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yè)廳
2011年,湖南省秋冬種生產總面積力爭突破273萬公頃,秋冬農業(yè)覆蓋率達80%以上。其中,油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23萬公頃,秋冬蔬菜種植面積63萬公頃,綠肥種植面積67萬公頃(其中經濟綠肥13萬公頃),以馬鈴薯為主的秋冬糧食播種面積達到20萬公頃。
1.優(yōu)化秋冬種生產布局 油菜要繼續(xù)挖潛擴面,一方面要穩(wěn)定發(fā)展環(huán)洞庭湖區(qū)、大湘西地區(qū)的棉地(旱地)油菜、一季稻田油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油菜南下戰(zhàn)略,主攻湘中南雙季稻區(qū)油菜生產,確保雙季稻區(qū)“稻-稻-油”比例在25%以上,逐步形成一季稻區(qū)油菜、雙季稻區(qū)油菜、棉地(旱地)油菜三足鼎立的生產格局。蔬菜要嚴格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洞庭湖區(qū)要大力發(fā)展加工型蔬菜,實行訂單生產;湘中南地區(qū)要切實抓好外銷型蔬菜生產,建設一批外銷專用蔬菜基地;大湘西地區(qū)要重點抓好反季節(jié)蔬菜生產。馬鈴薯要突出大湘西區(qū)生產重點,同時推進湘中南城郊區(qū)、風景旅游區(qū)稻田馬鈴薯(見題圖)生產的發(fā)展。綠肥要堅持以雙季稻區(qū)冬閑田為重點發(fā)展生產,同時抓好一季稻區(qū)紫云英種子基地建設。
2.推廣關鍵技術,提升科技含量 一是不斷加大高產、優(yōu)質、專用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力度。油菜要大力推廣湘雜油753、湘雜油188、灃油730、灃油5103等24個雙低雜交油菜主推品種。蔬菜要重點推廣京豐1號、冬春寶、改良青雜3號、秋露75、南峰2號、特新白玉春、冬寒2號、雪里松、科興2號、紫薹2號和紅薹2號等包菜、大白菜、蘿卜、萵筍、菜薹新品種。馬鈴薯要重點推廣鄂馬鈴薯5號、湘馬鈴薯1號、費烏瑞它、大西洋、東農303等脫毒馬鈴薯新品種。綠肥要大力推廣湘肥3號、浙紫5號、寧波大橋、余江大葉、弋江籽和信紫1號等新品種。二是推廣一批配套高效栽培技術。棉地油菜要大力推廣合理密植(6000株/667平方米)、一穴雙株技術,稻田油菜要廣泛應用免耕機械開溝直播技術。旱土馬鈴薯要大力推廣高壟雙行高產栽培技術,稻田馬鈴薯要推廣應用稻草地膜雙層覆蓋高產高效種植技術。蔬菜要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廣泛應用高效低毒農藥。綠肥要根據(jù)稻田耕作制度與栽培技術特點,集成推廣爭全苗、育壯苗、促春發(fā)、防病蟲等綜合配套栽培技術。同時,大力推廣根瘤菌拌種,紫云英、肥田蘿卜(滿田花)、油(臘)菜“三花”混播,圍溝、主溝、廂溝“三溝”配套等技術。
3.加強作物培管,提高秋冬種生產水平 要做到精細整地、精量適時播種、科學施肥、培育壯苗,并抓好中耕除草、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災減災工作。油菜越冬要做好中耕培土、重施冬肥、灌水防凍以及冰凍過后的清溝排水工作;蔬菜生產要視苗情做好地膜覆蓋、淺中耕保溫、灌水防凍、生根壯苗、放風煉苗、保墑保溫、防寒保苗等培管工作;綠肥要及時開溝排漬,做好稻草覆蓋防凍工作;馬鈴薯要做好防凍保溫、中耕除草、疏通三溝、及時追肥等生產管理工作。此外,要加強秋冬季經濟作物的培管,做好柑桔、落葉果樹等的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培土防凍和冬季清園工作;落實茶園改土施肥、清園除害、科學封園等措施,有序推進老茶園改造和新茶園建設;抓好棉花生產管理,防秋旱促穩(wěn)健生長,防蟲害促多發(fā)秋桃,防早衰促平衡穩(wěn)產。
4.推進產業(yè)化開發(fā),提升秋冬種生產效益 一是大力推進優(yōu)質原料基地建設。建設一批高標準的油菜、蔬菜、馬鈴薯等生產基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二是大力扶持發(fā)展各類市場主體。要將千家萬戶分散型農戶組織起來,發(fā)展訂單生產,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發(fā)展模式。三是發(fā)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因地制宜開展就地加工轉化,打造精品名牌,提高秋冬種農產品的生產效益。四要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5.開展辦點示范,帶動秋冬種生產發(fā)展 油菜重點抓好35個生產示范片,核心示范面積在667公頃以上,目標產量(每667平方米,下同)160公斤以上;另外抓好10個“稻-稻-油”生產示范片,示范面積667公頃以上,核心示范片面積334公頃以上,目標產量120公斤以上;馬鈴薯重點抓好6個高產示范片,示范面積在33公頃以上,目標產量2000公斤以上。蔬菜重點抓好33個高產示范片,面積67公頃以上,目標產量1500公斤以上。綠肥重點抓好21個示范片,紫云英鮮草目標產量1500公斤以上,經濟綠肥鮮草目標產量2000公斤以上。各市州、縣市區(qū)要集中力量辦好四五個大面積秋冬種生產示范片,每個鄉(xiāng)鎮(zhèn)要辦好一二個秋冬種示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