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宇
1832年,威廉·溫莎和亨利·牛頓共同創(chuàng)立了溫莎·牛頓品牌,他們在美術和科學密切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事業(yè)。一直以來,他們始終以最大耐久度和最豐富的顏料選擇來回饋藝術家。
從一開始,溫莎·牛頓就把科學的嚴謹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帶入了藝術顏料研發(fā)之中。在短短的幾年里,他們?yōu)轭伭系哪途枚群屯该鞫冉⒘诵碌臉藴?。他們?yōu)樗囆g家引進了新的顏料和新的機會,建立了“以不斷追求進步和持續(xù)響應變化中的需要”為標志的令人驕傲的傳統(tǒng)。
今天,追求質量和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仍在延續(xù),因為我們始終積極地汲取新觀念、新材料和新技術。最重要的是,我們和藝術家合作并回饋他們的需要,并使他們始終有新的機會來應用最新技術的研制成果。
以下是溫莎·牛頓發(fā)展歷史中的故事。從以作坊發(fā)展到引進新的工廠和現代的藝術材料,溫莎·牛頓所擁有的豐富歷史幫助我們構筑了作為最優(yōu)質的藝術材料制造商的聲譽。
直到17世紀早期,作坊或工作室傳統(tǒng)開始強大起來,畫家可以從藥房購買到色料和其他原材料,并監(jiān)督學徒制作顏料。
然而,在隨后的兩個世紀中,由于閑暇時間、財富和教育的增長,有天賦的業(yè)余藝術家大量涌現,作坊體制開始衰落,提供現成的顏料和畫筆的需求在增加——藝術家顏料貿易誕生了。
在18世紀晚期成立了專門從事藝術家材料全部產品系列的公司。水彩是以橢圓形的塊狀提供的,在使用顏料前必須用水在類似磨砂玻璃等的表面上才能摩擦下來。
油畫顏料被裝在頂端系牢的豬膀胱中,藝術家用大頭針刺破皮袋以擠出顏料。軟毛筆是把翎管中的毛發(fā)插入粘的手柄中,而豬毛筆是把豬鬃緊緊地綁到木柄上制成的。畫布打底之后在固定的框架上出售而不是如今使用的可更換的畫布框。
這些就是那時和現在所用工具的一些最明顯的不同,但是用于制造藝術顏料的色料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許多新的色料在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早期被引進,這樣就提供了更寬泛的選擇。
很少有藝術家擁有科學背景,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如何判斷提供給他們的顏料的質量或耐久度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因此,這就留給顏料商們來判斷通常不是由他們自己生產而是由顏料制造商生產的色料,并且來選擇最合適的藝術顏料,確保藝術家們能夠盡可能地使用最穩(wěn)定和最持久的顏料。
不僅了解藝術家的需要,更懂得顏料商的責任,這就是威廉·溫莎和亨利·牛頓成立了藝術顏料合作公司并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1832年,這兩個將近30歲的年輕人都有著對于繪畫的濃厚興趣。牛頓是他們之中比較有藝術天分的一個,而同樣作畫的溫莎則貢獻了極其重要的科學知識。
他們在倫敦Rathbone Place 38號亨利的家中成立了他們的公司,這里就成了藝術家的特區(qū),一些著名的畫家,包括康斯特布爾,在這里擁有他們的工作室,而其他顏料商早已成立了公司。
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的成功來之不易,需要歸功于許多因素。對藝術水彩的改進是合伙人最先關注的問題,他們使用最新發(fā)現的“甘油”材料的保濕功能來制造盒裝水彩,它比水彩塊使用起來更簡單、更方便。
能保濕的水彩迅速流行起來。他們的下一個創(chuàng)新是1837年中國白的引進,這是一種極其不透明的鋅白,它使得水彩顏料中缺少耐用的不透明白色的畫家們大為受益。
但是,合伙人并沒有把他們的行動局限于水彩。溫莎的獨創(chuàng)能力幫助他在1840年引進了玻璃注射器作為油畫顏料的容器并獲得專利,從而取代了豬膀胱。不過,隨著1841年James Goff Rand為藝術家顏料發(fā)明了可拆式金屬膏管包裝,溫莎著手按自己的設計完善了膏管包裝。錫管很快被人們接受,成為油畫顏料的容器,幾年后,溫莎牛頓成為唯一可以用金屬管來提供保濕水彩的廠家。
很快,合伙人需要在Blackfriars和Kings Cross占用更大的場所。但是在1844年,得益于一所特殊建造的、提供蒸汽能源的工廠——也就是位于Kentish Town的北倫敦顏料工廠,他們省卻了更大場所。
為耐曬牢度進行的努力和George Field
和他們一樣關注藝術家所使用的顏料的耐曬牢度的還有George Field,他是十九世紀早期最著名的英國顏料制造商,專攻有機色料的制造,但是一直在為所有藝術家色料的最大純度和耐曬牢度而努力。
始終為這些理想而努力的溫莎·牛頓到十九世紀末已經成為了最先發(fā)布自身顏料的成分和耐曬牢度的藝術家顏料商——這并沒有在人們的意料之外。
早在1841年,公司就被指定為女王維多利亞的藝術顏料商,從而得到了皇室的認可,這是以后的眾多特許中的第一個。公司后來又成為了1851年和1862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中最成功的展示之一,而在展覽之初,溫莎·牛頓就已經被公開授予了藝術家顏料競賽者唯一的獎章。
在1865年威廉·溫莎死后,他在公司股份被他的兒子Benyon繼承,1879年Benyon死后,亨利·牛頓購買了他的新合伙人的股份。1882年臨終前的幾個月,牛頓把公司轉給了新成立的溫莎·牛頓有限公司。這個公司的股東包括了這兩個家族的成員,而牛頓家族一直在這里工作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
高質量的產品、連同“皇家特許”的威望以及在國際展覽上的獲獎極大地刺激了溫莎·牛頓在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增長。在十九世紀的后半期,非歐洲國家的藝術材料制造商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這更刺激了公司向美國甚至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持續(xù)的出口增長。
產品銷往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第一筆記錄是在1854年,而1861年一則紐約的廣告對溫莎·牛頓進行了宣傳。Benyon于1970年前往美國為公司成立了一個代理機構。1893年,公司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上贏得三項大獎,第二年,公司在紐約設立了一個辦事處。
美國成了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公司在1915年成立了一個美國子公司。1890年,William Killik乘坐泰坦尼克號的前身Majestic號前往紐約。在甲板上,一個美國人詢問Killik是做什么生意的,他回答說是美術材料。這個美國人說,“如果您打算去賣美術顏料,您也許應該乘下一班輪船返回,因為在美國除了溫莎·牛頓不賣別的美術材料?!?/p>
直到二十世紀之初,溫莎·牛頓才開始完全專注于繪畫產品。但是,到愛德華七世時代,繪畫市場已經完全不同了。由于照相機的發(fā)明,畫家們的狀況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受過教育的女性和當初想學繪畫一樣想擁有照相機。公司開始從事工藝品生意,從1911年的硬筆畫材料開始,產品的范圍在以后的多年中不斷擴大。
幸運的是,國內貿易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了持續(xù)的拓展,而由于在1914-1918年世界大戰(zhàn)期間失去了德國市場,再加上日本1923年的地震,以及1929年華爾街危機之后世界范圍的蕭條,使得公司的海外貿易遭遇了一系列的重創(chuàng)。
到1930年,經濟蕭條對于國內和國外的貿易額都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公司的董事們決定通過制造和銷售教育用的顏料來彌補這一塊。溫莎·牛頓的教育產品系列在1933年投放市場,包括奧斯特瓦爾德顏料體系(那個時代的支柱型教育教學方法)所需要的所有顏料。
在二十世紀之交,公司在倫敦西北部的Wealdstone購買了更多土地來建造畫布和木材加工工廠。而大蕭條所導致的另一個決定是通過把所有溫莎·牛頓活動集中到Wealdstone來提高效率和削減成本。
1938年,顏料制造從北倫敦顏料工廠轉到了那里,第二年管理辦公室也從Rathbone Place搬到那里。這是他們的幸運,因為這意味著在一年以后的倫敦閃電戰(zhàn)中Rathbone Place被毀時,他們的所有檔案和業(yè)務都是安全的。
在1939-1945年期間的戰(zhàn)爭年代,盡管受到原材料短缺的限制,藝術材料和制圖材料的制造依然得以持續(xù)。除了公司的產品在戰(zhàn)爭中的使用以外,產品因最小的運輸空間需要保證了換得寶貴的外匯。
在1945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宣告了現在可以自由地解釋公司在戰(zhàn)爭時期的活動。制作水彩盒的技術已經取代了制作小器皿的技術,同時公司獲得批準,可以重新開工為藝術家們制造顏料,盡管數量仍很有限,公司第一次謝絕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制圖和勘測部門。
在戰(zhàn)爭結束以后的幾年里,畫筆制作商們不愿意再回到從前一貫的做法中。為此,有必要在一個擁有剩余勞動力的地方尋找一個新的工廠廠址。洛斯托夫特瓷的東盎格魯漁港經證實為完美的選擇,因為需要修補漁網的技術可以轉為給畫筆打結。一個在Wealdstone的畫筆制作部一直延續(xù)到1982年。
到20世紀80年代,原始的木材加工工廠已不再使用,一個主要建筑項目啟動了,目的是建造一個新的兩層樓的工廠來容納所有的顏料制造活動并貯存33000種用于制造溫莎·牛頓顏料的原材料。
到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制造工業(yè)非?;靵y。溫莎·牛頓幸運地得到了剛剛購得Reeves和Drya公司的Reckitt & Colman的青睞。出售的過程緩慢而堅定,公司進入了一個既能保證產品的完美質量又引進了最新的經營和商務模式的現代化的新時代。
1990年,Reckitt & Colman撤出了“業(yè)余”活動,溫莎·牛頓的私人所有權轉給了擁有一個美術材料分支機構的A. B. Wilhelm Becker,現在這個分支機構還包括Contè、Lefranc& Bourgeois和Liquitex。
在公司最初的160年中,威廉和亨利的創(chuàng)新精神始終得以延續(xù)。每當出現新的、令人激動的或更好的色料或是粘合劑時,溫莎·牛頓都會將它們引進來。
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新的有機色料已經非常之多,公司決定著手進行意義深遠的評估,以確保藝術家不但能夠享受到全新的顏料,還能擁有更好的亮度和耐久度。在隨后的15年中,大約200種新顏料被引進,這個過程到今天還在延續(xù)。
20世紀期間發(fā)明了四種新類型的顏料,溫莎·牛頓決心要像以往在水彩和油畫顏料上所做的那樣要超越這些顏料。
1937年,設計師水粉顏料被引進,這是一種色料不透明的水彩。它成為了最受美術設計師歡迎的媒介劑,并允許美術藝術家在不添加白色到普通水彩中的情況下在水彩中使用本體顏料。
1970年,溫莎·牛頓引進了他們的第一種藝術家丙烯顏料產品系列,這是一種基于水的革命性顏料,在40年里已經發(fā)展成了常用的油畫顏料。
1976年,第一種為藝術家所用的醇酸樹脂顏料被公司引進。這是一種快干的油畫顏料系列產品,使戶外藝術家和設計師能夠在遠低于傳統(tǒng)的油畫顏料工作時間段內完成繪畫。它還經常作為一種普通油畫輔助品用于畫底色。
1998年,溫莎·牛頓揭開了一個長期研究項目的結果,為顏料和油膏的媒介劑提供了一種產品系列,這種產品能夠攤薄并能用水清理干凈。這種產品系列使得大量的藝術家可以享受油畫顏料而無需使用有害的溶解劑。
像威廉和亨利的合作一樣,公司在把藝術和科學相結合方面盡了最大努力。這方面可以通過在許多部門,包括技術、工程和營銷部門所擁有的員工中的藝術家來繼續(xù)實現。
經驗就是力量,他們擁有超過20%具有25年以上服務經驗的員工,而且都熱愛自己的公司,享受每天的工作中遇到的挑戰(zhàn)。
為了滿足世界范圍內的更大需求,在21世紀之初,公司在中國和印度建立了兩個新的畫布工廠來制造畫布和畫板。在20世紀90年代,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合資顏料公司,以便為中國內地的藝術家提供更優(yōu)質的顏料。
在公司成立以來的175年里,社會已經發(fā)生了紛繁復雜的變化。生活供水、供電、供氣、電話、汽車、電腦技術、移動電話等等的出現,使我們的日常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此同時,雖然溫莎·牛頓在材料的選擇和耐久度上比以往有了很大改進,然而就整個美術史發(fā)展而言,相比之下溫莎·牛頓的時間表還是顯得很短。但是成立的理念現在依然適用于每天的工作,該產品仍然是皇家指定顏料商,而藝術家用獨一無二的方式表達世界的愿望仍在延續(xù)。
溫莎·牛頓在英國和美國是名牌產品,提供給世界美術界更多的享受,他們的目標就是在多年以后仍然能夠提供世界上最好的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