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耿軍 邢凌翔 曾甲慶
(1.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湖北老河口 441800; 2.湖北省襄樊市中心醫(yī)院 湖北襄樊 441012)
肺結核病和糖尿病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相關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是結核病的易感者。兩病并發(fā),相互影響,影響療效,延長療程,預后比單純肺結核或單純糖尿病要差。因此了解兩病并發(fā)的機理及診治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F(xiàn)就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資料齊全的55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
肺結核診斷標準參照2000年由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1];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我國1999年10月份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
表1 2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比較[例(%)]
表2 研究組中A、B2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選擇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資料齊全的55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及6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進行分析,比較其有關臨床特點。將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者列為研究組:年齡33~72歲,平均48歲;男34例,女21例;肺結核初治45例,復治10例。單純肺結核者為對照組:年齡31~75歲,平均49歲;男36例,女24例;肺結核初治48例,復治12例。2組資料在年齡、性別及初、復治比例這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初治肺結核參照國家標準初治藥物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組成方案治療6~12個月,復治患者化療應用丙硫異煙胺、利福噴汀、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療程9~15個月。糖尿病治療采用適當控制飲食配合合理運動作為基礎治療,必要時口服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用藥劑量根據(jù)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監(jiān)測結果隨時調整。
2組資料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組血糖水平對療效的影響。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者為A組,空腹血糖在≥8.0mmol/L者為B組,比較A、B組的病灶吸收好轉率,及痰菌轉陰率。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組間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組在咳嗽咯痰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而在發(fā)熱、咯血、合并空洞、痰菌陽性率上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A、B2組療效有明顯差異,A組痰菌陰轉率和結核病灶吸收好轉率均顯著高于B組(P<0.05),見表2。
肺結核與糖尿病這兩個病在臨床上都是比較常見的多發(fā)病。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結核的風險普通人群患肺結核病風險的3~6倍,近來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結核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表現(xiàn),這將對肺結核疫情的控制帶來較大的影響[3]。糖尿病對肺結核的影響的機制比較復雜,分析其發(fā)生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這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紊亂。高血糖狀態(tài)有著充足的養(yǎng)分,有利于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同時高血糖使得血漿滲透壓升高,抑制了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脂肪代謝的紊亂,使血中膽固醇三酰甘油濃度升高,甘油產(chǎn)物增加,使結核菌的生長和繁殖力增加;蛋白質的代謝紊亂,體內蛋白質合成降低,分解加速,從而影響免疫球蛋白,導致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下降,譬如補體水平低下、特異性抗體生成減少、T淋巴細胞數(shù)目減少,功能降低等。(2)維生素代謝異常。譬如維生素A缺乏,糖尿病病人肝臟轉化胡蘿卜素為維生素A的功能發(fā)生障礙,導致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發(fā)生角化,削弱對感染的抵抗力,使得結核菌容易生長和繁殖。(3)糖尿病引起的肺部器質性的病變。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可導致氣道反應性下降,支氣管擴張性下降從而易于發(fā)生肺部感染,還有糖尿病患者肺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肺毛細血管床減少,肺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肺彈性下降從而導致肺容量下降,肺彌散功能下降,肺順應性下降,易于發(fā)生肺部感染。本資料提示研究組的咯血、發(fā)熱、合并空洞和痰菌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比單純的肺結核患者來說病情較重,傳染性較強,臨床醫(yī)生應予以高度重視。從治療效果看,在本研究中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的肺結核患者,痰菌陰轉陰率和病灶吸收好轉率均明顯好于血糖≥8.0mmol/L以上者,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結核癆治療的療程可適當延長,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可累及多個臟器,譬如可引起心、肝、腎等器官的損害,而抗結核藥同樣可以導致肝腎的損害,故抗結核期間須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
[1]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病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2]錢榮生.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3]馬玙,朱莉貞,潘溜萱.結核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1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