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慧
從主觀因素來說,外匯儲備過快增長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多年來形成的“外匯多比少好,多多益善”的習慣性思維,仍然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國的外匯儲備政策。第二,在當前的國際金融環(huán)境中,為了防范金融風險于未然,我國不得不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
從客觀因素來看,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規(guī)增長有以下幾點原因:
1.我國多年保持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在促成外匯儲備迅猛增長的原因中,對外貿易順差以及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不斷增長與利用是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在經常項目中,出口增加是推動經常項目順差增加的最主要因素。1994年以后我國進出口貿易一直保持順差。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29727.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7%。其中進口同比增長23.2%,出口同比增長10.3%,由于進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貿易順差有所減少,但仍為1831億美元。
資本項目順差主要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的持續(xù)增加。我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自1993年以來始終名列發(fā)展中國家之冠。2003年我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國家。2010年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5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
2.投機性資金即所謂的“熱錢”通過種種途徑流入。由于資本監(jiān)管存在著較大的漏洞,雖然央行強制干預資本賬戶,投機熱錢是不應該進入的,但實際上并不完全是這樣。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下,不排除有大量投機性資本進入境內,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央行不得不強行結匯,導致外匯儲備持續(xù)攀升。
3.制度性原因。資本與金融項目管制下的企業(yè)強制結售匯制度和銀行結售周轉頭寸限制等政策,造成國內企業(yè)和個人的持匯需求無法滿足。而央行為保持匯率穩(wěn)定,較多的使用基礎貨幣購買外匯,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持續(xù)性增長。
1.外匯儲備總量目標隨機性管理,使外匯儲備中存在著不穩(wěn)定因素,缺少有效的緩沖機制。從1990年我國外匯儲備突破百億美元大關,至1996年突破千億美元,2006年超過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總量十幾年來增幅大,變動頻繁,但一直以來卻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指導外匯儲備的總量目標管理。而且我國的外匯儲備目前缺少有效的緩沖機制,外匯儲備作為被動的接受者,當國際收支發(fā)生較大的變動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的變動。
2.缺乏高效率的運作機制,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程度不高。我國外匯儲備的海外投資由國家外管局儲備司及其下屬投資機構完成,同一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相比,作為一個事業(yè)單位,直接運用、管理大量金融資產,缺乏行為約束、激勵機制等各方面機制。從參與世界金融市場的程度上看,美國、法國等發(fā)達國家利用靈活的管理方式,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使得較少的儲備便可以滿足需求。與之相比,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投資、管理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程度不高,交易的靈活性上也有欠缺。
3.絕大部分的外匯資產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由于人民幣目前只能在經常項目下自由兌換,而在資本與金融項目下尚不可自由兌換,因此,我國公民不能通過“投資”性質的金融交易來將本幣金融資產轉換為外匯金融資產,這也是我國外匯儲備名義上“過大”的真實原因之一。
4.龐大的外匯儲備過度集中于美元資產,不利于匯率風險的規(guī)避。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報告估計,我國外匯儲備和個人外匯存款中有約70%的美元資產,大部分外匯用于購買美國債券,其中絕大部分購買的是美國國債或政府擔保的債券。從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來看,人民幣正在呈升值狀態(tài)。假設美元長期貶值,必然會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巨大賬面損失,其結果必將使我國貨幣政策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如果為了改善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而大量拋售美元,則必然會對周邊國家產生示范效應,并導致國際匯市恐慌,美元匯率暴跌。另一方面,如果不改變現(xiàn)有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不拋售美元,則又會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從而刺激外匯儲備更快增長。
5.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存放地及投資期限結構過于集中,可能會存在政治風險與信用風險。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不完善,外匯儲備只能存放在發(fā)達國家和本國金融機構的海外分支機構,我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又主要集中在美國,突發(fā)事件出現(xiàn)時可用儲備不多,反而滿足不了應急需求。另外,美國一向將中國視為其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在這一點上,我們要盡可能規(guī)避外匯儲備存放地的政治風險。
1.當前不宜采取極端措施,減少外匯儲備規(guī)模。盡管我國當前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偏大,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國應馬上減少外匯儲備規(guī)模。這是因為:(1)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分析。當前面臨的國際金融環(huán)境無時不在變化之中,必須全盤考慮外匯儲備的各項需求來確定當前的外匯儲備。(2)從外匯儲備對我國目前經濟發(fā)展的特殊作用來分析。外匯儲備不僅具有調節(jié)外匯市場匯率、保證對外清償、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外匯儲備的增加,也是國家信用的增加,是國家抵御金融風險、克服金融危機的保障,也是吸引國外投資的重要優(yōu)勢。(3)從降低外匯儲備的政策來分析。降低外匯儲備的最終途徑必然是減少出口、增加進口;限制國外直接資本進入,鼓勵資本流出等等,這些政策不符合我國金融改革發(fā)展的現(xiàn)實國情。
2.要管理和利用好外匯儲備,降低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在當前形勢下,通過對我國現(xiàn)行的外匯管理制度以及儲備形成方式的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外匯儲備的形成,和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以及所執(zhí)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密不可分。在現(xiàn)有的規(guī)模下,必須重視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如何有效的管理、營運外匯儲備,成為目前我們應關注的重點。
1.深化宏觀經濟體制改革,控制外匯儲備的增速。如果國際政治經濟環(huán)境不發(fā)生劇烈的變化,我國外匯儲備的實際規(guī)模還將繼續(xù)擴大。結合高額外匯儲備成因的分析,應該從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入手控制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速。
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對于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出口額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2007年出口額占GDP的比重甚至到了37.5%的歷史高點,但是隨著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fā),2008和2009年我國的出口嚴重受挫,暴露出內需不足的問題,經濟增長和就業(yè)率都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考慮及時調整經濟發(fā)展的思路,依靠充分拉動內需來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將經常項目的順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
除了經常項目外,我們應該認識到外資的引入,在彌補了國內投資不足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流動性過剩就是其中之一?,F(xiàn)階段,引入外資時應該更注重外資的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
2.加強外匯儲備管理,優(yōu)化外匯儲備結構
(1)提高對外匯儲備的贏利性要求。在管理外匯儲備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減輕其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外,當務之急是提高外匯儲備的運營效益和降低持有儲備的巨大成本。收益性的資產組合工具包括長期債券、股票、對國家或企業(yè)的貸款和直接投資。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對后三者的投資比例很低,可適當增加其投資比例。這樣既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利于增加外匯投資回報。
(2)保持儲備資產多樣化。根據(jù)國際經濟形勢和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發(fā)展,我國應合理選擇外匯儲備的貨幣幣種結構和資產結構,盡快適時調整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增加歐元、日元等國際貨幣在儲備資產中的比重,以更好地實現(xiàn)國家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具體操作可考慮根據(jù)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不同目標來進行。
3.合理安排使用過量的外匯儲備
(1)建立寬口徑的國家戰(zhàn)略儲備,合理消耗一部分外匯儲備。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對石油、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我國已經從能源凈出口國變成主要的能源進口國,必需建立能源儲備制度。建立能源儲備制度就要用外匯支付,減少外匯儲備,甚至減少經常項目的順差。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先有人才、制度、機構的完善過程,避免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
(2)建立新機制使儲備轉化為投資。鑒于我國目前充裕的外匯儲備,應進一步推進我國有競爭力的企業(yè)到國外直接投資。通過在東道國建立生產、銷售網(wǎng)絡,在維持對原有的國外市場的出口的同時,擴大國內產品向新的出口市場的滲透,并加快企業(y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步伐,促進企業(yè)技術進步,提高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帶動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從而有效促進國際收支的動態(tài)平衡。
[1]楊光:《關于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研究》,電子科技大學碩博論文,2010年.
[2]王悠然,劉慧嬌:《淺談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年09期.
[3]黃萍 徐愛武:《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對策》,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年 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