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彪 蔣幸衍
老年期癡呆是老年期各種癡呆的總稱,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癡呆 (Vascular dementia,V D)。70%~ 90%的癡呆患者在疾病的某個階段會出現(xiàn)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焦慮、行為紊亂等癥狀,稱之為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1],是造成癡呆患者住院、生活質(zhì)量下降、照料者痛苦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使用利培酮口服液和奮乃靜進(jìn)行對照治療 BPSD,以了解兩種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
1.1 對象 為 2010年 1-9月無錫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老年精神科病房收治的伴有 BPSD的老年期癡呆患者。入組標(biāo)準(zhǔn):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第 3版(CCMD-3)阿爾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癡呆診斷標(biāo)準(zhǔn),年齡>65歲;②癡呆病理行為評定量表(BEHAV E-AD)[3]≥8分,簡易精神狀況量表(MM SE)<24分;③入院前 1周內(nèi)未使用過任何抗精神病藥物。排除標(biāo)準(zhǔn):①既往有精神疾病;②心、肝、腎重大系統(tǒng)疾病史及嚴(yán)重軀體疾病;③藥物過敏、嚴(yán)重自殺自傷。入組征得對患者有監(jiān)護(hù)權(quán)的家屬知情同意 ,共 60例,將患者隨機(jī)分為利培酮口服液組和奮乃靜組,每組 30例。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組男 17例 ,女 13例 ,年齡 66~ 76歲 ,平均 (70.2± 3.1)歲 ,病程平均 (4.5± 3.2)年 ;奮乃靜組男 16例 ,女 14例 ,年齡 66~78歲 ,平均 (71.3± 3.4)歲 ,病程平均 (4.9± 3.7)年。兩組以上各項(xiàng)差異均無顯著性(P均>0.05)。
1.2 方法 利培酮口服液起始劑量為 0.25mg/d,最大劑量3mg/d,平均(1.9± 0.7)mg/d;奮乃靜起始劑量為 2mg/d,最大劑量 12mg/d,平均(7.3±4.1)mg/d;療程為 8周。治療前、治療 4周末和 8周末作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空腹血糖、餐后 2小時血糖、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腦電圖檢查。治療中可合用苯二氮卓藥,如果出現(xiàn)錐體外系不良反應(yīng)可合并使用安坦。分別在治療前、治療 2、4和 8周末,采用 BEHAV E-AD量表評定總分及各因子分以判定療效,MM SE評定患者癡呆狀況,以副反應(yīng)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yīng)。
1.3 統(tǒng)計(jì)分析 所有資料輸入計(jì)算機(jī),采用 SPSS 11.0統(tǒng)計(jì)軟件進(jìn)行統(tǒng)計(jì)分析,采用t檢驗(yàn)和i2檢驗(yàn)。
2.1 兩組 BEHAV E-AD評分比較 見表 1和表 2。由表 1可見,治療前兩組 BEHAV E-AD總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前后比較,利培酮口服液組、奮乃靜組治療 4周末評分均有顯著降低(P<0.05),8周末評分有非常顯著降低(P<0.01);兩組間比較,利培酮口服液組在治療 8周末起B(yǎng)EHAV E-AD總分較奮乃靜組顯著下降(t=2.55,P<0.05)。由表 2可見,治療前兩組 BEHAV E-AD各因子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2組治療 8周末 BEHAV E-AD各因子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非常顯著性下降(P<0.01);兩組間比較,利培酮口服液組在治療 8周末幻覺、行為紊亂、攻擊行為因子分較奮乃靜組下降非常顯著(P<0.01)。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 BEHAV E-AD總分比較(±s)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 BEHAV E-AD總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兩組比較,△P<0.05,△△P<0.01,下同
組 別 治療前 治療 2周末 治療 4周末 治療 8周末利培酮口服液組 (n=30) 25.31±4.68 24.13±4.52 22.28±4.41* 15.63±3.72**△奮乃靜組 (n=30) 27.18± 5.78 25.24± 4.52 23.83± 4.23* 13.57± 2.40**
表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BEHAV E-AD各因子評分比較(±s)
表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BEHAV E-AD各因子評分比較(±s)
利培酮口服液組(n=30)奮乃靜組(n=30)項(xiàng) 目 治療前 治療 8周末 治療前 治療 8周末偏執(zhí)和妄想觀念 3.3±1.2 1.2± 0.2** 3.5± 1.5 1.6± 0.5**幻 覺 1.3±0.4 0.3± 0.2** 1.4± 0.5 0.8± 0.2** △△行為紊亂 8.3±3.2 1.1± 0.5** 8.5± 3.4 3.8± 0.8** △△攻擊行為 5.9±2.2 1.7± 0.7** 6.1± 2.4 2.6± 1.2** △△日夜顛倒 4.1± 1.6 0.3± 0.1** 3.9± 1.4 0.3± 0.2**情感障礙 2.1± 0.3 0.8± 0.4** 2.4± 0.5 0.9± 0.5**焦慮恐懼 1.6± 0.5 0.4± 0.2** 1.9± 0.7 0.5± 0.3**
2.2 兩組 MMSE評分比較 見表 3。由表 3可見,治療前兩組 MM SE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利培酮口服液組在治療 4周末起 MM SE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 (P<0.05),8周末 M MSE評分較治療前非常顯著升高(P<0.01);奮乃靜組治療前后 MMSE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比較,利培酮口服液組在治療 4周末起較奮乃靜組 MM SE評分有顯著性升高(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 利培酮口服液組治療 8周內(nèi)有 2例嗜睡,1例便秘,2例患者出現(xiàn)肌張力輕度增加。奮乃靜組治療 8周內(nèi)有嗜睡 2例、錐體外系副反應(yīng) 10例,其中肌張力增高 3例、震顫 6例、靜坐不能 1例。以上兩組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利培酮口服液組 13.3%(4/30),奮乃靜組 40.0%(12/30),經(jīng)卡方檢驗(yàn)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i2=5.45,P<0.05)。
表 3 兩組治療前后 MMSE評分比較(±s)
表 3 兩組治療前后 MMSE評分比較(±s)
組 別 治療前 治療 2周末 治療 4周末 治療 8周末利培酮口服液組(n=30) 13.24±3.21 14.25±3.11 15.11±2.67*△ 15.77±2.15**△奮乃靜組 (n=30) 12.78± 3.26 12.98± 3.02 13.36± 2.76 14.32± 2.78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期癡呆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常見病。由于老年癡呆患者伴有抑郁、攻擊、幻覺和妄想等所謂“精神和行為癥狀(BPSD)”,抗精神病藥物的應(yīng)用不可避免。迄今為止,癡呆認(rèn)知癥狀的治療尚未取得顯著的進(jìn)展,而 BPSD是可醫(yī)治的[5],目前對 BPSD的研究旨在探討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BPSD的發(fā)生與腦內(nèi)多種神經(jīng)遞質(zhì)有關(guān),5-羥色胺的功能缺陷可能與癡呆的某些精神行為癥狀有關(guān),如與情緒低落、焦慮、激越、坐立不安及沖動行為有關(guān),一般認(rèn)為幻覺、妄想等與腦內(nèi)多巴胺神經(jīng)元功能的絕對或相對亢進(jìn)有關(guān)[6]。由于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較大,近 l0年來治療 BPSD首選藥物為新一代的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鑒于癡呆患者年齡較大,藥物動力學(xué)的特點(diǎn),且大多數(shù)老年性癡呆患者伴有軀體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7],因此如何選擇精神藥物治療老年性 BPSD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利培酮是一種苯異惡唑衍生物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是 DA受體和 5-HT受體的平衡拮抗劑,對于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均有良好的效果[8],而且利培酮能改善患者的認(rèn)知功能,促進(jìn)社會功能的恢復(fù),有利于患者重返社會[9]。利培酮口服液作為目前新型抗精神病藥劑型有以下優(yōu)點(diǎn):①無色、無味、可摻入食品和飲料中服用,減少某些患者的吞咽困難;②劑量滴定精確,更適合老年癡呆患者劑量的微調(diào);③老年期癡呆 BPSD患者急性發(fā)作時服藥困難 ,甚至拒服藥,口服液可以更方便的應(yīng)用于暗服藥,從而減少護(hù)理工作的負(fù)擔(dān)。
[1]馬辛.老年期癡呆的行為和心理癥狀 [J].國外醫(yī)學(xué):精神病學(xué)分冊,2000,27(2):84-88
[2]Paleau D,Barak Y,Mirecky I,et al.Isperidone for oral use treatment for behaviouraland psychologicalsy mptoms of dementia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a 6-week,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Int J Geriatr Psychiat,2008,23(4):393-400
[3]Reisberg B,Borenstein J,Salob S P,et al.Behavioral symptoms in Alzheimer's disease:phenomenolog y and treatment[J].J Clin Psychiatry,1987,48:9-15
[4]Devanand D P,Jacobs D M,Tang M X,et al.The course of psycho-pathologic features in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 disease[J].Arch Gen Psychiat,1997,54(3):257-263
[5]H inchcliffe A C,Hyman I I,Blizard B,et al.Behavioral complications of dementia can they be treated[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1995,10(7):839-847
[6]李冉冉,高靜芳,侯群.利培酮口服液治療老年期癡呆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臨床觀察 [J].上海精神醫(yī)學(xué),2009,21(6):355-362
[7]周勇,林勇,陳雪芳,等.利培酮與奮乃靜治療高齡精神障礙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7,20(4):243-244
[8]張惠實(shí).利培酮口服液治療老年性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療效觀察[J].上海精神醫(yī)學(xué),2007,19(4):230-231
[9]張寧,歐紅霞,陳平,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利培酮治療前后認(rèn)知功能的研究[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0,26(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