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翔
鐘云舫竭力支持變法,力圖通過變法,實現(xiàn)國富民強(qiáng)。“戊戍變法”失敗后,清廷殘酷殺害了劉光第、楊銳、康廣仁等“六君子”,鐘云舫悲痛欲絕,憤筆疾書二聯(lián):
英雄不烈無名,掃殘槍,為國除邊患,攄斡略,為國葆殘黎,飛碧血于刀頭,是當(dāng)年地裂天崩,一陣慌忙劫運;
功德在民則祀,睹毛發(fā),想公酣戰(zhàn)情,拜冠裳,想公畢命狀,附精靈於箕尾,問何日崧生岳降,再來滌蕩河山。
男兒當(dāng)馬革裹尸,镕金石心,撐孝義膽,碎剛烈腸,碧淋淋血染刀頭,是為全歸。只浩劫難消,未免靈濤郁孤憤;
天子赍龍章立朝,披四品服,賁兩頰須,嚴(yán)千秋貌,光拂拂身騎箕尾,斯為大勇。惜余生也晚,空將熱淚灑英魂。
此聯(lián)是寫給劉光第和楊銳的。他們大義凜然,英勇就義。兩人同“披四品服”卿銜。“箕尾”是六顆箕宿星官,隱喻“戊戍六君子”。該聯(lián)褒揚了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浸染中國改革之路和實施救亡圖存的偉大精神。
康有為、梁啟超是“戊戍變法”的主要領(lǐng)袖,變法慘遭慈禧太后的血腥鎮(zhèn)壓,康、梁逃亡日本,可惜宏偉的政治抱負(fù)和滿腹錦繡文章付之東流。鐘云舫揮毫寫下兩副對聯(lián):
自天降康,閃出光明世界;
惟后錫命,燦成星斗文章。
自天降康,紅寸飛時鄉(xiāng)酒熟;
非后何戴,黑洋深處圣燈高。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先驅(qū)、四川第一張日報《重慶日報》創(chuàng)始者、江津人卞小吾被清政府逮捕后關(guān)押于成都科甲巷待質(zhì)所,鐘在此曾蒙冤受羈押三年。1908年6月13日,卞小吾被殘酷殺害,噩耗傳到江津,鐘云舫悲憤填膺,力撰《挽獄友卞小吾(二副)》,歌頌其敢為革命事業(yè)獻(xiàn)身的高尚精神:
誰使君到此間,起茲平地風(fēng)波,似這般鐵血橫飛,萬點蜀山,胥化其宏之碧;
吾與子遭斯禍,已抱呼天冤憤,詎復(fù)料金鑾頒赦,三聲猿淚,竟殘巴曼之尸。
何事惱穹蒼,競碎荊山,黑暗而詎發(fā)文字光,這千年沉淵墮海之冤,化為白氣沖霄漢;
同時遭叵測,幸逃軍府,金石人熬盡風(fēng)波獄,余一把嗆地呼天之淚,灑向朱棺涌血河。
1900年開始,以義和拳、紅燈照為代表的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民間組織在山東等地揭竿而起并迅速向全國發(fā)展。1901年四川紅燈照起義烈火遍燒,他們提出了“滅清滅洋”的教綱,起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他們惶惶不安,清廷派重兵鎮(zhèn)壓?!督蚩h志》(民國版)記載:光緒二十八年,津邑重鎮(zhèn)李市、油溪等已出現(xiàn)“紅燈照”等組織,官吏談“紅燈”色變,驚恐萬分,多次組織軍役“清剿”。
鐘云舫是江津縣城閩籍客家移民會館“天上宮”的“首事”,在閩人“盂蘭會”上,為“天上宮”撰書一聯(lián)——
海月圣燈,由南閩八千里來,光遠(yuǎn)自他而耀者;
天文地曜,禔西川億萬民福,帝力于我何有哉。
該聯(lián)表面是回憶閩籍客家移民“填川”,實暗寫以被嚴(yán)禁的“紅燈照”口號“手提圣燈有神明”。聯(lián)中嵌入“光”、“帝”二字則是“戊戍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諧音。意為“光第雖死猶生”和“圣燈永照”。
鐘云舫給縣鄉(xiāng)各會館、宗廟題撰了諸多對聯(lián)——
九月清秋,是九轉(zhuǎn)丹成之日;
一天惡風(fēng),想一鐙紅照之時。
群玉散春華,捧出天中白壁;
眾星攢福國,依然海上紅燈。
絕壁張燈,可謂明也已矣,可謂無也已矣;
尋春作伴,侔我于堂乎而,侔我于庭乎而。
大愿船,指向西方,有萬盞明燈,掛在千千楊柳;
金光咒,現(xiàn)出南海,看一時春浪,飄來朵朵蓮花。
聯(lián)語曲折,只要稍用心思,就會讀出它謳歌紅燈照農(nóng)民起義,以喚起大眾覺醒的含義。
1902年,巴蜀大旱,知縣武文源篡改糧章,加租加收,民怨沸騰,鐘云舫為民請愿,吮筆揮毫,撰就駢四驪六訴狀,呈遞四川總督。武被革職,但他勾結(jié)余黨,賄賂重慶府尹張鐸,大興文字獄,對鐘氏下了黑手。
清光緒十六年,大足教案引發(fā)了“余棟臣農(nóng)民起義”,官府久剿不滅,起義烽火燃到江津,清廷即派重兵圍剿,大肆捕殺義軍,鐘云舫曾寫有《捕魚歌》、《捕魚嘆》等詩,當(dāng)局牽強(qiáng)附會將“魚”理解為“余”,參控鐘氏與“匪賊余棟臣”有染。時鐘氏又寫有《猛虎嘆》、《白云嘆》等詩,詩中有“嗚呼——爾何不作霹靂之摩空,憑虛一擊萬耳聾;抑何不作馮夷之拗怒,陸詟水慄百靈怖……”等句子,又被參本為“欲聚眾起事”等。光緒二十九年,鐘氏被當(dāng)局解押到成都府科甲巷提刑按察使待質(zhì)所“待質(zhì)”,官吏對他“軟打整”,不“詢”不“質(zhì)”,使他有冤不能言,蒙冤受屈三年。自己不能伸冤,但他為獄友“十冤九訴”雷太守,終使廖搏九等走出牢籠。
光緒三十年,鐘氏在獄中以淚和墨、以血染紙,寫下了傳世不朽的1612字的“天下第一長聯(lián)”《擬題江津臨江城樓聯(lián)》。在這副堪稱“國寶”的巨聯(lián)中,他公然宣稱要“掄起斧頭,將這黑暗、愚昧、混沌的世界砍除,將一個玲瓏、嶄新、清平的新天地開辟”。
光緒三十二年,鐘云舫終于走出牢籠,他編印《振振堂》八卷。一芥書生,除了給后人留下敢于斗爭的精神財富外,還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楹聯(lián)經(jīng)典著作。
(402260重慶市江津區(qū)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