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玉美
(南京市竹山中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在初中化學學習體系中,酸、堿、鹽知識既是常見化合物的核心組成部分,又是全年教學中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許多同學在中考復習中對如何復習好酸、堿、鹽知識存在一定的困惑,現(xiàn)對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做好此專題復習,結合本人的做法作一探討。
本專題涉及物質種類及名稱、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及反應類型較多。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物質的分類系統(tǒng),也接觸到了不少具體的化合物。結合具體的物質將學過的知識建立更為完善的物質分類系統(tǒng)屬于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們可以以一個較為簡單的問題作為切入點來引入物質分類的系統(tǒng)復習,對于問題的設置需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如:學了酸堿鹽的知識以后你一定能解決以下問題:
現(xiàn)有:A.碳酸鋇 B.鹽酸 C.氫氧化鈉 D.硫酸銅 E.氧化銅 F.硫酸G.二氧化碳 H.鐵I.淀粉 九種物質,請選用各物質的化學式填空:
(1)屬于非金屬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屬于金屬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屬于易溶性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屬于易溶性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屬于不揮發(fā)性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屬于金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時,難免會有些錯誤,如第(5)學生會寫成HCl,教師需及時引領學生糾錯,并進一步歸納出物質的分類。
歸納一
使學生的分類知識體系進一步完整。
并追問在上述(1)—(6)這些物質中相互間能發(fā)生哪些化學反應呢?寫出來多多益善
(投影學生所寫)CO2+2NaOH=Na2CO3+H2O
當然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肯定有錯,教師需及時點評,教會學生錯中識真,才會印象深刻。
結合上述(1)—(6)反應將問題自然地過渡到和酸堿鹽相關的化學反應,師生共同討論,逐一歸納如下:
歸納二:
前五類屬于復分解反應,掌握好這一點,其基本工具是書后附表中的酸堿鹽溶解性表,要求學生能記住。并在歸納的過程中,需強調其能發(fā)生反應的條件,以免少部分同學生搬硬套。同時也應對初中階段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加以復習、疏理。歸納完上述反應規(guī)律后,需及時做以下一些必要的習題訓練。
(習題略)
此時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高漲的、靈動的、興奮的,教師可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將自己思考的結論呈現(xiàn)在黑板上或實物投影,學生會有若干組答案,有錯有對,查找原因、師生、生生互評,以達鞏固所學。
學生在上述課堂活動中對酸堿鹽的反應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較為全面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不失時機的問:你知道這些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嗎?接著可選擇性的播放NaOH溶液和HCl溶液、AgNO3溶液和NaCl溶液反應的Flash動畫,提示其微觀本質,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各組物質間均能反應,寫出③、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
②碳酸鈉溶液和硫酸溶液;
③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④硝酸銀溶液與氯化鈉溶液。
上述反應為什么能夠發(fā)生?是因為這些反應物中含有特殊的陰、陽離子,如①中有H+和OH-,②中有H+和CO32-。
歸納三: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這些離子,就可以形成一種網絡形式。在網絡中,③中有_________,④中有____________。
用短線相連的這些陰、陽離子能兩兩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F(xiàn)有Ca2+、SO42-、Mg2+,請將它們填入下面合適的“( )”中,使其形成一個更為完整的復分解反應網絡。
通過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是: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離子生成(或產生新粒子)
四、復習好酸堿鹽需學會應用酸堿鹽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可結合近兩年的中考命題,從中考的角度去學會解讀酸堿鹽的復習。
例如:海水中鎂的含量一般為1.28g·L-1,總儲量約為2×1015t某鎂冶煉廠利用海水制鎂,其工業(yè)流程如下:
根據上述流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消化池中發(fā)生的反應 CaO+H2OCa(OH)2,其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
(2)寫出設備A、B和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氣不能排放到空氣中,而要循環(huán)使用,其原因是:
①氯氣有毒,排入空氣會污染環(huán)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講解完后,為進一步鞏固本課題所學,教師要非常用心地根據學生掌握情況設置針對前面三個歸納的當堂反饋訓練。
(反饋訓練略)
此專題復習思路是問題→歸納→應用;宏觀→微觀→宏觀,從微觀反應實質的角度來認識和酸堿鹽相關的化學反應,不但能體現(xiàn)本真,也為高一階段的離子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學習打下一個夯實的基礎,使學生的認知從無序變?yōu)橛行?,繁雜變?yōu)榍逦?,再從微觀回歸宏觀,進行實踐應用。
在呈現(xiàn)的形式上分為“知識建構”、“本質探討”、“合作探究”、“當堂反饋”。當然,每位教師應依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避輕就重,突破難點、以基礎問題為切入點,幫助學生建立起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脈絡,使之應用游刃有余,忌知識散亂,使學生在一節(jié)課內能真正有所獲,有所得,在當堂反饋環(huán)節(jié)習題設計應具有層次性,最后應留有課后思考。復習中重視薄弱環(huán)節(jié),尋求突破策略。在解決化學問題上,學生因為知識的缺失導致實際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在復習教學中應注重化學知識的全面性。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找到學生真正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真正做到精講精練、精講重練。在復習中應進行總結式歸納、關鍵式討論,忌不斷重復和過度外延。在復習過程中對學生審題不夠仔細、思維不夠靈敏、基礎不夠扎實、表達不夠清楚、書寫不夠規(guī)范等方面作重點指導,以期全面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當然,因為升學的壓力,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弱勢學習群體 (低分群)更應關注。作為教師眼光應長遠,學習目標對之設計要低。使之能處于學習的活動狀態(tài)之中。
總之,認真思索復習模式與對應策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復習課能有聲有色,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