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辛:亦談收藏
近日,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葉辛的新作《客過亭》在上海書展再次引起關(guān)注,這是他“知青三部曲”的終結(jié)篇。葉辛先生的那句“寫作,需要期待一次沖動”,讓至今懷揣文學夢想的人感動。書展結(jié)束的第二天,儒雅而不乏低調(diào)的葉辛便忙里抽空,應本刊之約,趕就了這篇《亦談收藏》。葉辛說,之所以會想到談談收藏這檔子事兒,是因為目前收藏實在是太熱了。上次,他參加了一次茅臺酒的拍賣,便有很多人碰面就問他收藏拍賣的事,問茅臺酒的行情。另外,他注意到《檢察風云》有一個“鑒賞家”欄目,所以,談這樣的話題也算契合。自論不懂收藏也不收藏的葉辛,在文中談了收藏的三要素,很是給人啟發(fā)。
本期客座總編輯: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收藏正在成為一種時尚。
收藏正在成為一個熱點。
隨便打開一份報紙,就能看到有關(guān)收藏的報道。紫砂壺拍賣上了千萬元的高價,名家的經(jīng)典書畫拍賣價過億元,已經(jīng)不是新聞。更有海外的拍賣行,把中國清代康、雍、乾三代的彩瓷,拍出了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天價,況且參加競拍的,還是我們中國人。
數(shù)十倍、成百倍、成千倍甚至上萬倍價格的翻番,把人看得眼花繚亂。無論是成千上萬人參與的集郵,還是日漸增多的賞石者,或是各有偏好的古錢幣收藏,鐘表收藏,硯臺收藏,少數(shù)精英、豪富熱衷的老紅木、古瓷收藏,都有一些老的和新的故事在圈子里廣為流傳。于是乎,書店里開出了收藏書籍的專柜,報紙上辟出了和收藏有關(guān)的專版,廣播里在普及關(guān)于收藏的知識……電視上播出的鑒寶欄目,收視率一路飆升,看著那些年老和年輕的參與者手捧著或真或假的藏品,讓專家團過目的情形,真是一件令人捧腹的事情。更有甚者,專家團因為上了電視,有了知名度,還受邀去了社區(qū),為社區(qū)居民們服務,居民們紛紛將家中多年的收藏和旅游時購買的紀念品拿出來請專家們過目,指望著專家們給出一個“好價錢”。
不知不覺中,收藏的味道變了。變得和金錢直接掛鉤,變得和令人咋舌的價格掛鉤,變了品味。
一件珍品,比如說就是一把顧景舟制作的紫砂壺,它能拍出高價來,是因為紫砂壺不僅系具有功能性的實用品,而且它的造型、氣韻、線條、形狀令人百看不厭,且隨著歲月的流逝,越用越發(fā)光亮照人,古雅誘人,是一件人見人愛的藝術(shù)品。它在市場上拍出高價,無可厚非。壺主人自可沾沾自喜;拍下壺來的巨富想必也是認為此壺物有所值,值得收之藏之。他收藏的是這把壺的獨一無二性,難得一見的藝術(shù)性,內(nèi)如碧云,外類紫玉的觀賞性。
舉這一例子,我只想說明一個道理。收藏是一種文化,無論你收藏的是一幅字,一張畫,一件青花瓷或是彩瓷,還是一塊石頭,一枚錢幣,一塊名表,一小塊玉,甚或是印章、老式收音機、照相機、小刀、紙幣、木雕、名人用過的飾品和日用品……首先要講究的,就是看其是不是一件符合收藏者心意的真品。簡言之就是看它的品相如何,是否好看。說得詳盡一點,通俗一點,也就是收藏者必須喜歡它。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各人有各人的偏愛,同樣一塊奇石,有的人愛不釋手,有的人看去直搖頭說一般般,欣賞的趣味相去甚遠。這時候,如自己的心愿就很重要了。你是喜歡它的,你是覺得它有品味的,那就可以收藏它。在我看來,這是收藏的第一要素。
收藏的第二要素,也很簡單,那就是時間。正因為收藏者收到的,是自己視如珍寶的藏品,這種藏品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喪失其在你心目中的美和地位,那么它的價值必然會隨著時光飛逝而與日俱增。比如一把明朝時期線條簡略的椅子,比如一把清朝時期雕工精美花紋繁復的圈手紅木靠背椅,時間隔得越久遠,它的價值越能顯示出來。那么,有沒有這種情況呢,一個人最初看到一件藏品,認為它在自己的心目中無比顯赫,隔開了幾年,有時候甚至是十幾年、二十幾年,他再看這件藏品,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不那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了,或者說不那么喜歡它了。
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事。說到這里,我們其實已經(jīng)涉及收藏的第三要素了,那便是眼力。
一個人眼力好,看到一件藏品,就能知道它的價值。我這里說到的價值,不單是指它值多少錢,而是指它在歷史文化上所具有的價值。著名作家陸文夫生前,在聽到顧景舟的紫砂壺賣到幾千塊一把的時候,不無揶揄地對我說,我有過一把顧景舟的壺,當初是在蘇州火車站附近的小店里買到的,只花了八塊錢。買的時候,用報紙包起來,就拿回家了。后來用它泡茶喝,用了幾年,壺泛出光澤來,越來越好看了。
這一個細節(jié),是不是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印證我對收藏所說的三個要素。在陸文夫年輕時,花八塊錢買一把壺,還是挺貴的,他舍得買,說明他喜歡這把壺的形狀和品相,盡管壺只是放在火車站旁邊的小店里,盡管他只是用一張廢報紙包一下就拿回了家。用得時間久了,壺的價值顯示出來,那只能說明陸文夫當年挑選壺時,是有眼力的。盡管陸文夫買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喝茶。
收藏熱在持續(xù),寫下這一篇《亦談收藏》,既是對“檢察風云”雜志開辦“鑒賞家”欄目五周年的祝賀,也是與廣大藏友的一次心得交流吧。
和《孽債》里的演員在一起
鏈接:葉辛談茅臺酒的拍賣與收藏
2011年2月27日下午,百余瓶陳年茅臺酒在上海國拍三樓拍賣大廳集體拍賣,拍賣成交率99%,成交價格522余萬元,著名作家葉辛受邀為此次拍賣提供了兩瓶1985年地方國營五星的茅臺酒,被編為第1、2號拍品,葉辛的到場引起了媒體的關(guān)注。該次拍賣,葉辛的兩瓶茅臺雙雙被買家以42000,41000元拍下。
據(jù)悉,這兩瓶茅臺是葉辛1985年去遵義給當?shù)匚幕刹可衔膶W課時,對方作為“講課費”送給他的,當年每瓶零售價為7.5元,時隔26年,一瓶酒竟然增值了數(shù)千倍!
被稱為世界最為著名的三大蒸餾酒之一的茅臺酒,歷來深受歡迎,近年來價格持續(xù)上升,市場仍供不應求。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藝,陳年茅臺酒一是產(chǎn)量極其有限;二是由于購買困難、保管不便、時間久遠等原因,已是十分珍貴,如果能夠留到現(xiàn)在且品相尚好則更是少之又少。收藏界人士認為,陳年茅臺酒除了具有飲用價值以外,已經(jīng)具有極強的收藏價值。
近日,葉辛接受了黔中早報的采訪,談到茅臺酒“奢侈”和收藏,葉辛說:喝好酒是愛酒人士一生追求的夢想,而茅臺作為好酒中的好酒,受到世人的喜愛是理所當然的,好酒注定是不便宜的。盡管如此,每一次茅臺提價都免不了遭受世人的唾沫星子,市場上一瓶53度飛天茅臺上千元,這讓不少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這讓茅臺被貼上“奢侈品”的標簽似乎成為理所當然。但是,與茅臺名氣相當?shù)挠⒏裉m威士忌、法國白蘭地蒸餾名酒的價格已經(jīng)遠超過茅臺。
葉辛認為,茅臺拍賣熱也催生出了不少“茅臺收藏家”。在茅臺收藏界有一種不成文的規(guī)定,誰收藏的酒多、品種齊全,誰就是收藏界的老大,而每一瓶茅臺酒背后的歷史積淀與文化似乎很少有人真正在意,我們希望茅臺收藏者不但看重茅臺背后巨大的商業(yè)價值,更希望收藏者們能更多認識茅臺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