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云 王金蘭 陶 剛
1.江蘇省鎮(zhèn)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2.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目前國內(nèi)外公認的抗病毒藥物有兩大類:干擾素和核苷類,前者因其抗增殖作用而禁用于孕婦;后者僅有拉米夫定[1](Lamivudine,LAM) 和替比夫定[2](Telbivudine),兩者同屬左旋類核苷酸結(jié)構(gòu),屬于妊娠B類藥物,拉米夫定在成人及兒童的應(yīng)用中已積累了很多的臨床經(jīng)驗,被證實是目前最安全的抗病毒藥物。然而核苷類似物為抑制病毒藥物,一旦開始抗病毒將是漫長的路程,拉米夫定高耐藥風險使其在臨床應(yīng)用很大受限,更不敢輕易用于妊娠婦女;替比夫定為目前唯一被美國FDA藥物妊娠安全分類達到B類的治療慢性乙肝的核苷類藥物[3],我們應(yīng)用替比夫定降低慢性HBV感染的孕婦妊娠晚期血清病毒水平,以阻斷HBV宮內(nèi)感染和提高新生兒主動-被動免疫成功率,減少HBV母嬰傳播,有效減少HBV宮內(nèi)感染的發(fā)生率。
1.1 研究對象
50例患者來自我院與市四院 (婦幼保健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肝炎科與婦產(chǎn)科自愿接受替比夫定阻斷治療的乙肝病毒感染妊娠婦女。孕婦年齡在22-35歲之間,HBsAg和 HBeAg均陽性,HBV-DNA≥1×106copies/ml,二例孕婦谷丙轉(zhuǎn)氨酶100u/l偏高外,其余孕婦肝功能均正常。
1.2 治療方法
50例患者分為兩組,A組20例替比夫定組受試者自孕28周開始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至分娩后1個月,B組30例對照組,不服用替比夫定。觀察替比夫定組受試者服藥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yīng);檢測2組受試者在孕28周、分娩前和產(chǎn)后一個月時血清HBV-DNA水平;2組嬰兒在出生后即刻和1月齡時肌內(nèi)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U;在出生即刻、1月齡和6月齡時肌內(nèi)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檢測2組嬰兒出生后24h、6月齡和1歲時血清HBsAg及HBV-DNA陽性率。
1.3 檢測
采用PCR技術(shù)檢測HBV-DNA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單位用t檢驗,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宮內(nèi)感染情況治療組孕婦所生20名嬰兒,出生時僅2例外周血清HBsAg陽性,HBV-DNA定量陰性(<103copies/ml),余18例均陰性,宮內(nèi)感染率為10%(2/20);對照組孕婦所生的30名嬰兒,出生時外周血清HBsAg陽性 10例,其中 HBV-DNA定量陽性 (>103copies/ml)4例,宮內(nèi)感染率為33.3%(10/30)。
2.2 兩組孕婦在分娩前后血清HBsAg、HBeAg及HBVDNA的變化兩組孕婦在分娩前后血清HBsAg、HBeAg均未轉(zhuǎn)陰,定量檢測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HBV-DNA的變化見下表。
治療組與對照組孕婦HBV-DNA(copies/ml)的對數(shù)值變化 (±s)
2.3 替比夫定的安全性 治療組孕婦用藥期間未發(fā)生不良反應(yīng),2例受試者在孕28~36周出現(xiàn)血清肌酸激酶輕度升高,無肌肉酸痛癥狀停藥兩周后復(fù)查肌酸激酶正常,兩組孕婦分娩時均未發(fā)生產(chǎn)后出血等并發(fā)癥。治療組孕婦HBV-DNA于停藥一月恢復(fù)至治療前的水平。
我國孕婦HBV攜帶率為10%-15%[4],在沒有任何阻斷措施下HBsAg陽性孕婦所生嬰兒40%-70%將成為HBsAg攜帶者,HBsAg(+)、HBeAg(+)孕婦,嬰兒自然感染率可達到90%[5]。當孕母 HBV-DNA≥1×108copies/mL時,宮內(nèi)感染>80%,而當HBV-DNA,<1×104copies/mL時,宮內(nèi)感染低至6%以下[6],提示宮內(nèi)感染與孕母HBV-DNA正相關(guān)。當前,HBV母嬰阻斷措施主要還是依賴嬰兒出生后常規(guī)接種乙肝疫苗 (Vaccine)及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然而這種被動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斷HBV母嬰傳播,當孕母HBV-DNA≥1×108copies/mL時,單用Vaccine嬰兒免疫失敗率為40%,即使HBIG和Vaccine聯(lián)用免疫失敗率也達25%。HBIG和Vaccine聯(lián)用阻斷失敗的兒童幾乎均為宮內(nèi)感染[7],宮內(nèi)感染率與孕母體內(nèi)HBV復(fù)制狀況有密切關(guān)系。
替比夫定是一種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對人類DNA聚合酶和其他人類病毒的活性無影響[8],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在有效劑量內(nèi)無毒性反應(yīng)出現(xiàn)[9]。
本研究在替比夫定治療組分娩前孕婦血清HBV-DNA水平比未服藥前明顯下降,治療組新生兒宮內(nèi)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妊娠晚期應(yīng)用替比夫定可明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孕婦產(chǎn)前HBV-DNA水平,有效降低HBV宮內(nèi)感染率。
[1]Hoofnagle JH,Doo E,Liang TJ,et al.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summary of a clinical research workshop.Hepatology.2007 Apr;45(4):1056-75.
[2]Hoofnagle JH,Doo E,Liang TJ,F(xiàn)leischer R,Lok AS.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summary of a clinical research workshop.Hepatology.Apr 2007;45(4):1056-1075.
[3]唐加敏,范冰梅,王憲華,郭素蓮.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研究進展。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1998(01):20-22.
[4]鄧偉,郝軍,陳泛野.圍手術(shù)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膽堿酯酶測定評估肝臟儲備功能的意義[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5]劉玉玲,耿正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產(chǎn)科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4(02):19-20.
[6]高艷杰.母嬰血清HBV-DNA定量分析及其相關(guān)意義.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2007(06).
[7]Xu DZ,Yan YP,Zou S.et al.Role of placental tissues in the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rics and Gynecology.2001:185(4):981-987.
[8]羅生強.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8):625-629
[9]NASH K.Telbivu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fronic hepatitisB [J].Adv Ther.2009,26(2):15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