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彥
(北京市隆福醫(yī)院內四病房,北京100010)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國人均壽命已經由解放前的35歲提高升到現今的73歲,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勞動力總量、社會保障等都面臨巨大的變化和挑戰(zhàn)。北京市東城區(qū)某老年病醫(yī)院作為一所老年病醫(yī)院,承擔著本區(qū)11萬老年人的醫(yī)療保障服務,所服務老年人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占11%,為全市比例最高。醫(y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及處理老年人疾病的工作狀態(tài),直接影響老年人的治療休養(yǎng)狀況。老年病醫(yī)院護士是一個特殊群體,護士的工作倦怠與孤獨感以及應對方式的研究,對于促進護士心理健康,提高護理能力,減輕老年人患病痛苦,維護生命健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管理水平,都具有積極意義。
職業(yè)倦怠,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 年提出,是一種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綜合癥,通常發(fā)生在那些需要不斷同患者、客戶和公眾進行高強度的接觸的職業(yè)中。職業(yè)倦怠由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個人成就感降低3 個維度構成。一般認為,職業(yè)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于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tài)[1]。
相關研究對于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原因表明,相對于其他行業(yè),在醫(yī)藥業(yè)則呈現出較高的無效感以及低水平的衰竭和工作怠慢。一些涉及人格特征的研究表明,倔強、低自尊、外控型、神經質、A型性格、感覺型以及逃避型應激策略的人表現出較高的工作倦怠[2]。
由于護士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的職業(yè)環(huán)境,使得護理工作充滿了高壓力。持續(xù)的壓力狀態(tài)可致護士的負性情感和負性態(tài)度增加,產生工作倦怠,表現為疲乏不堪、精力喪失、對工作缺乏興趣和動力,進而出現對服務對象冷漠和自我消極評價的增長[3]。當護士情緒不穩(wěn)定及處于生物周期低潮時差錯發(fā)生率為60%~70%,嚴重者還導致醫(yī)療事故[4]。同時,護患關系也受到影響,因工作壓力越高,護士離職意愿越強,這對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及護理質量的影響很大,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病情康復。由此可見,對護士工作壓力的研究及探索應對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
孤獨感是個體覺知到他們缺乏社會生活時產生的主觀體驗和不愉快的狀態(tài),是和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狀態(tài)相似的一種使人痛苦的主觀體驗[5]。
應對被定義為是個體在處理來自內部或外部的、超過自身資源負擔的生活事件時,所做出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6]。
本文旨在探討老年病醫(yī)院護理人員職業(yè)倦怠與孤獨感的相關性及其應對方式,通過此研究以利于護理人員正確評估自我面對的壓力,提高自身應對能力,正確對待負性情緒,合理安排工作生活,以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更好的服務于老年患者。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北京某區(qū)級老年病醫(yī)院在臨床工作的125名護士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18份,刪除雷同及不全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04份,有效率回收率88%,所有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29.69,科室分布:內科69人,外科18人,急診室7人,ICU(重癥監(jiān)護室)4人,康復科4人,血透室2人。被試的其它基本信息見表1。
4.2.1 Maslach職業(yè)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
職業(yè)倦怠量表,原量表有16題,中文版共15題,測量被試職業(yè)倦怠的三個指標: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如果在情緒衰竭和玩世不恭兩個子量表上得分較高,而在成就感低落上得分較低,則被認為是典型的工作倦怠。
表1 被試的編制情況,工作年限及教育水平
4.2.2 孤獨感問卷
采用UCLA孤獨感問卷,共20道題,總分越高表明孤獨感越強烈。 UCLA孤獨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是由Russell & Cutrona于1988年在修訂成功的。主要用于評價由于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這種孤獨在本量表中被定義為一維的。
4.2.3 應付方式測量問卷
采用施承孫等人2002年發(fā)表于心理學報的應付方式評定量表,包括50個條目,每一條目代表一種應對措施,要求被試在4點量表上選出最符合自己的使用頻率,該量表可以在4個維度上記分:針對問題積極解決、否認與心理解脫、情感求助與宣泄、回避問題轉移注意。
4.2.4 個人基本信息
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工作年限等人口學項目。
使用SPSS17.0(社會科學統計程序)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被試在應對量表,職業(yè)倦怠量表和孤獨感量表中各維度的得分情況,以及彼此之間的相關系數,見表2。
由表2可見,孤獨感得分與職業(yè)倦怠的三個維度有顯著正相關;針對問題積極應對與成就感低落,孤獨感得分有顯著負相關;情緒衰竭與玩世不恭及孤獨感有顯著正相關。
針對問題積極應對與成就感低落,孤獨感得分有顯著相關;否認與解脫心理成回避問題轉移注意有顯著相關;情感求助與宣泄與情緒衰竭有顯著相關;回避問題轉移注意與情緒衰竭成就感低落有相關性;情緒衰竭與玩世不恭、孤獨感有顯著相關;玩世不恭與孤獨感及成就感低落相關;成就感低落與孤獨感相關。
本調查問卷從學歷,是否有編制,婚否對職業(yè)倦怠與孤獨感及應對方式相關性進行研究,均未見明顯相關性,所得數據由于篇幅所限不再羅列。
由表2可見,本組數據調查群體在應對職業(yè)倦怠時,調查群體應對問題采用更積極的應對手段,而不是逃避,有助于降低職業(yè)倦怠。面對應激源時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機會,對自己有客觀的判定,正視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失誤,把原因歸結為個體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不會因為不恰當的期望和努力失敗產生職業(yè)倦怠,使個體成為更加內控的人,并且學會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適時向家人、朋友求助。面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作者認為,在我們建設和諧醫(yī)院落實各項醫(yī)療保障的進程中,護理人員應樹立正性良性的心理特質,樹立職業(yè)自豪感及愛傷觀念,增加關懷互信,創(chuàng)建患者安全文化,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生活,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表2 被試在各量表的得分(M±SD)及相關系數(r)
由表2可見,本組數據的相關性表明,職業(yè)倦怠與孤獨感的三個維度上皆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職業(yè)倦怠越嚴重,會較多的感受到孤獨感,這與已有研究基本相符。
老年病醫(yī)院護士群體,除了繁重的工作之外,往往還承擔著女兒、妻子、母親等社會角色,工作成果也常常不被家屬及社會認同,所以,老年病醫(yī)院護士應當正確有效地應對來自各方的應激,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增強內心幸福感,適當強調應對中自我的力量和社會支持的影響,如關于社會支持對應對方式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機制問題,因而整個社會也要加強對醫(yī)護工作的認同度,增加醫(yī)務人員待遇,使我國醫(yī)療環(huán)境進入良性循環(huán)。社會各界也應當提供良好的支持體系,減輕護士的職業(yè)倦怠感和負性體驗。
在應對方式上,針對問題積極應對與孤獨感存在顯著負相關(P<0.01)。
由于存在眾多的影響因素,在同樣的壓力情境中,不同護士的反應可截然不同,本組數據顯示:針對問題積極應對會顯著降低孤獨感,否認與心理解脫,情感求助與宣泄及回避問題轉移注意,都與孤獨感無顯著相關。
有研究認為,社交技能、對負性情緒事件的應對方式,以及社會支持,尤其是來自核心家庭成員的支持對孤獨感有重要影響[7]。
積極應對問題和壓力,是減輕孤獨感的主要方式,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因本組數據顯示職業(yè)倦怠與孤獨感有顯著正相關,減輕職業(yè)倦怠的方式方法同樣有助于減輕孤獨感。
本組數據涉及到的不同學歷,編制狀況,婚姻狀態(tài)對于職業(yè)倦怠,應對方式及孤獨感得分的相關性影響未見明顯差異。這與已有研究證明的一些相關的人口學變量,例如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等相關性存有差異。
①關于年齡的研究普遍表明,年輕人的工作倦怠高于30~40歲的,關于性別的研究尚無定論,但有一項已被確定,即女性的工作怠慢分數高于男性,關于涉及婚姻狀況的研究表明,未婚者的倦怠得分更高,而且單身者比離婚者高。關于教育程度,高教育的倦怠狀況更嚴重[8]。
②本組調查對象皆為女性,無性別差異比較,且第一學歷大多為中等專業(yè),經自修學習后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故在不同學歷上未見明顯相關。
③婚姻狀況及編制狀況,對于調查與職業(yè)倦怠、孤獨感及應對方式未見顯著差異,可能與該老年病醫(yī)院比較寬松友好的人際關系,非在編人員的福利與在編人員的工資差別不大,福利完全相同,并提供職工宿舍等因素也相關。
工作倦怠,孤獨感,應對方式等概念,各個心理流派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作者引用了一些與護士群體相關和筆者比較認同的理論來探討,并且因時間及條件限制,本論文只對作者所在北京某老年病醫(yī)院的護理人群做出調查分析而非橫斷式的調查,管中窺豹,結果難免偏頗。本論文做出的討論結果,希望能改進護士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幫助護士樹立積極心態(tài),掌握正確有效的方法來應對來自各方的應激,保持身心健康,增加護士職業(yè)的幸福感,增強應對方式中自我的力量和社會支持的影響,提高社會各界對老年病醫(yī)院醫(yī)療護理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為保護生命健康,為建設和諧醫(yī)院,為推動我國老年人健康事業(yè)做出積極貢獻。
本組針對老年病醫(yī)院護士群體的調查顯示,本組數據職業(yè)倦怠與孤獨感存在明顯相關性,針對問題積極應對有助于減輕職業(yè)倦怠及孤獨感,面對問題否認與心理解脫會加重成就感低落,護士應增強內控,積極應對職業(yè)倦怠及孤獨感。
[1] 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J Soc Issues,1974,30(1):159–165.
[2] 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5):567-572.
[3] 鐘建安,段錦云.“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在工業(yè)與組織心理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2,35(11):645–649.
[4] 潘愛娣,張光發(fā).護士工作壓力源及相關知識因素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2):4501–4503.
[5] DiTommasoa E,Brannen-McNultya C,Rossb L,et al.Attachment styles,social skills and loneliness in young adults[J].Person Individual Differen,2003,35(3):303–312.
[6] 施承孫,董燕.應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編制[J].心理學報,2002,34(4):414–420
[7] 吳福喜,彭紅軍,蔣澤宇,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J].現代康復,2000,4(9):1316-1317
[8] Maslach C,Schaufeli W B,Leiter M P.Job Burnout[J].Ann Rev Psychol,2001,52(3): 39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