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1911—2009),男,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黨員,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
1934年,錢學森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兩年后,他轉(zhuǎn)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28歲時成為世界知名空氣動力學家。1947年,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身在美國的錢學森,一直關(guān)心著祖國的發(fā)展。他說:“我的事業(yè)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p>
1955年,他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與錢偉長合作,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并出任所長。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對發(fā)展我國的導彈事業(yè)提出了長遠規(guī)劃。同年,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lǐng)導機構(gòu)——航空工業(yè)委員會成立,錢學森擔任委員。同一時期,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gòu)——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從此,他開始全面投身中國火箭、導彈等裝備研究。
錢學森為中國國防和航天事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面對榮譽,他十分淡然:“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種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的獎賞?!?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與世長辭,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