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榮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 邳州 221300
人工流產術(簡稱人流術)是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廣泛應用于孕早期的妊娠終止,是婦科門診常見的手術。過去采用傳統(tǒng)宮頸擴張法進行人工流產術,常因手術簡單、時間短而不使用麻醉藥,使患者軀體承受劇烈的痛楚,少數患者甚至出現人工流產綜合征[1]。目前,人工流產術中丙泊酚的應用已開始推廣,即無痛人工流產術,無痛率達100%,但手術費用昂貴,手術時必須有麻醉師配合,并需要進行呼吸及心臟監(jiān)測。2008年3月~2009年6月我院婦科門診在人工流產術中使用康婦消炎栓聯(lián)合利多卡因作為麻醉用藥,鎮(zhèn)痛明顯,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3月~2009年6月我院接診自愿要求行人工流產術的孕婦24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利多卡因聯(lián)合康婦消炎栓組)和對照組(常規(guī)人工流產術組),每組各122例。治療組年齡17~47歲,平均26.2歲;初孕婦女31例,經產婦及有兩次以上人工流產史者91例;妊娠時間45~65 d,平均49.2 d。對照組年齡19~45歲,平均27.2歲;初孕婦女33例,經產婦及有兩次以上人工流產史者89例;妊娠時間44~59 d,平均48.1 d。所有孕婦均為宮內妊娠,術前常規(guī)行B超、血常規(guī)及凝血功能、尿常規(guī)及尿HCG、陰道分泌物檢查,均無異常。排除心、肺、肝、腎等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無藥物過敏史。術前測量患者體溫、脈搏、血壓均為正常。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妊娠時間、人流史,術前檢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術前2 h給予康婦消炎栓(葵花藥業(yè)生產,2.8 g/粒)1粒放入直腸,深度為7 cm以上,術后給藥1次/d,連用7 d。術前10 min用2%利多卡因5 ml加注射用水5 ml稀釋成1%濃度,在宮頸4點及8點處進針,深度約2 cm,抽吸無回血后再每點分別注射3~5 ml,同時用無菌棉簽浸透利多卡因放置在宮頸口內局部浸潤1~2 min,麻醉生效后取出即可進行人工流產術。對照組:不用任何藥物按常規(guī)操作進行人工流產術。兩組手術操作均由經統(tǒng)一培訓的人員完成,并詳細記錄術中孕婦疼痛程度、人工流產綜合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疼痛評價標準參考WHO的疼痛分級。0級:無痛;1級:腰酸、腹脹有痛感,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2級:腰酸、腹脹痛明顯,不能忍受,伴出汗、呼吸急促;3級:劇烈疼痛,不能忍受,喊叫、煩躁不安。
人工流產綜合征:孕婦自手術開始至結束全程出現面色蒼白、心律紊亂、心動過緩、惡心嘔吐、血壓下降、頭昏、出汗、胸悶,甚至抽搐、昏厥表現。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分組資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122例發(fā)生疼痛18例(14.75%),對照組122例發(fā)生疼痛96例(78.69%),兩組孕婦術中疼痛情況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14,P<0.01)。 見表 1。
表1 兩組孕婦術中疼痛情況比較(例)
治療組122例,無一例發(fā)生人工流產綜合征;對照組122例發(fā)生人工流產綜合征7例(5.73%),兩組人工流產綜合征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1,P<0.01),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治療組術后2 h及1周內發(fā)生不良反應17例(13.93%),其中,頭昏4例,惡心6例,腹痛、腰痛10例。對照組術后2 h及1周內發(fā)生不良反應93例(76.23%),其中,頭昏68例,惡心24例,腹痛、腰痛50例。兩組術后2 h及一周內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 (χ2=95.61,P<0.01)。
近年來因避孕失敗、優(yōu)生或疾病等其他各種原因,要求終止妊娠的早孕者逐漸增多。既往人們認為人工流產手術時間短,手術操作簡單,疼痛程度不十分劇烈,受術者尚能忍受,故而不使用麻醉藥物,而術中大多數孕婦都會感覺局部或下腹部、腰部疼痛,術后極易發(fā)生人工流產綜合征等手術并發(fā)癥,給受術者造成了較大的身心損傷。因此,醫(yī)護人員致力于尋找一種安全、簡單、有效、經濟、鎮(zhèn)痛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藥物,屬于酰胺類藥物,其穿透力及擴散力均較強且無過敏性,可使子宮平滑肌纖維松弛,阻斷各種神經沖動的傳導,通過抑制痛覺和觸覺,降低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fā)生。支配子宮的神經除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外,還有感覺神經,尤其在宮頸口處最為豐富[2]。宮頸內口是子宮最狹窄的部位,且黏膜較薄,手術時易致深層損傷,發(fā)生炎性滲出,修復時易粘連甚至瘢痕化[3]。宮頸內注射利多卡因,宮頸內口涂抹利多卡因局部浸潤,具有充分松弛宮頸的作用,使擴宮器可直接進入宮腔,避免了擴宮時的機械性刺激及吸宮時吸頭的刺激引起的神經反射[4-5],達到減輕患者痛苦及擴張宮口的作用。
康婦消炎栓選用苦參、紫花地丁、敗醬草、紫草、穿心蓮、蒲公英等中藥材組方,具有清熱解毒、殺蟲利濕、軟堅散結、化瘀止痛的功效[6]。方中苦參所含的苦參堿對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等具有較強的抑菌、抗毒、抗?jié)?、消腫散結作用;諸藥聯(lián)合使用,以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目的,具有廣譜抗菌及增強人體白細胞對細菌吞噬能力的作用,同時,局部用藥,具有起效快、用藥簡單、臨床療效顯著的優(yōu)點。直腸與子宮附件相鄰,彼此靜脈叢交互吻合??祴D消炎栓作為栓劑,直腸給藥,可在直腸中較為迅速的溶融,釋放出有效成分,直接被直腸黏膜吸收,并擴散至體液及附近組織中,直達病所,吸收總量比口服給藥吸收總量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藥物的吸收加快,減少了不必要的消耗,從而能較長時間地維持有效藥物濃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迅速起到治療作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潤使宮頸內口松弛,擴宮過程縮短,從而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質量,使手術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利多卡因聯(lián)合康婦消炎栓鎮(zhèn)痛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此外,在手術過程中,應謹慎操作,尤其對有多次人工流產史的患者,更需仔細,以免因手術不當或過度刮宮而損傷子宮內膜,引起遠期并發(fā)癥[7]。
[1]霍麗.人工流產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57例[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8):104-105.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3]陳靜,李立.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200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0,11(9):64.
[4]楊麗.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3-62.
[5]劉國敏.人工流產術中杜冷丁聯(lián)合利多卡因鎮(zhèn)痛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0):130.
[6]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26-346
[7]張冬梅.人工流產并發(fā)癥及防治[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