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校醫(yī)院 (南充 637000) 李英姿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年人患精神障礙的治療和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1]。本研究選取 42例患青年人病后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醫(yī)護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至 2010年8月我院共收治 42例青年人患病后精神障礙患者 ,男 19例,女 23例,年齡 12~18歲,病程 1~4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各 21例,兩組患者間年齡和病程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對兩組患病后青年精神障礙患者中病因明確者行病因治療:如地方性克丁病則給予甲狀腺素類藥物,苯尿酮尿癥患者給予低苯丙氨酸飲食,癲癇者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對于病因不明確者則給予促進和改善腦功能的腦細胞營養(yǎng)藥物[2]。
3 護理方法 研究組在加強治療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青年人年齡和發(fā)育水平的特點制定心理護理方案:用耐心和愛心對待患者,使之建立良好醫(yī)患關(guān)系;布置整潔、簡單、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避免放置危險物品 ,如火柴、棍棒、藥品和開水等,保證門窗的安全性,防止高空墜落發(fā)生,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加強患者自信心和自尊心。對照組則給予常規(guī)護理。
4 效果評定 患者 /家屬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其中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均視為滿意。治療效果:患者與周圍的溝通:明顯改善 ,無明顯變化 ,惡化三個標準,分別記為 2,1,0分。精神障礙情況:明顯改善,無明顯變化,惡化三個標準 ,分別記為 2,1,0分。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改善,無明顯變化,惡化三個標準 ,分別記為 2,1,0分。工作學習、社交能力:明顯改善,無明顯變化,惡化三個標準 ,分別記為 2,1,0分。最后記錄總分。
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進行 t檢驗和 i2檢驗,P<0.05視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6 結(jié) 果 研究組治療效果評分 (3.83±1.24)分,對照組治療效果評分(2.34±1.01)分,兩組治療效果評分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 85.71%,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 66.67%,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青年時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其心理和身體都不斷變化,趨于成熟。這個時期易受到教育、社會、環(huán)境和遺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dǎo)致心理精神障礙、行為偏異和發(fā)育障礙等。由于青年時期往往伴隨著青春叛逆心理的存在,而且精神障礙的表現(xiàn)不典型,使診斷和治療被延誤,令患者精神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近年來,對青年人精神障礙治療得到社會和醫(yī)生的廣泛關(guān)注。對精神障礙青年患者進行病因治療、促進和改善腦功能的腦細胞營養(yǎng)藥物等可一定程度上達到治療效果[3,4]。但是患者主要為心理障礙,加強護理尤其是心理護理尤其重要。本研究表明,加強對精神障礙青年患者的護理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且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護理方法的治療效果。加強對精神障礙青年患者的護理也可使患者滿意度提高,使患者配合臨床工作,有助于治療的實施,達到預(yù)期治療效果。本組研究組滿意度 85.71%,對照組 66.67%,研究組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青年精神障礙患者治療效果評分為(3.83±1.24)分,高于對照組青年精神障礙患者治療效果評分。
綜上所述,對精神障礙青年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日后的精神健康狀態(tài)。加強對精神障礙青年患者的護理有助于治療工作的開展、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 鄭 麗,王萬芝,李 健.社區(qū)青少年精神障礙的心理護理與行為指導(dǎo) [J].實用護理雜志,2009,19(7):57-58.
[2] 郭中孟.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礙中的應(yīng)用 [J].醫(yī)藥專論,2010,29(4):215-216.
[3] 李新選,周東升.外傷性精神障礙 54例臨床分析 [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5,34(6):758-759.
[4] 劉 樂,劉曉玲,劉曉峰,等.急性顱腦損傷致精神障礙 68例臨床分析 [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8,37(10):1339-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