPD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體質(zhì)差,運動少,甚至長期臥床,因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排痰困難,而排痰不暢直接影響抗感染等治療的效果,因此,在護理上應加強排痰護理及對排痰情況的觀察。在化痰排痰的防治中,化痰解痙藥物作用非常重要,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有氨溴索、異丙托溴胺、茶堿類藥物等。但是藥物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氣道堵塞、或排痰無力等效果往往不理想。
護理工作在COPD的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排痰護理,對促進排痰、緩解癥狀、減少住院時間與費用都有積極的意義。筆者近年來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工作中,在常規(guī)的抗感染、化痰、解痙、吸氧等治療之上,采用多種排痰護理手段,以綜合的護理方法增強排痰效果,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綜合護理措施包括體位排痰、拍背、濕化氣道、恰當?shù)目人詣幼饕约靶睦硎鑼У?。?jīng)觀察,在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促進咳嗽、咳痰等癥狀緩解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
筆者認為,在COPD的防治中加強排痰護理對提高療效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廣。
[1]Viegi G,Scognamiglio A,Baldacci S.Epidemiolng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J].Respiration,2001,68:4-19.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方宗君,蔡映云,梁永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癥狀及影響因素[J].健康心理雜志,2000,8(4):431-433.
[4]Dever LL,Shashikumar K,Johanson WG.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 [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2,11(7):911-925.
[5]盂曉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進展[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0,39(12):113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