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華,喬愛珍,張玉珍
空軍總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北京 100142
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superior vena cave syndrome,SVCS)是腫瘤科常見的急癥之一,主要由胸腔內(nèi)的腫瘤直接侵犯并壓迫上腔靜脈或腫大的淋巴結(jié)壓迫上腔靜脈所致,其中由肺癌引起的占85%[1]。臨床多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胸痛、咳嗽、面頸水腫、胸前部靜脈淤血和靜脈曲張等[2],因患者腫瘤病情重,變化大,常需化療處理。PICC置管術(shù)在腫瘤化療[3]和長期輸液治療[4]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留置時間長等優(yōu)點[5],但導管阻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并發(fā)癥也成了PICC導管護理的重中之重,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現(xiàn)將我科1例患者的護理體會進行報道如下:
本例患者為男性,56歲,確診為右肺腺癌3個月,為行化療于2010年12月6日在左側(cè)肘下貴要靜脈置巴德三向瓣膜PICC 4Fr導管,采用盲插。置管后胸片示PICC導管頭端位于脊柱右側(cè),第6胸椎下緣水平。2010年12月20日患者出現(xiàn)靜脈炎,皮膚色紅、疼痛、腫脹,沿靜脈走行區(qū)域出現(xiàn)硬結(jié),使用蜂蜜加如意金黃散調(diào)勻外敷后癥狀好轉(zhuǎn)。2011年1月7日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導管阻塞,使用三通負壓方式灌注尿激酶的方法,歷經(jīng)9 h導管再通。查B超示:上肢深靜脈內(nèi)導管血流速度減低,查D-二聚體(正常值0~255 ng/ml)4038 ng/ml。2011年1月10日查胸片示PICC導管頭端位于第4胸椎水平 (圖1);1月11日患者頸部腫脹,皮膚色紅,頸靜脈怒張,前胸可見靜脈曲張,輕微咳嗽,可平臥,考慮為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1月13日CT示:右肺上野包裹性積液,上腔靜脈輕度受壓,右頭臂靜脈明顯受壓;1月19日查胸片示PICC導管頭端位于左側(cè)鎖骨下 (圖2),查B超示:左側(cè)頸內(nèi)靜脈及鎖骨下靜脈血栓形成。在超聲引導下行胸腔積液穿刺,抽出血性胸水240 ml,請普外科會診,考慮血栓形成48 h內(nèi)存在血栓脫落風險,建議放置上腔靜脈濾網(wǎng),但未采用,使用抗凝藥物治療。于2011年1月31日拔管,2月10日查B超示:左側(cè)頸內(nèi)靜脈及鎖骨下靜脈部分再通,證明抗凝有效。
1.2.1 導管阻塞的治療 使用10 ml生理鹽水靜脈推注,阻力較大,不能強行推注,回抽注射器仍不通,取下PICC導管前端的輸液接頭,接口處連接一個“三通”,直端接2 ml注射器(用尿激酶生理鹽水5000 U/ml)溶導管,側(cè)端接20 ml注射器,關(guān)閉直端回抽后,關(guān)閉側(cè)端打開直端,尿激酶稀釋液可因負壓進入導管(絕不可推注),留置30~60 min后,關(guān)閉導管直端,側(cè)端進行抽吸,每隔1 h抽吸一次,將回抽的血棄去,用生理鹽水20 ml沖洗導管,用10 ml生理鹽水脈沖式封管,再用10 ml注射器抽2 ml生理鹽水加0.04 ml肝素封管。
1.2.2 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 應用低分子肝素鈉5000 U皮下注射,2次/d,共注射7 d,7 d后改為低分子肝素鈉5000 U皮下注射,1次/d,共15 d,15 d后改為口服華法林鈉5 mg,1次/d,每隔2 d檢測凝血四項、D-二聚體,使INR(正常值為0.83~1.25)維持在2左右,治療期間,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
1.3.1 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的護理 ①心理護理: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臨床癥狀明顯,發(fā)展迅速,患者喘憋、呼吸困難、不能平臥易產(chǎn)生焦慮、恐懼、煩躁等情緒,對治療失去信心,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講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②呼吸困難的護理:患者采取半臥位,給予低、中流量吸氧,有咳嗽及呼吸道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準備好負壓吸引器等急救物品。③靜脈通路的選擇:為減輕心臟負荷,控制輸液速度。
1.3.2 導管阻塞的護理 化療藥物之間要用生理鹽水沖管,防止發(fā)生配伍禁忌,導致沉淀附著在導管壁,阻塞導管。每次輸液結(jié)束時,先用10 ml生理鹽水脈沖式?jīng)_管,如果最后一組液體是靜脈營養(yǎng)液用20 ml生理鹽水沖洗導管,再用10 ml注射器抽2 ml生理鹽水加0.04 ml肝素封管。
1.3.3 深靜脈血栓的護理 急性期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制動并抬高患肢,同時避免栓子脫落引起肺栓塞。注意觀察患肢腫脹情況、皮膚顏色、溫度、感覺等。患肢嚴禁按摩熱敷[6],注意保暖[7]。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yī)生。
PICC導管堵塞經(jīng)溶栓治療后再通,為防止再次形成血栓,將PICC導管拔出,經(jīng)溶栓和抗凝治療后肢體腫脹緩解,經(jīng)B超檢測上腔靜脈及鎖骨下靜脈部分再通,證明抗凝有效?;颊呶窗l(fā)生肺栓塞及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
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靜脈壁損傷:PICC導管機械性損傷,留置導管作為異物阻礙血液回流,有利于血栓形成。另外,使用化療藥物、患者日常生活中肢體活動損傷血管內(nèi)膜導致。②血流緩慢:由于疾病原因?qū)е伦灾骰顒訙p少,臥床時間增加。置管后,患者隨意性自主活動受限,使血液流動緩慢,致血液淤滯。③血液高凝狀態(tài):腫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易引起深靜脈血栓。④凝血指標:研究表明,D-二聚體水平對靜脈血栓早期有診斷意義。
PICC導管的應用,尤其在腫瘤化療領(lǐng)域的應用,給廣大患者減輕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給護理管理者降低了安全風險,提高了臨床護理工作效率,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對于腫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另外,D-二聚體的檢測,抗凝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對于預防導管堵塞及深靜脈血栓形成有重要意義:①應盡量選擇較粗的靜脈,最好在B超引導下,避免盲插。②對于肺部腫瘤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肺部并發(fā)癥的患者,在導管維護方面,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即使使用的是三向瓣膜的導管,在每次用生理鹽水脈沖式封管后,再用肝素生理鹽水脈沖式封管。③嚴格無菌操作,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盡量減少或避免上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④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及經(jīng)濟負擔。
[1]劉晶杰,張月芬.肺癌合并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的治療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15(1):66.
[2]朱振勝,于甬華.惡性腫瘤所致的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的治療[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18(5):355-356.
[3]陳英梅,王正霞.外周靜脈植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22):2878-2879.
[4]于霞,杜敏.腫瘤患者picc置管引起靜脈血栓1例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4):126.
[5]代莉.PICC置管術(shù)后并發(fā)導管阻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3):286-287.
[6]陳雅致,石新華.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發(fā)靜脈血栓的護理[J].護理學報,2007,14(2):65-66.
[7]王永卿,倪雪芹.PICC置管后上肢靜脈栓塞尿激酶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