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德
(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浙江臺州318020)
凸輪軸是汽車發(fā)動機配氣機構中比較關鍵的零件,作用是控制進排氣門的關閉,其運轉的好壞,直接影響發(fā)動機的油耗、功率及尾氣排放。每臺四缸以上的發(fā)動機,都配有2根凸輪軸,全國每年凸輪軸的需求量在2000萬根左右,并且基本上全由國內廠家供應。隨著汽車價格的不斷降低,各汽車廠要求不斷降低凸輪軸的價格。
我國的凸輪軸生產廠家較多,普遍采用的材料為整體式澆鑄冷激鑄鐵。由于冷激鑄鐵凸輪軸采用的是澆鑄工藝,在表面易產生脹砂、縮孔、縮松等缺陷,不但生產成本高,而且加工成品合格率只有90%左右,甚至更低。所以,有些廠家當生產批量不大時,如年產量小于5萬件,則采用棒料切削成型,雖然原材料的成本降低了,但材料的利用率較低。
為了提升發(fā)動機的合格率,降低生產成本,分體式裝配工藝在國內也開始研究。目前都使用在一些簡單的非車用的凸輪軸上,如空壓機、割草機等。使用在汽車發(fā)動機上的分體式裝配凸輪軸,現(xiàn)已在研發(fā)階段。
目前國內合資的汽車企業(yè)生產的凸輪軸,已開始使用分體式凸輪軸,并開發(fā)出了可柔性生產的分體式裝配流水線,但設備價格昂貴,成本高,在我國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yè)還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凸輪軸整體式工藝改為分體式,是目前國內汽車發(fā)動機凸輪軸的發(fā)展方向。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整體式凸輪軸的局部分體零件優(yōu)化設計和裝配工藝進行研究,希望能徹底解決傳統(tǒng)整體式凸輪軸存在的一系列弊端,使國產汽車為最終能實現(xiàn)發(fā)動機輕量化、低成本、零排放、高性能、高精度等要求奠定基礎。
目前,國內傳統(tǒng)的凸輪軸加工,主要是采用整體鑄造的凸輪軸毛坯,通過切削加工而成,常用材料是冷激鑄鐵。雖然冷激鑄鐵材料硬度高,耐磨性好,但凸輪軸上的齒輪最易斷裂并且也最難加工。
一方面由于凸輪軸與齒輪是整體式鑄造的,齒輪的磨損或斷裂,會造成整根凸輪軸的報廢,甚至出現(xiàn)發(fā)動機點火時間的混亂,而且齒輪的成本只有凸輪軸的20%;
另一方面由于凸輪軸是細長軸,在剃齒加工時易出現(xiàn)凸輪軸抖動,而造成齒輪精度達不到技術要求,也造成整根凸輪軸的報廢。
基于上述原因,發(fā)動機組裝廠迫切要求對凸輪軸的加工工藝進行改進,以減少廢品率,提高發(fā)動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目前491QE發(fā)動機凸輪軸材料,普遍使用合金冷激鑄鐵,以提高耐磨性。由于冷激鑄鐵的磨損量僅為其他材料的12%左右,所以冷激鑄鐵作為凸輪軸材料以其低成本、高性能的顯著特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與凸輪軸一起整體鑄造的凸輪軸齒輪,其材料也是合金冷激鑄鐵材料,雖然具有較高的表面硬度,但芯部的抗拉強度較低,韌性也較差。由于機械行業(yè)里齒輪的材料一般情況下都應使用調質鋼或合金滲碳鋼,如 45、40Cr、20CrMnTi等。因為齒輪在嚙合過程中轉速高,負荷大,容易磨損,所以齒輪不但要求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而且芯部必須具有高的抗拉強度。表1是冷激鑄鐵與45、40Cr、20CrMoTi在各項力學性能上的比較。
表1 冷激鑄鐵與45、40Cr、20CrMoTi力學性能比較表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冷激鑄鐵的表面硬度接近于其他材料,但抗拉強度只有250 MPa,并且屈服點和伸長率基本為零,這就是齒輪用冷激鑄鐵材料易斷裂的原因。
把491QE發(fā)動機整體式凸輪軸改為局部分體式凸輪軸,從圖1分析來看,由于齒輪在支承軸頸的右側,所以如果要使齒輪分離出來,齒輪左側的支承軸頸也必須分離,而且在支承軸頸與齒輪之間還須加上一個隔套,這樣改成分體式后的凸輪軸組件,由4個零件組成,分別是分體式凸輪軸、左側支承軸頸、隔套、斜齒輪。
如圖2~圖5是在原整體式凸輪軸的左側部份,分離出1個凸輪軸、1個齒輪、1個軸頸,并增加1個隔套,并對分離出來的零件進行材料優(yōu)化和精益加工,再組裝成整體凸輪軸的新型加工工藝。齒輪一般采用40Cr或20CrMnTi材料,并進行高頻淬火或滲碳處理,支承軸頸和隔套分別采用40Cr材料,和45號材料,也進行高頻淬火。
圖1 整體式凸輪軸
圖2 局部分體式凸輪軸
圖3 支承軸頸
圖4 隔套
圖5 斜齒輪
與傳統(tǒng)的整體式加工方法相比,局部分體式凸輪軸加工工藝有如下優(yōu)勢:
(1)通過更改齒輪的材料,并采用單獨加工,有利于提高齒輪的強度和精度,減少齒輪斷裂和磨損,凸輪軸加工合格率從90%提高到98%以上。
(2)因齒輪單獨加工,消除了原加工齒輪時因精度達不到而造成整根凸輪軸報廢的情況,提高了凸輪軸加工合格率。
(3)用戶使用后因齒輪損壞而退回來的凸輪軸廢品,通過更換齒輪后,仍可重新使用,大大降低了凸輪軸的生產成本。
(4)提升了凸輪軸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由于凸輪軸在發(fā)動機中作高速轉動,所以要求分體出來的支承軸頸內孔、齒輪內孔與凸輪軸外圓必須是過盈配合,并且過盈量在0.03~0.05 mm范圍。壓裝過程中要求保證各個零件與凸輪軸配合不打滑,具體配合公差帶如下:
支承軸頸內孔與凸輪軸外圓的配合為Φ28.5 H7/u6;
斜齒輪內孔與凸輪軸外圓配合:Φ29 H7/u6。
而隔套與凸輪軸的配合,應為間隙配合,隔套內孔尺寸為Φ29 mm,以保證與凸輪軸有0.5 mm左右的配合間隙。具體配合尺寸見如圖6~圖9。
圖6 凸輪軸配合尺寸
圖7 支承軸頸配合尺寸
圖8 隔套配合尺寸
圖9 斜齒輪配合尺寸
整體式凸輪軸的4個軸頸,是一次磨削加工,保證4個軸頸的同軸度控制在0.025 mm以內。但分體后壓入的左支承軸頸,與其余3個軸頸的同軸度,很難達到圖紙規(guī)定的要求。所以為了保證4個軸頸的同軸度精度,加工左支承軸頸外圓時,需保留0.03~0.05 mm的精加工余量,裝配后與其它4個軸頸一起加工,確保5個軸頸的同軸度達到圖紙所規(guī)定的0.025 mm范圍以內。
3 個分體零件的材料及熱處理選擇如表2所列。
表2 分體式凸輪軸3個分體零件材料及熱處理選擇表
491QE凸輪軸齒輪,由整體式改為局部分體式后,經小批量生產,并在凸輪軸相位檢測儀上進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凸輪相位的精度檢測,各項精度指標都比原來的圖紙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汽車總裝廠進行發(fā)動機可靠性臺架試驗,沒有出現(xiàn)斜齒輪磨損及齒的斷裂故障。并且由于齒輪單獨進行滾齒加工,齒輪的加工精度有了極大的提高,降低了齒輪的嚙合噪聲。
491QE發(fā)動機凸輪軸由整體式改為局部分體式,解決了傳統(tǒng)整體式凸輪軸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改善了齒輪的強度和加工精度,降低了凸輪軸的報廢率,提高了發(fā)動機配氣性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為國產汽車為最終能實現(xiàn)發(fā)動機輕量化、低成本、零排放、高性能、高精度等要求提供了科學依據。
[1]馬凱娜.凸輪軸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fā)應用[J].生產技術與工藝管理,2004,(16):24-25.
[2]張 馳,楊慎華,寇淑清.裝配式凸輪軸生產工藝及應用[J].汽車技術,2004,(1):32-34.
[3]李 平,魏伯康,蔡啟舟,段漢橋.汽車發(fā)動機凸輪軸的生產方法[J].汽車工藝與材料,2004,(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