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投資咨詢公司 何承堯
一看到本文的標題,或許有讀者會問:鍋爐的排煙溫度與能量守恒定律,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為何湊到一塊兒來了。這緣于筆者前不久參加了某種型號鍋爐申報節(jié)能產品的評審,有檢測單位為此鍋爐提供的熱效率測試報告稱:該鍋爐的排煙溫度為60℃~70℃,其熱效率高達百分之一百零幾!參加評審的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而另外有專家認為:按鍋爐測試規(guī)程是可能出現鍋爐熱效率大于百分之百的。孰是孰非,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思索和研討。
能量守恒定律(又可稱為能量守恒與轉換定律)是宇宙間的基本定律,對一切現象都適用。它可表述為:對一個封閉系統而言,不論系統內發(fā)生何種具體的變化,該系統變化前后的能量必然保持不變。也可表述為: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換,能量在轉換過程中,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消滅,轉換前后其總量保持不變。
熱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之一。運用能量守恒定律來分析熱力學現象,就得出了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論證了熱和功可以互相轉換,轉換前后總量是相當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則可表述為:熱能不可能自動地從冷物體傳遞給熱物體,亦即熱機的熱效率永遠小于100%。
能量平衡(簡稱能平衡)即運用熱力學定律考察一個體系(包括:設備、裝置、系統或企業(yè)、單位等)的輸入能量與有效利用能量及損失能量之間的平衡關系。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輸入能量必然等于有效利用能量與損失能量之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熱能不可能百分之百被有效利用,即損失能量不可能為零,其能量利用率不可能為100%,一定會小于100%。
鍋爐的熱效率包括鍋爐的毛效率和凈效率。鍋爐的毛效率是僅考察鍋爐本身所消耗燃料的有效利用率,而鍋爐的凈效率則不僅考慮鍋爐本身所消耗的燃料,而且須考慮鍋爐附屬設備(如:送風機、引風機、水泵等)的能耗,并扣除鍋爐排污、蒸汽吹灰等鍋爐自身消耗的熱量之后,所計算出來的有效利用率。很顯然,鍋爐的凈效率小于鍋爐的毛效率,但通常為了方便,只關注鍋爐的毛效率。
按照鍋爐測試的方法,鍋爐熱效率又可分為鍋爐正平衡熱效率和反平衡熱效率。鍋爐正平衡熱效率是測算有效利用能量占輸入能量的份額,而鍋爐反平衡熱效率則測算:100%減去鍋爐各項熱損失所占的份額之后所得出的有效利用率。顯然,鍋爐反平衡熱效率由于不可避免的各項熱損失客觀存在,故一定會小于100%。
通過上述簡單地重溫理論,不難發(fā)現:上述鍋爐熱效率測出大于100%顯然是錯誤的,因其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定律、熱平衡原理及鍋爐熱效率測試原理,無論如何是不應該出現的,可為什么按現有鍋爐測試規(guī)程竟然出現了呢?讓我們再深入地進行分析。
鍋爐熱效率測試中,它的輸入能量采用的是低位發(fā)熱量,而排煙溫度為60-70℃(已低于該蒸汽分壓下的露點),在此溫度下,燃燒產物(煙氣)中的水蒸氣已經釋放出凝結熱,并通過煙氣余熱回收裝置予以回收,熱平衡計算將這部分回收熱量算作有效利用的能量,而輸入能量因采用低位發(fā)熱量卻未能計入水蒸氣的凝結熱,看起來平衡的熱平衡方程式實際上是不平衡的,以致得出該鍋爐熱效率大于100%的錯誤結論。
筆者認為有必要闡明燃料低位發(fā)熱量QYDW和高位發(fā)熱量QYgW的區(qū)別及應用條件。
低位發(fā)熱量QYDW是燃料完全燃燒,且燃燒產物中的水蒸氣仍以氣態(tài)存在時所發(fā)出的熱量。
高位發(fā)熱量QYgW是燃料完全燃燒,且燃燒產物中的水蒸氣凝結為水時所發(fā)出的熱量。
顯然,在鍋爐熱平衡測試時,對于排煙溫度較高、燃燒產物中的水蒸氣仍以氣態(tài)存在的情況,輸入能量應采用燃料的低位發(fā)熱量QYDW,而對于排煙溫度已低于該狀態(tài)下露點,燃燒產物中的水蒸氣凝結為水的情況,則應該采用燃料的高位發(fā)熱量QYgW作為輸入能量,否則測試的結果必然是錯誤的。
高位發(fā)熱量QYgW比低位發(fā)熱量高,其差值即為燃燒產物中的水蒸氣凝結時所放出的凝結熱,表達式為:
式中:r——水蒸氣的凝結熱
WH2O——燃燒產物中水蒸氣的相對量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定律歷經數百年社會活動的實踐證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鍋爐熱平衡測試規(guī)程是依據上述定律的原理,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的具體應用方法,它的應用是有前提的,即不能違背上述定律的原理,它的應用是有條件的,如果條件變化了,就必須根據上述定律的原理作相應的調整,決不能不顧客觀規(guī)律,生搬硬套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事實上,要解決此問題并不難,只要將燃料的高位發(fā)熱量作為輸入能量即可,而燃料的高位發(fā)熱量可進行實測,也可根據燃料的成分分析結果,用經驗公式計算。
對于鍋爐的排煙溫度是否越低越好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而應進行技術、經濟、社會的全面綜合分析。
從技術角度看,為了回收煙氣的余熱,必須增加鍋爐尾部受熱面,從而增加煙道中煙氣流通的阻力,也就必須增加鍋爐鼓風機、引風機及回收熱水的水泵電耗。同時由于煙氣溫度的降低,減少了煙囪中煙氣的自拔風力,這就會進一步增加鍋爐鼓風機、引風機的電耗。在此我們必須權衡能量的得與失,得到的是數十℃的熱水,而付出的是鍋爐鼓風機、引風機及水泵增加的電耗,得失大小要心中有數。如本文前面所述,通常我們只考慮鍋爐的毛效率,而未考慮鍋爐的 凈效率,而鍋爐的附屬設備耗能不小,且多為用電設備,而電是寶貴的二次能源,能源的投入產出賬是應該算清楚的,不然,看似鍋爐的毛效率提高了一點,而鍋爐的凈效率卻反而損失了,最后仍得不償失。
從經濟角度看,為了回收煙氣的余熱,必須增加鍋爐尾部受熱面,由于煙氣溫度的進一步降低,換熱器的溫差減小,因而為了回收同數量的熱量,必須加大換熱器的面積,當然也相應增加回收熱水的水泵投資。這里就必須算一算經濟賬,所投入的是這些裝置、設備的投資以及鼓風機、引風機及水泵增加的用電費用,所得到的是回收的熱水,所投入的資金多少時間可回收回來?經濟上也應做到得大于失才行。
從社會角度看,鍋爐屬于壓力容器設備一類,其安全性必須高度重視。鍋爐排煙溫度降得過低,如低于當時條件下的露點時,煙氣中的水蒸氣凝結為水,而煙氣中的酸性氣體將溶于水而形成酸,對于鍋爐尾部受熱面、引風機、煙道及煙囪會造成腐蝕,即使鍋爐尾部受熱面可采用防腐材料(如不銹鋼)制成,但代價昂貴,而引風機、煙道、煙囪等不可能全部采用防腐材料,仍舊存在腐蝕的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腐蝕是一個漸進的,較為緩慢發(fā)展的過程,不是一兩次熱工測試可以發(fā)現的,而要進行相當一段時間的“掛片試驗”進行觀察、分析、測量,方可得出結論。鍋爐系通用級設備,應用廣泛,量大面廣,而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進行節(jié)能技術改造不可不慎重。
總之,筆者認為,鍋爐排煙溫度須從上述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后,才能下結論,不可輕易斷言越低越好。
以上是筆者根據經典力學、經典熱力學的原理,對鍋爐熱效率及鍋爐排煙溫度所作的思考、分析,切盼業(yè)內專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