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玲
(蘇州第五人民醫(yī)院 江蘇蘇州 215007)
20%甘露醇是治療腦水腫的常用藥物,用藥時間長,用量大,每天用藥次數(shù)多,由于濃度高、滴速快,易對靜脈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重者可致無菌性靜脈炎,為臨床用藥帶來許多困難,反復靜脈穿刺也給患者帶來許多痛苦。自2004年我們開展了經(jīng)中心靜脈穿刺置管技術,為腦水腫患者解除了痛苦,做到準確、及時、安全、有效地用藥,現(xiàn)就2004年至2011年117例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與外周靜脈留置在腦水腫患者中的應用比較如下。
本組59例,肝性腦病患者,男40例,女19例,年齡16~72歲,平均44歲。置管保留時間20~70d,平均45d。對照組58例,肝性腦病患者,男40例,女18例,年齡16~72歲,平均44歲。置管保留時間3~5d,平均4d。
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套件1套,3m敷貼1張,250mL生理鹽水1瓶加12500U肝素1支,5mg利多卡因1支。治療盤1套,并備好阿托品、腎上腺素。準備穿刺部位:根據(jù)不同的穿刺途徑給患者采用合適的體位,協(xié)助病人擺好體位,選擇穿刺血管(頸外靜脈協(xié)助病人去枕平臥,頭偏向對側,盡量使頭后仰,必要時肩下墊小枕,使頸部伸展平直,便于穿刺;選股靜脈時,讓患者平臥,腿稍微外展,選好血管,定好穿刺點,股靜脈于腹股溝韌帶下緣2橫指處扣及股動脈博動,股靜脈在股動脈內(nèi)側0.5cm處。用熱水洗凈穿刺處皮膚,必要時術側會陰部備皮。
表1 2組患者藥物療效的比較
表2 2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率的比較
表3 2組患者藥液外滲的比較
(1)安爾碘常規(guī)消毒皮膚,以穿刺點為中心,消毒范圍直徑為10cm;(2)戴手套,鋪洞巾;(3)用利多卡因局麻,試穿成功后拔出針頭,按壓局部片刻;(4)檢查用物:打開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套件,分離中心靜脈導管與肝素帽,抽取肝素鹽水,檢查中心靜脈導管、擴皮器、穿刺針是否通暢完好,將導絲前端退回助推器內(nèi),將所有物品按使用順序放好;(5)左手按壓靜脈,右手穿刺,呈45~60°進針,邊進針邊抽回血,見回血后固定針頭,推注順利后,從穿刺針頭的導絲置入孔置入導絲,拔出針頭注射器,用擴皮器擴皮,拔出擴皮器,放置導管,置入18~20cm,退出導絲至助推器內(nèi),接肝素帽,連接液體;(6)縫合固定,消毒穿刺處皮膚,敷貼固定,注明穿刺日期、時間,導管游離部分用布膠布固定;(7)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項:保持置管處皮膚清潔干燥,可以適當活動置管側肢體,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yī)生、護士;(8)按規(guī)定處理醫(yī)療垃圾,洗手,記護理記錄單。
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由SPSS 15.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完成。
2組患者藥物療效的比較結果,見表1;2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率比較結果,見表2;2組患者藥液外滲率的比較結果,見表3。
20%甘露醇是治療肝性腦病的常用藥物,用藥時間長,用量大,每天用藥次數(shù)多,由于濃度高,滴速快,易對靜脈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重者可致無菌性靜脈炎[1]。長期、大量使用甘露醇的患者經(jīng)外周血管給藥,反復穿刺注射易形成靜脈炎,使外周血管變硬、塌陷,給靜脈用藥造成困難,而經(jīng)中心靜脈穿刺置管后,甘露醇藥液可直接進入大血管,避免了靜脈炎的發(fā)生。同時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藥液外滲。應在腦水腫治療中廣泛推廣應用。
[1]徐遠,張玉姬,牛麗紅.PICC穿刺失敗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