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碩,王忠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荊州醫(yī)院,湖北 荊州 434020
糖尿病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需要持續(xù)的醫(yī)學治療和患者的自我控制,以防止與減少急性并發(fā)癥。如果將糖耐量異常統(tǒng)計在內,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約9200萬例[1]。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極其復雜,臨床上對其做出了各類嘗試,現將我院2009~2010年口服降糖藥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加以分析,為其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從我院醫(yī)院管理系統(tǒng)(HIS)提取的2009~2010年臨床使用口服降糖藥物的原始數據,數據類型包括藥品通用名、規(guī)格、劑型、數量和價格。其中,藥品名稱依據2005年版《中國藥典》與《新編藥物學》(第 16版)的命名[2]。
采用用藥金額、排序、用藥頻度(DDDs)、日均費用(DDDc)等藥物利用研究方法,運用Microsoft Excel進行數據分類、計算、排序、統(tǒng)計。DDD(限定日劑量)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藥物統(tǒng)計中ATC/DDD值[3],DDDs(用藥頻度)在DDD值(限定日劑量)參照2005年版《中國藥典》和《新編藥物學》(第16版)的基礎上結合藥物說明書確定,DDDs為該藥年消耗量(g)與DDD值的比值,反映該藥的用藥頻度。DDDs值越大,說明該藥使用頻度越高,臨床的用藥選擇傾向性越大。并據此計算該藥物的DDDc(日均費用)。
我院2009年用藥金額最高的前3位品種分別為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格列美脲;用藥頻度最高的前3位為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日均費用最低的前3位分別為二甲雙胍緩釋片、國產瑞格列奈、格列美脲。2010年略有變化,用藥金額前3位為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格列齊特;日均費用最低的3位沒有變化。阿卡波糖價格較高,用量也較大,因此在兩年的統(tǒng)計分析中均處于用藥金額最高的位置;二甲雙胍價格便宜,用藥頻度高,日均費用低,2009~2010年其用藥金額比較穩(wěn)定,一直處于第4位,用藥頻度更是保持第一,比較穩(wěn)定;進口瑞格列奈為比較新型的短效促胰島素分泌降糖藥,療效穩(wěn)定,價格不高,日均費用也比較適中,在兩年中用藥金額均位于第2位,用藥頻度也比較穩(wěn)定,位于第6位,日均費用也僅比國產的瑞格列奈、二甲雙胍等略貴,醫(yī)生的用藥頻度、患者的依從性都較高。見表1。
表1 2009~2010年我院主要口服降糖藥應用情況統(tǒng)計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患者覆蓋面廣,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2009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用藥金額約60萬元,2010年增幅較大,約為130萬元,其主要品種見表1。由表1可見,2009~2010年我院主要口服降糖藥以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格列美脲等所占金額較大。進口阿卡波糖一直占據用藥金額第一的位置,且上升趨勢較大,其原因除了因為它是一類新型降糖藥,口服吸收好,副作用較少,單用不會導致低血糖等原因外,也因為其藥價昂貴,相應地也限制了使用頻率,DDDs一直沒有與用藥金額對應達到最佳臨床使用效果,而DDDc更是僅次于進口的吡格列酮,位居第2,如何合理經濟地使用有待提高。瑞格列奈作為新型的短效促胰島素分泌藥,可使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而且可與二甲雙胍等合用提高療效,導致二類藥品的用藥金額與頻度都大為提高,雖然用藥頻度低于二甲雙胍與格列美脲等,但藥價遠高于二甲雙胍,因此用藥金額僅居于阿卡波糖之下。
在現有的口服降糖藥的使用中,全世界已經達到共識的核心治療藥物——二甲雙胍、磺酰脲類的使用頻率仍較高[4]?;酋k孱惖亩贩N——格列齊特、格列美脲等則因為療效穩(wěn)定、開發(fā)緩釋劑型的長效性等原因成為我院使用良好的降糖藥,用藥金額僅居于阿卡波糖、瑞格列奈之下。格列齊特在臨床上不僅用于治療糖尿病引起的代謝紊亂還用于防治微血管病變,老年患者的依從性較好;格列美脲價格低廉、作用時間較長,每日給藥一次的用藥方案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所以用藥頻度與日均費用均很理想。二甲雙胍既可以單獨用藥也可以與磺酰脲類、胰島素等合用降糖,價格低廉,在兩年的統(tǒng)計分析中均顯示其用藥頻度最高,而日均費用最低。《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二甲雙胍與磺酰脲類仍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5]。
由本結果可以看出,近年來國際上開發(fā)的新型降糖藥胰島素增敏劑的應用也日益增多。國產的與進口的吡格列酮、羅格列酮的應用較多。胰島素增敏劑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有效藥物[6-8],通過增加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及抑制肝糖輸出而緩解胰島素抵抗,而且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大有潛力,其代謝途徑獨特(主要經肝臟),可針對糖尿病腎病患者,也可與其他降糖藥合用,減少相應的藥物使用劑量。然而該類藥物上市時間短,價格高,在目前的口服降糖藥中日均費用最高(表1)。這嚴重限制了用藥頻度,導致其幾乎處于最低頻度,希望在日后的藥物研究與推廣中加大力度,提高該類藥品的合理用藥。
[1]Yang SH,Dou KF,Song WJ.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25):2425-2426.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671-678.
[3]ATC/DDD Index 2008.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Z].Olso Norwegian,2008.
[4]王長江.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的合理選擇[J].安徽醫(yī)學,2009,30(4):362-363.
[5]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8,88(18):1227-1245.
[6]Ziemke F,Mantzoros CS.Adiponectin in insulin resistance:lessons from translational research[J].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2010,91(1):258-261.
[7]李作君.胰島素治療的主要不良反應與防治[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69.
[8]謝本招,曹穎.2種胰島素強化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對比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