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徐麗穎
(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系,遼寧 阜新 123000)
膳食纖維作為一種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基料,在營養(yǎng)和疾病預防中的重要功用己經(jīng)得到充分的肯定,并成為研究的熱點。很多國家將膳食纖維作為一種基本營養(yǎng)成分在食品中標出,我國1991年頒布的食物成分表中就列有膳食纖維一項。據(jù)報道,國外新近開發(fā)出含有較高膳食纖維的天然保健飲料,如麩皮飲料、高纖維水果飲料。日本將3~5%的膳食纖維添加到面包、面條、果醬、糕點等食品中,以補充正常食品中膳食纖維含量的不足,而添加20%的膳食纖維可作為高血壓、肥胖病人的療效食品[1]。膳食纖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褐蘑菇(Agaricus bisporus)[2]又名香口蘑,其蓋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細嫩鮮美,香味濃郁,是一種高品位食用菌。目前對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與開發(fā)方面的研究報導還很少。試驗利用雙酶法提取褐蘑菇膳食纖維,對加酶量、pH值、酶解溫度、酶解時間及液料比5個因素進行研究,探索褐蘑菇膳食纖維最適提取方法,以期為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與開發(fā)提供技術(shù)支持。
褐蘑菇(遼寧田園實業(yè)有限公司)。綠色木霉纖維素酶(15 μ/mg)、中性蛋白酶(0.8 AU/g)、NaOH、HCl、H2O2、CuSO4、K2SO4、H2SO4、H3BO3、乙醇。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儀器設(shè)備:GZX-9140 MBE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ZDP-150型振蕩培養(yǎng)箱、DZKW-4型電熱恒溫水浴鍋、JPSD-100型電動粉碎機、FA2104N電子天平、KDC-160 HR型高速冷凍離心機、凱氏定氮儀。
1.2.1 工藝流程[3]褐蘑菇→烘干→粉碎過篩→酶解→滅酶→調(diào)pH值→蒸發(fā)濃縮→沉淀洗滌→干燥→褐蘑菇膳食纖維
1.2.2 單因素試驗 對加酶量(%)、酶解pH、酶解溫度T(℃)、酶解時間t(h)、料水比進行了單因素試驗,每個因素分別設(shè)6水平,其中加酶量分別為1.2%、1.5%、1.8%、2.1%、2.4%、2.7%;酶解過程pH值分別為 5.0、5.5、6.0、6.5、7.0、7.5;酶解溫度為40℃、45℃、50℃、55℃、60℃、65℃;酶解時間分別為3.0、3.5、4.0、4.5、5.0、5.5 h;料水比經(jīng)預試驗確定為1∶10為最佳。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確定參加正交試驗的因素個數(shù)及水平情況[3-5]。
1.2.3 正交試驗 采用正交試驗設(shè)計來確定加酶量(%)、酶解pH、酶解溫度T(℃)、酶解時間t(h)、料水比等主要影響因素各水平之間的最佳組合,研究各主要影響因素對褐蘑菇膳食纖維提取率的影響。
選干凈、無蟲害的褐蘑菇烘干、粉碎,過20目篩,得試驗樣品,準確稱取10 g,加入適量的水、混合酶(兩種酶比例為1∶1),在不同溫度、pH值條件下酶解。80℃保持5 min滅酶后進行漂白處理,調(diào)節(jié)pH值至12,加入5%的H2O2,室溫攪拌3.5 h,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果膠提取后的雜質(zhì)含量[6-7]。漂白后調(diào)節(jié)pH為7.0,60~70℃恒溫水浴將料液濃縮到50 mL,用4倍的乙醇進行沉淀,24 h后除去上清液,在60℃下干燥至恒重,即可得膳食纖維,再進行總膳食纖維的測定(酶-重量法——AOAC法),計算提取率,提取率的計算公式為[6]:
式中:W1——膳食纖維干重(g);W2——原料干重(g)。
在正交表試驗結(jié)果得出的最適提取條件下,進行膳食纖維的提取試驗,所得褐蘑菇膳食纖維提取率結(jié)果與正交試驗表中表現(xiàn)最好組進行比較。
取蘑菇粉10 g,溶于100 mL水中,分別按照1.2%、1.5%、1.8%、2.1%、2.4%、2.7%添加混合酶(纖維素酶:中性蛋白酶=1∶1),然后在酶解溫度50℃、pH值6.0條件下酶解4.5 h,計算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率。
由圖1可知:當加酶量在1.5%~2.4%時膳食纖維提取率隨著加酶量的增加而增加,因為蛋白酶和纖維素酶對褐蘑菇膳食纖維的酶解作用,在2.4%~3.0%膳食纖維提取率隨著酶含量的增加而減少,這是因為褐蘑菇中不可酶解物質(zhì)的限制。因此,最適宜加酶量為2.4%,此時提取率最大,為35.00%。
圖1 加酶量對膳食纖維提取率的影響
取蘑菇粉10g,溶于100 mL水中,加1.8%的混合酶(1∶1),在酶解溫度 50℃、pH 值分別為 5.0、5.5、6.0、6.5、7.0、7.5 下酶解 4.5 h,計算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率。
由圖2可知,當pH值為6.5時,玉米膳食纖維的提取率最大。當pH<6.5時,酶的活性逐漸增加,提取率隨著pH的增大而增大;當pH>6.5,酶的活性逐漸降低,提取率隨著pH的增大而減小。從以上分析可以知道pH值為6.5最佳,此時提取率為30.20%。
圖2 pH值對膳食纖維提取率的影響
取蘑菇粉10 g,溶于100 mL水中,加1.8%的混合酶(纖維素酶∶中性蛋白酶=1∶1),在酶解溫度分別為 40、45、50、55、60、65℃、pH 6.0 下酶解 4.5 h,計算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率。
由圖3可知,酶解溫度55℃時,此溫度條件下酶的活性較強,酶解作用徹底,膳食纖維的提取率最高。當酶解溫度由40~55℃范圍內(nèi),酶的活性逐漸加強,膳食纖維提取率也隨之增加;當酶解溫度大于55℃后,酶的活性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弱甚至失去活性,膳食纖維提取率也減少。所以可知酶解溫度55℃為最佳,提取率26.92%。
圖3 酶解溫度對膳食纖維提取率的影響
取蘑菇粉10 g,溶于100 mL水中,加1.8%的混合酶(纖維素酶∶中性蛋白酶=1∶1),在酶解溫度分別為 50℃、pH 6.0 下分別酶解 3、3.5、4、4.5、5、5.5 h,計算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率。
由圖4知,酶解時間4.5 h時提取率最大。結(jié)果表明,較短時酶解不充分,有些膳食纖維成分未被水解出來;若酶解時間過長,由于半纖維素將被水解成非膳食纖維成分,降低了膳食纖維提取率。分析可知4.5 h為最佳酶解時間,此時提取率為32.54%。
圖4 酶解時間對膳食纖維提取率的影響
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表明,加酶量(A)、酶解溫度量(B)、酶解時間(C)和酶解pH(D)4個因素對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提取率影響較大,確定為主要影響因素,進入正交試驗。根據(jù)正交試驗設(shè)計原則,設(shè)定4個因素3個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其因素水平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按照正交試驗設(shè)計方案表中試驗序號的提取條件進行膳食纖維的提取試驗,并分別測定不同組合條件下褐蘑菇膳食纖維提取率。確定正交試驗的最適組合,并進行驗證試驗(如表2所示)。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試驗分析結(jié)果
表2可知,各種因素對膳食纖維提取率影響的主次順序依次為A>C>D>B,即加酶量>酶解時間>pH>酶解溫度,其中加酶量的影響最大,酶解時間次之,酶解溫度的影響最小。最佳的酶解條件為A2B3C3D3,即加酶量為2.1%,酶解溫度為60℃,酶解時間為4.5 h,pH值7.0,此條件下膳食纖維提取率為41.37%。
試驗制備的褐蘑菇膳食纖維,其持水力為411.86%,高于平菇膳食纖維的209.2%,略高于麥草膳食纖維的370.6%,略低于銅藻膳食纖維的422%;膨脹力為363.81%,高于平菇膳食纖維的325%,高于麥草膳食纖維的281.7%。說明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水合性質(zhì)較平菇的要好,同樣優(yōu)于麥草膳食纖維,總體來說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質(zhì)。
試驗采用酶法提取褐蘑菇膳食纖維,工藝簡單、提取率高,提取的膳食纖維理化性質(zhì)非常好。提取褐蘑菇膳食纖維的最佳參數(shù)為:加酶量2.1%,酶解時間4.5 h,酶解溫度 60℃,pH值7.0,料液比1∶10,提取率為41.37%。
[1]王異靜,吳會麗.從啤酒糟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研究[J].釀酒,2007,34(3):96-99.
[2]劉 瑩,張麗萍.褐蘑菇多糖脫蛋白方法研究[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8,221(8):114-115.
[3]賀連智,王建偉,顏廷和.燕麥膳食纖維的制備工藝及物理特性研究[J].山東食品發(fā)酵,2007,147:16-18.
[4]鄭曉燕,章程輝,李積華,等.超聲分散結(jié)合高壓蒸煮處理制備香蕉皮膳食纖維的工藝研究[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7(5):107-109,120.
[5]單成俊,周劍忠,黃開紅,等.擠壓膨化提高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的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9,21(6):90-91,99.
[6]李 琳,戰(zhàn) 宇,許克勇,等.豆渣膳食纖維脫色工藝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128(1):113-116.
[7]董 基,張 帥,粱巧榮,等.草菇中水不溶性膳食纖維的提取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