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玉
我們目前看到的最早介紹鄧小平生平活動的書是美國人埃文斯·卡爾遜所著的 《中國的雙星》,該書于1940年在美國出版。卡爾遜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海軍武官。1938年夏到華北敵后各抗日根據地進行考察。在河北南宮時,同鄧小平進行了交談。此后,日本學者吉田東所著的 《中國革命的一百零八將》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漫長的中國革命》等都對鄧小平有或多或少的介紹。1977年日本學者和田武司、田中信一的《不屈的革命家鄧小平傳》,是國外最早出版的鄧小平傳記。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比較詳細地介紹和描述鄧小平生平實踐活動的專著相繼出版。如德國記者烏利·弗蘭茨的《鄧小平——中國式的政治傳奇》、英國記者那維亞的《鄧小平傳》、法國記者諾拉·亞的《鄧小平:法國歲月》等。
國內最早出現鄧小平生平情況的材料當數鄧小平本人1968年六七月間寫的《我的自述》,在這個《自述》中,鄧小平回顧了他的出生、家庭、私塾的啟蒙以及他的父母;回顧了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和出洋的經歷;回顧了在法國留學和做苦工的生活;回顧了在法國參加革命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情況;回顧了在馮玉祥部隊做政治工作和在武漢、上海中共中央工作的情況;回顧了紅七、八軍的建立;回顧了在中央蘇區(qū)和長征的歷史;回顧了抗日戰(zhàn)爭中在一二九師的戰(zhàn)斗活動;回顧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挺進大別山,參與指揮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情況;也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工作情況,特別是十年總書記的工作。整個《自述》26500字。這個《自述》是在特殊時期寫的,作為內部材料,沒有公開發(fā)表。
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內對鄧小平生平的研究比較薄弱,幾乎沒有出版過系統(tǒng)介紹鄧小平生平活動的書籍。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黨政軍領導職務,鄧小平第三次復出,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之后,伴隨著《鄧小平文選》(1975—1982)的出版,對鄧小平思想和生平的研究逐步展開了。最早公開介紹鄧小平生平材料的是,中共十二大之后,《人民日報》刊登的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簡歷。鄧小平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的簡歷,雖然僅僅300多字,但涵蓋了他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職。這是鄧小平生平資料第一次公開見諸報端。198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合作編譯的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人物條目收集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12人的傳略。這些傳略是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撰寫的。1984年5月,中央文獻研究室刊物《文獻和研究》刊登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12位領導人的傳略。鄧小平的傳略2000字,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鄧小平的生平活動。
20世紀80年代初期,關于鄧小平生平情況的一些回憶錄也開始出現,如莫文驊《百色起義的領導者——鄧小平》,牙美元等《護送鄧政委》,陳仕才《鄧小平同志到龍州》,黃美倫等《鄧小平同志在右江根據地搞土地革命》,劉貫一等《關于鄧小平同志1927年春由寧夏赴西安情況的回憶》,等等。這些回憶錄對于人們全面了解鄧小平的生平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其次,關于鄧小平生平的一些專題資料匯編相繼問世。這方面比較集中的是關于劉鄧大軍的一些資料。如楊國宇等人編著的 《劉鄧大軍風云錄》、《劉鄧大軍征戰(zhàn)記》。這些資料匯編收入的文章大都是一些當事人后來的回憶,既真實、貼切又生動感人。有些文章雖然沒有直接描述鄧小平的情況,但文章所記敘的劉鄧大軍的一些情況對研究鄧小平的生平也提供了難得的背景材料。
1984年8月2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鄧小平女兒毛毛的《在江西的日子里》,第一次詳細介紹了鮮為人知的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江西三年的生平活動。這是作為女兒獻給父親鄧小平的80歲生日禮物。鄧小平看后在女兒送給他的這張《人民日報》上寫道:“看了,寫得真實?!?/p>
這一時期,人們還開始搜集關于鄧小平家鄉(xiāng)和家庭情況的資料。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鄧小平生平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繼續(xù)深入,一些權威資料相繼出版,如1987年3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1987年7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重要談話》(1987年2月—7月);1988年1月,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畫冊;1989年5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等。這些文選收入的著作和畫冊收入的圖片,大都經鄧小平本人審閱過。特別是《鄧小平》畫冊還有1.6萬字的傳記性的長文,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鄧小平的生平活動和重要貢獻。1988年10月,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將畫冊前面的傳記性長文編輯出版了單行本《鄧小平傳略》,并附有鄧小平年表。以上這些,可以說是最初鄧小平生平研究的最基本的權威材料。
20世紀80年代末期,鄧小平生平研究全面展開。學者們開始從各個方面研究鄧小平生平的情況。生平的研究首先就是要弄清歷史人物在各個時期活動的基本情況。這一時期,學者們對于鄧小平廣安少年求學、在法國勤工儉學、辦《赤光》雜志的情況;鄧小平從蘇聯(lián)回國初期在馮玉祥軍隊中工作的情況;鄧小平奉中央派遣到廣西領導百色、龍州起義,創(chuàng)建紅七、八軍的情況;鄧小平在江西中央蘇區(qū)工作的情況;參加長征的情況;抗日戰(zhàn)爭時期,鄧小平與劉伯承率一二九師創(chuàng)建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情況;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決戰(zhàn)淮海、挺進大西南的情況;解放初期,鄧小平在西南局工作的情況;鄧小平1952年到中央工作后的情況;鄧小平在“文革”期間的情況;粉碎“四人幫”以后,鄧小平復出的情況都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基本上理清了鄧小平在各個歷史時期活動的大致線索。
關于鄧小平任職情況也是這一時期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對于歷史上鄧小平一些特別重要的任職,學者們進行了認真的考證。這一時期,學者們對鄧小平在各個時期重大貢獻和領導特色的研究也特別重視。如關于鄧小平領導百色起義創(chuàng)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貢獻;鄧小平主編《紅星報》的特點和貢獻;鄧小平對敵后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的貢獻以及在大生產運動中的獨到見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貢獻,戰(zhàn)略、戰(zhàn)術特點;鄧小平對大西南建設的歷史貢獻;開始大規(guī)模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鄧小平的貢獻;1975年鄧小平領導全面整頓的貢獻;鄧小平對實現歷史的偉大轉折,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貢獻等,都有許多研究成果。
1989年,《黨的文獻》第2、3期刊載了《關于粉碎敵人對大別山圍攻的六份電報》和《中共中央關于挺進中原的戰(zhàn)略方針的一組電報》,這些電報絕大多數都是首次發(fā)表,對了解和研究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鄧小平生平活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黨的文獻》1989年第2期還刊登了冷溶同志的文章《〈關于粉碎敵人對大別山圍攻的六份電報〉讀后》,這是一篇研究解放戰(zhàn)爭時期鄧小平生平活動的重要文章。
20世紀90年代,產生了一批有影響和重要參考價值的研究鄧小平生平的書籍。除了一大批回憶錄和一些專題資料匯編以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新芝、王月宗編寫的《偉大的實踐,光輝的思想——鄧小平革命活動大事記》一書。這本書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對幾十年來鄧小平的一些主要活動的歷史背景等情況,以大事記的形式進行了記敘。1993年,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溫樂群寫的《鄧小平之初》,應該說是反映鄧小平生平活動的一本傳記。溫樂群是內地對鄧小平研究比較早也有一定深度的一位學者。他在這本書中分八個部分介紹了鄧小平從出生到新中國成立的生平活動。這本書史料也比較豐富,評價比較公允,應該是了解鄧小平前半生生平活動的重要參考書。
1993年,隨著《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出版,全黨掀起了學習《鄧小平文選》的高潮,極大地推動了鄧小平生平研究的開展。毛毛著《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全書52萬字,從家世寫到西南。由于作者是鄧小平女兒,具有獨特的身份,不僅經常向鄧小平了解情況,而且還訪問了鄧小平的許多老部下,所以,作品的內容翔實,史實可信,生動感人。199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90周年。劉金田主編的《鄧小平的歷程——一個偉人和他的一個世紀》上下冊,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以鄧小平生平活動為主線,按歷史順序,分為八卷,突出反映了鄧小平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活動,是第一本全面系統(tǒng)反映鄧小平生平活動的書籍。1994年,《黨的文獻》第4期,分上下篇刊登了毛澤東、鄧小平關于根據地工作的幾十封來往文電選載,這是關于鄧小平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思想生平的第一手材料,為推動鄧小平的生平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1995年10月,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長城出版社編輯的《鄧小平軍事活動圖集》出版。這本圖集由二野老將軍秦基偉、楊國宇擔任顧問,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李琦擔任名譽主編。收入了鄧小平1927年2月開始從事革命軍事活動至1989年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這長達62年的軍事生涯的相關圖片和檔案材料,全面反映了鄧小平的軍事活動,實際上就是一本反映鄧小平軍事活動的畫傳。
1997年1月,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了大型電視文獻片《鄧小平》,全片長600分鐘,共12集。片中采訪了上百位當事人,挖掘了大量珍貴的影視資料和文獻檔案,以鄧小平生平活動為線索,首次在電視銀屏上全面反映了鄧小平的革命生涯,表現了鄧小平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歷史進程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鄧小平本人也看了這部文獻片。該片的播出對了解鄧小平,推動鄧小平生平研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2月25日,江澤民在鄧小平追悼大會上所致的悼詞,滿懷深情地回顧了鄧小平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高度評價了他在黨、軍隊、國家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特別是在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所建立的不朽功勛。新華社還播發(fā)了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xié)、中央軍委和國家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鄧小平偉大光輝的一生》,詳細介紹了鄧小平的思想生平活動。1997年3月,法津出版社出版了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輯的 《再道一聲:小平您好——深切緬懷敬愛的鄧小平同志》,全書共55.1萬字。書中收集了鄧小平逝世后大量的緬懷文章,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鄧小平生平資料,為研究鄧小平生平提供了大量素材。
1997年3月,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遼寧人民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總設計師的足跡》畫冊,收入了鄧小平從1977年第三次復出至1994年這段時間外出視察和出國訪問的珍貴照片289幅,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鄧小平領導、設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功績和領袖風采。
1998年2月,在鄧小平逝世一周年的時候,為緬懷鄧小平,中央文獻研究室特別約請了部分黨和國家領導人、老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軍隊一些單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黨委以及部分企業(yè)黨委撰寫了回憶鄧小平的文章,共125篇,編輯出版了《回憶鄧小平》上中下三冊,全書約120萬字。文章作者回憶了鄧小平的重要活動和作出重大決策的具體細節(jié)、過程和片斷,展示了戰(zhàn)爭年代、建國后17年、“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別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的光輝業(yè)績、偉大思想、崇高風范和卓越貢獻,其中許多材料是第一次披露??梢哉f,這是研究鄧小平生平不可或缺的權威之作。
與此同時,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電視臺、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聯(lián)合攝制了電影紀錄片《豐碑》,采用了紀實的手法,以大量珍貴的歷史鏡頭和對一些當事人的采訪,濃縮地再現了鄧小平的一生。
翻開《鄧小平文選》,特別是第三卷,鄧小平的許多重要思想都是在與外賓會談時提出的。1998年3月,外交部檔案館編輯的《偉人的足跡——鄧小平外交活動大事記》一書,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錢其琛為該書作序。這本書按時間順序記述了鄧小平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91年的外事活動。其資料來源主要是外交部檔案館館藏的檔案和《人民日報》的公開報道,全書30萬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的外事活動,既全面,又權威,是研究鄧小平生平活動的重要工具書之一。1998年12月,外交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了《鄧小平外交風采》畫冊,收入了鄧小平有關外事活動的珍貴照片近300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首次問世。畫冊按時間順序,結合鄧小平外交實踐和思想發(fā)展過程,分為四個部分,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為新中國外交及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接受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的贈書。
1998年11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思想年譜》出版,該年譜是根據鄧小平1975年至1992年的大量文稿及其他檔案資料編寫的,共600多條。文稿包括講話和談話的記錄、批示、書信、題詞,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鄧小平思想年譜》是對《鄧小平文選》第二、三卷的進一步豐富和補充,更加詳細地反映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同時也是鄧小平生平活動的真實記錄。
進入21世紀后,鄧小平生平研究開始向縱深發(fā)展,一些重要的鄧小平專題文集出版,如2000年3月出版的,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旅游局編輯的《鄧小平論旅游》;2000年12月出版的,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論僑務》,等等。這些專題文集既反映了鄧小平有關重要思想,也為研究鄧小平的生平活動提供了重要幫助。2000年1月,中共重慶市委、四川省委、貴州省委、云南省委、西藏自治區(qū)黨委五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黨史研究室聯(lián)合編輯的《鄧小平與大西南》出版。宋任窮為該書作了序。該書的出版推動了鄧小平在西南局時期的思想和生平研究。2003年7月,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了劉金田、張愛茹編著的《鄧小平》。該書分上中下三篇,共45個專題,以300多幅圖片,簡明扼要地敘述了鄧小平傳奇的一生及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等方面的突出貢獻。書后還附有鄧小平大事年表。這是第一本比較全面反映鄧小平生平活動的簡傳。2004年7月,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輯的,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鄧小平軍事文集》,是研究鄧小平軍事思想和鄧小平軍事活動的一部重要著作。書中收入了鄧小平軍事方面的文章、報告、談話、電報、命令、批示、信函、題詞等文稿232篇,大多數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極大地推動了鄧小平軍事活動的研究。
200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日。隨著《鄧小平年譜》等重要出版物的出版,鄧小平的生平研究出現了高潮?!多囆∑侥曜V(1975—1997)》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上下兩冊,再現了鄧小平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再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這一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冷溶撰文《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實紀錄——鄧小平年譜(1975—1997)編后》,全面介紹了這本年譜的編輯情況和主要內容。2009年,中央文獻研究室又編輯出版了《鄧小平年譜(1904—1974)》。至此,反映鄧小平一生主要經歷、革命業(yè)績和思想發(fā)展的年譜就全部出齊了,它是研究鄧小平生平的力作,對于幫助廣大讀者全面了解鄧小平的生平業(yè)績和思想理論具有重要作用。這一時期,還出版了由科技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科技思想年譜》,從一個側面論述了鄧小平的生平活動和他對中國科技事業(yè)的重要貢獻。
和《鄧小平年譜(1975—1997)》同時出版的還有兩本書:一本是《鄧小平畫傳》,一本是《鄧小平》畫冊?!多囆∑疆媯鳌肥怯芍醒胛墨I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將畫冊和傳記相結合,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鄧小平業(yè)績、思想和風范的大型畫冊,全書分上下兩冊。其中許多圖片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書中還收入了鄧小平的部分手跡和珍貴的檔案、文獻資料,特別是約30萬字的文字說明和傳記,這是國內由權威部門撰寫的第一本全面概述鄧小平偉大、光輝、波瀾壯闊的一生的傳記書籍。這本書和《鄧小平年譜》一起榮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特別獎?!多囆∑健樊媰允怯芍醒胛墨I研究室、新華通訊社編輯,共收錄了300幅圖片,其中一些圖片,比如說由親屬提供的鄧小平晚年照片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文化部、中央檔案館、國家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了“世紀偉人鄧小平——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展覽”。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展覽選用了329幅圖片,145件文物,50件文獻檔案,展現了鄧小平波瀾壯闊的光輝一生。
與此同時,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檔案館等單位還在香港、澳門舉辦了“世紀偉人鄧小平”展覽。2007年,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中央文獻研究室、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香港友好協(xié)進會、香港特區(qū)政府教育局、香港《文匯報》共同在香港主辦了“走一走、看一看,回歸十年憶小平”的展覽,展覽通過近200幅圖片,全面展示了鄧小平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并指導中英談判、基本法起草,開辟嶄新的祖國和平統(tǒng)一道路這一重要歷史事件,記錄了香港回歸的重要歷程。這些展覽,加深了人們對鄧小平生平思想的了解,對鄧小平的生平研究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005年1月,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輯了《鄧小平自述》,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全書15.3萬字,是研究鄧小平生平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2006年12月,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重慶市委編輯,重慶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收入了鄧小平1949年9月至1952年8月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時期的文章、報告、講話、電報、指示、書信、題詞等文稿140篇,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這是研究鄧小平主政西南活動的最權威材料。2007年8月,中央文獻研究室還編輯了 《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講話談話批示集(1977年5月—12月)》,收入鄧小平1977年5月至12月期間關于恢復高考問題的講話、談話、批示等25篇,其中大多數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作為該書附錄收入的《鄧小平與恢復高考》一文,對鄧小平決策恢復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的過程作了簡要介紹。
2008年12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編著,劉金田主編的 《總設計師畫傳》,展示了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豐功偉績和人格魅力。同時,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還編著了由龍平平主編的 《開創(chuàng)——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一書,全面地反映了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的這段歷史。
2011年5月,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 《鄧小平思想年編(1975—1997)》,這是從《鄧小平文選》第二、三卷和《鄧小平軍事文集》等專題文集,《鄧小平年譜(1975—1997)》以及有關檔案資料中選取重要思想理論觀點編寫而成的。全書共1036條,54萬字。這是對 《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的補充和修訂,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內容及其形成、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也反映了鄧小平最后22年的一些重要的生平活動,是研究鄧小平理論和生平的最為重要的參考書。
30年來,廣大理論工作者撰寫出一大批鄧小平生平業(yè)績著作:《胡喬木傳》編寫組編的《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是從當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的揭發(fā)交代材料中,輯錄出來的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鄧小平同胡喬木及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的談話。這些談話記錄了鄧小平在1975年領導全黨同“四人幫”斗爭,推動各方面整頓的艱難歷程,充實了《鄧小平年譜》的內容?!多囆∑脚c1975年的中國》(張化),是研究鄧小平主持1975年全面整頓的力作。作者在發(fā)掘大量史料、采訪眾多當事人的基礎上,將文獻史料與口述史料有機結合,深入探討了全面整頓的背景、指導思想、各個領域整頓的內容和特點。陳開枝的《1992·鄧小平南方之行》,從負責全程接待和保衛(wèi)工作的親歷者的角度,生動地描述了鄧小平1992年春視察南方的歷史背景、視察過程,闡述了南方之行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遠影響。周一平的《鄧小平生平研究史》,是國內第一部全面評述鄧小平生平研究歷史的專著?!吨刈x鄧小平》(龔育之等)、《鄧小平與美國》(宮力)、《青年鄧小平》(李天雄、淺草)、《中國出了個鄧小平》(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視察紀實1957—1994》(劉金田、張愛茹)、《鄧小平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劉金田、 張愛茹)、《歷史轉折的前奏——鄧小平在1975》(程中原、夏杏珍)、《鄧小平和陳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劉杰、徐綠山)等都是研究鄧小平生平活動的力作。
中央文獻研究室共主辦了兩次鄧小平思想生平的研討會:2003年的鄧小平研究述評研討會,隨后出版了《鄧小平研究述評》,這對鄧小平研究包括生平研究的深化起了較大推動作用。2004年的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與會者提交經過嚴格篩選的論文160余篇,出版了《鄧小平百周年紀念——全國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此外,若干省市、部門也召開了鄧小平理論研討會。在較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推動了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重要活動和所收的文章代表了當時中國鄧小平研究的總體水平。
不僅如此,1988年4月,經中共中央同意,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增設鄧小平著作生平研究組。這支隊伍中的專家學者很快成為全國鄧小平思想生平研究的中堅力量,在他們的帶領下,20多年來,形成了專業(yè)理論工作者、新聞工作者、黨校和高校以及部隊院校教學研究人員,各級黨政干部在內的龐大的研究隊伍。不久,全國各地紛紛成立了專門研究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中心和學術團體,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94年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央黨校、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防大學和上海社會科學院設立研究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五大基地。2000年和2001年又把廣東和北京兩地作為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基地。此外,許多省市縣級理論宣傳部門、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黨校、高校也雨后春筍般地成立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或研究會,有的地方還開通了鄧小平理論研究的網站。所有這一切既有力地推動了鄧小平理論研究,也推動了生平研究。
20世紀80年代后,國外學者研究鄧小平生平的專著中影響最大的是1988年由闞思靜、季葉翻譯,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匈牙利學者巴拉奇·代內什寫的 《鄧小平》一書。它為人們從另外的角度了解鄧小平提供了幫助。還有20世紀80年代曾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理查德·伊文思的《鄧小平傳》、馬克蘇莫夫的《鄧小平——二十世紀的偉人》、中央文獻研究室的《鄧小平印象》等,為研究鄧小平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參考作用。武市紅的《國外鄧小平研究綜述》一文將國外對鄧小平的研究情況作了詳細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對鄧小平的研究無論是研究成果的數量,還是研究的深度和選題范圍都大大超過了前些時期,其主要研究成果有日本學者矢吹晉的《鄧小平以后的中國經濟》、岡部達味和毛里和子的《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渡邊利夫和小島朋之的《毛澤東與鄧小平》、天兒慧的《作為歷史的鄧小平時代》和《變化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本場康治的《鄧小平的長征》、伊藤誠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俄羅斯學者巴拉赫塔和庫茲涅佐夫的《風風雨雨六十五載——鄧小平的革命生涯》、皮沃瓦羅娃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美國學者楊中美的《建立實用共產主義:鄧小平早期生活1904—1949》、戴維·W.張的 《政治家鄧小平》、邁克爾·奧克森伯格的《回憶鄧小平》,法國學者帕特里·薩巴蒂埃的《鄧小平傳》,澳大利亞學者大衛(wèi)·古德曼的《鄧小平政治評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