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漢 工 業(yè) 學 院 王輔臣 黃 峰 汪 華 丁斌鷹
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周金敏 張 偉
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可有效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yǎng)殖效益(陳喜斌,2003)。目前,在水產酶制劑的相關研究中,大多采用直接添加固態(tài)酶制劑,但調質和制粒時的高溫可能會使添加的酶失活,從而影響酶制劑的添加效果。本研究以草魚為研究對象,采用后噴涂方式在飼料中噴涂不同水平的液體復合酶,研究其對草魚生長、養(yǎng)分消化率及體組成的影響,旨在為液體復合酶制劑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提供試驗依據(jù)。
1.1 試驗魚和試驗復合酶 試驗用草魚購自武漢東西湖漁場,初始體重4.6 g左右。試驗前將草魚集中暫養(yǎng)于2 m×1.5 m×1.5 m的暫養(yǎng)池中,投喂基礎日糧馴化1周。挑選體質健康,大小一致的試驗魚,經(jīng)藥物浸洗后隨機分為9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35尾魚,隨機放入已經(jīng)消毒的室內圓形水族箱(直徑80.0 cm,高60.0 cm)中進行飼養(yǎng),試驗期為84 d。
試驗用酶制劑為液體水產專用復合酶,由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液體復合酶組成:木聚糖酶6000 IU/mL、葡聚糖酶1000 U/mL、甘露聚糖酶20000 U/mL和纖維素酶20000 U/mL。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梯度法,以粗蛋白質含量35%左右的配合飼料作為基礎日糧 (CA組);在基礎日糧中直接添加0.20 mL/kg液體復合酶(CE組);調整基礎日糧的大宗原料配方,使飼料蛋白質含量降至33%左右(Ⅰ組);在Ⅰ組基礎上分別添加0.20 mL/kg和0.30 mL/kg液體復合酶(Ⅱ和Ⅲ組);再調整配方使飼料蛋白質含量降至32%左右 (Ⅳ組);在Ⅳ組基礎上分別添加0.20 mL/kg和0.30 mL/kg液體復合酶(Ⅴ和Ⅵ組)。
各組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飼料原料粉碎后以倍增法充分混合,制成2 mm粒徑的配合飼料。采用后噴涂方法將液體酶制劑添加到飼料中,晾干后于低溫干燥處保存,備用。
1.3 飼養(yǎng)管理 采用循環(huán)水養(yǎng)魚,24 h充氣增氧,每天投喂 2 次,時間分別為 9∶00 和 16∶00,投喂率為魚體重的2%~3%,隨著魚體生長調整投喂量。每3 d換水一次,換水量為1/4~1/3,保持水中溶解氧大于6 mg/L,試驗期間水溫25℃左右,pH 7.0~7.5。
1.4 生長性能指標測定 試驗開始前以及試驗結束時,將試驗魚饑餓24 h,每缸稱重。根據(jù)采食量計算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和餌料系數(shù)。
表1 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 %
存活率/%=成活草魚尾數(shù)/投放草魚尾數(shù);
增重率/%=(試驗末魚均重-試驗初魚均重)/試驗初魚均重×100;
特定生長率/%=(ln試驗末魚均重-ln試驗初魚均重)/試驗天數(shù)×100;
飼料系數(shù)=攝取的飼料總重量 /(試驗末魚總體重+試驗中死亡魚體重-試驗初魚總體重)。
1.5 表觀消化率測定 以Cr2O3為指示劑,用虹吸法收集糞便,采用二苯碳酰二肼丙酮法測定Cr2O3含量(高民和馮宗慈,1993),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蛋白質含量(楊勝,1991),計算飼料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的表觀消化率。
干物質表觀消化率/%=(1-飼料Cr2O3含量/糞便 Cr2O3含量)×100;
1.6 消化酶活性的測定 每個重復隨機抽取3尾魚,于冰盤中處死,取出全部的腸道,剝除腸道外的脂肪和結締組織,用冷凍去離子水洗凈腸道中的內容物,濾紙吸干水分,稱重。加入10倍冷凍去離子水,于4℃冰浴中勻漿,離心15 min(4℃、12000 r/min),所得上清液即為消化酶粗酶液。酶液于4℃保存,24 h內檢測酶活。
蛋白酶活力測定采用福林-酚試劑法(朱儉,1981)。蛋白酶活力單位定義:在 30℃,pH 7.5,底物酪蛋白濃度為2%的條件下,1 min內1 g組織中蛋白酶分解酪蛋白產生1 μg酪氨酸為一個活力單位(μg/min·g)。
淀粉酶活力測定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顯色法(陳毓荃,2002),淀粉酶活力單位定義:在30℃,pH 7.5,1%的可溶性淀粉作為底物條件下,1 min內1 g組織中的淀粉酶能完全水解淀粉產生1 mg麥芽糖為一個活力單位(mg/min·g)。
1.7 數(shù)據(jù)處理 用SPSS 16.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學分析。若差異達到顯著,則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設為0.05。
2.1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CE組草魚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大于CA組,Ⅱ和Ⅲ組草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均大于Ⅰ組,Ⅴ和Ⅵ組草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也大于Ⅳ組。表明在同一蛋白質水平的飼料中直接添加0.20~0.30 mL/kg的液體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魚的生長速度。但是Ⅰ組草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低于CA組,Ⅳ組草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又低于Ⅰ組,表明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2%~3%會減緩草魚的生長速度。但是,Ⅱ、Ⅲ、Ⅴ和Ⅵ組草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大于CA組,表明適當降低飼料蛋白含量的同時添加0.20~0.30 mL/kg的液體酶制劑會改善草魚的生長性能。此外,第Ⅵ組的飼料系數(shù)顯著小于其他各組,說明添加液體復合酶在降低草魚飼料系數(shù)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2.2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飼料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試驗魚對各組飼料干物質、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的表觀消化率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一定限度內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添加液體復合酶制劑對草魚飼料消化吸收無顯著影響。
表2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表3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飼料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
2.3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體組成的影響 表4顯示,CE組草魚魚體粗脂肪含量略低于CA組(P>0.05)。此外,當飼料蛋白質含量為33%左右(Ⅰ、Ⅱ、Ⅲ組)時,隨著液體酶制劑添加量的升高,草魚魚體粗蛋白質含量呈上升趨勢,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趨勢。結果表明,在飼料中使用液體酶制劑不會影響草魚的體組成。
2.4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內源性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CE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CA組,Ⅱ和Ⅲ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大于Ⅰ組,Ⅴ和Ⅵ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也大于Ⅳ組,并且在前腸達顯著水平(P<0.05)。表明在同一蛋白質水平的飼料中直接添加0.20~0.30 mL/kg的液體復合復合酶有提高草魚腸道和肝胰臟內源性消化酶活性的趨勢。同時,Ⅱ、Ⅲ、Ⅴ和Ⅵ組草魚的淀粉酶活性、前腸蛋白酶活性還大于CA組,Ⅴ和Ⅵ組草魚的后腸和肝胰臟蛋白酶活性大于CA組,表明適當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的同時添加0.20~0.30 mL/kg的液體復合酶不會影響草魚腸道和肝胰臟內源酶活性。
表4 液體復合酶對草魚體組成的影響 %
表5 液體復合酶制劑對草魚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U/g組織
3.1 液體復合酶制劑對草魚生長性能的影響Carter等(1994)研究表明,在基礎日糧中添加復合酶制劑,能促進大西洋鮭的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鄧岳松(2005)和周小秋等(2001)通過試驗也分別證實了復合酶制劑對草魚和鯉魚的促生長作用。本試驗在以豆粕、菜粕等植物性原料為蛋白源的基礎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液體復合酶制劑,草魚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有所提高。適當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同時添加0.20~0.30 mL/kg液體酶,各組草魚增重率、特定生長率依然呈現(xiàn)良好的增加態(tài)勢。這說明液體復合酶制劑能改善草魚的生長性能,其原因可能是上述復合酶制劑中各種酶協(xié)同作用,促進了生長(王愛民和劉文斌,2006;鐘國防和周洪琪,2005;馮定遠,2005)。
3.2 液體復合酶制劑對草魚體組成的影響 本試驗表明,液體復合酶制劑對草魚體組成影響不顯著(P > 0.05)。 Vielma等(2000)研究了植酸酶對虹蹲成魚體組成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外源酶沒有顯著改變魚體的粗灰分含量,對魚體組成無顯著影響,與本試驗結論一致。
試驗結果表明,在飼料中直接添加或適當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的同時添加0.20~0.30 mL/kg液體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草魚的生長性能,促進草魚的內源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的分泌,而且不會影響草魚的體組成。
[1]陳毓荃.生物化學試驗方法和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83~86.
[2]陳喜斌.飼料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鄧岳松.耐高溫酶制劑對草魚生長的影響[J].內陸水產,2005,30(6):45 ~ 46.
[4]馮定遠.非淀粉多糖酶在飼料中應用的作用機理及其影響因素[J].科技致富向導,2005,8:1~6.
[5]高春生,劉忠虎,肖傳斌.木聚糖酶對草魚生長性能和消化率的影響[J].飼料研究,2006,8:48 ~ 49.
[6]高民,馮宗慈.一種改進的鉻的測定方法[J].內蒙古畜牧科學,1993,3:42~43.
[7]韓慶,夏維福,羅玉雙,等.酶制劑對黃顙魚生長性能的影響[J].水產學雜志,2002,15(1):84 ~ 87.
[8]黃峰,施培松,文華,等.外源酶對草魚魚種生長及飼料表觀消化率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3):1057 ~ 1059.
[9]李尚坤,計成,劉永剛,等.復合酶制劑對肉種雞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07,43(3):19 ~ 22.
[10]劉文斌.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對異育銀鯽消化和增重影響[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1999,22(3):57 ~ 60.
[11]羅有文,蔣正宇,周巖民,等.酶制劑對飼喂不同蛋白和能量水平日糧生長豬生產性能和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6,27(6):78~82.
[12]王愛民,劉文斌.外源酶對異育銀鯽魚種生長及表觀消化率的影響研究[J].飼料工業(yè),2006,27(2):26~29.
[13]王紀亭,萬文菊,康明江,等.復合酶制劑對草魚生長性能、飼料養(yǎng)分消化率及免疫力的影響[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9,24(5):417 ~ 422.
[14]余豐年,王道尊,徐洪杰.纖維素酶對團頭魴生長及飼料利用的影響[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1,10(1):90 ~ 92.
[15]楊勝.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1.
[16]鐘國防,周洪琪.木聚糖酶和復合酶制劑PS對尼羅羅非魚生長性能、非特異性免疫能力的影響[J].海洋漁業(yè),2005,27(4):286 ~ 291.
[17]鐘國防,周洪琪.木聚糖酶和復合酶制劑PS對尼羅羅非魚生長性能、消化率以及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24(4):324 ~ 329.
[18]周小秋.酶制劑在鯉魚飼料中適宜添加量研究[J].水利漁業(yè),2001,21(6):7 ~ 8.
[19]朱儉.生物化學試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186~190.
[20]Carter C G,Houlihan D F,Buchanan B,et al.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of seawater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L,fed a diet containing supplementary enzymes[J].Aquaculture Research,1994,25(1):37 ~ 46.
[21]Veilma J,Makinen T,Ekholm P,et al.Influence of dietary soy and phytase levels on performanc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large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and algalavailability ofphosphorusload[J].Aquaculture,2000,183(3~4):349 ~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