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存
李德生和絕大多數(shù)開國少將一樣,一開始和毛澤東沒有什么直接接觸。他曾經(jīng)和筆者說過,和毛澤東第一次面對面說話,是在1968年10月召開的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李德生作為安徽省的負責人列席了這次大會。
周恩來在會上宣布分組名單,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澤東打斷了,問:“哪個叫李德生?”
周恩來介紹:“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的省革委會主任,十二軍軍長?!彼蚶畹律惺郑骸暗律?,請你站起來?!?/p>
李德生已站了起來,向毛澤東敬禮。
毛澤東仔細打量著李德生,笑著說:“不認識你呀,你這個同志?!?/p>
在此之前,李德生在大會上也見過毛澤東,但還屬于“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的層面。
毛澤東接著又問:“你是哪個地方人???”
李德生回答:“我是河南省新縣人?!?/p>
周恩來插話說:“跟許世友同志是一個縣的吧?紅四方面軍的老家?!?/p>
許世友接過去說:“德生同志和我是一個縣的。”
毛澤東又問:“李德生同志今年多少歲?”
李德生回答:“52歲。”
毛澤東為什么問李德生多少歲,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后來毛澤東對他的重用,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正在考慮領導干部的“老、中、青”結(jié)合問題。
毛澤東對大家說:“我看安徽的事情辦得不錯。我們不是通報了他那個整蕪湖嗎?蕪湖整得不錯嘛!那個蕪湖問題可復雜了?!彼D(zhuǎn)過頭來問李德生:“你們是怎么搞的呀?”
李德生沒想到毛澤東會在這樣的場合向自己提問,他想了一下回答說:“就是大造輿論!”
在特別安靜的會場里,李德生回答的這六個字,顯得特別響亮。人們都在傾聽,想聽聽他如何繼續(xù)回答毛澤東的問話。誰知李德生卻回答完畢,站在那里。
會場的氣氛有些異樣??赡苁怯腥擞X得,李德生的回答太簡單了,有人笑了。
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對這樣的回答表示滿意,他接過話題說:“是啊,就是要造輿論,我們共產(chǎn)黨人鬧革命,幾十年來,就是靠造輿論。不然的話,怎么能拉起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搞那么多的隊伍。不做群眾工作,你沒有群眾,也就沒有軍隊,沒有黨,沒有無產(chǎn)階級政權(quán)?!?/p>
從毛澤東的問話看,我們感覺到,他知道李德生這個人,但還對不上號。那么,究竟是哪些事情,讓毛澤東知道了李德生呢?
1930年的時候,毛澤東不可能知道,未滿14歲的李德生參加了紅軍,從傳令兵干起,成為了師交通隊的一名班長,還擔任了師機關和交通隊黨支部書記職務。也不可能知道,他家有三位親屬為革命犧牲。
長征途中,毛澤東也不可能知道,李德生曾經(jīng)被錯誤處理,是在沒有黨籍的情況下,經(jīng)受住了長征的特殊考驗,跟著隊伍三次穿過草地。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德生在一二九師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和團長,在一二九師打的幾個硬仗、惡仗中,李德生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在響堂鋪伏擊戰(zhàn)中,李德生帶領通信連、特務連當“蛇頭”,負責堵?lián)羧哲姷倪\輸隊,以贏得時間,形成對敵包圍圈。在正太路的咽喉獅垴山,李德生帶領官兵與日軍拼刺刀,“不惜一切代價,堅決頂住了敵人”。他還帶領團預備隊,迂回斜插到敵背后,取得了全連無一人傷亡,配合全團殲敵兩個中隊大部,繳獲2挺機槍、30多支步槍的戰(zhàn)績。在關家垴大戰(zhàn)中,李德生帶領部隊堅守無險可守的陣地,用刺刀、大刀和敵人拼殺,血戰(zhàn)到深夜,完成了任務……
毛澤東可能看到過延安《解放日報》頭版發(fā)表的新聞《長期偵察和堅決突擊,太行我軍收復馬坊》和配發(fā)的社論,稱這一仗是典型的殲滅戰(zhàn)。但不可能想到這是三十團團長李德生穿上破棉襖,扎上羊肚毛巾,背上柳條筐,化裝成菜農(nóng),一行7人進城偵察,在城內(nèi)地下黨配合下,掌握了敵情,隨后抽調(diào)了82人組成突擊隊,揮舞著大刀搞奇襲,一舉殲滅馬坊守敵。
解放戰(zhàn)爭中,李德生帶領部隊一路鏖戰(zhàn),從上黨、邯鄲、大楊湖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到千里躍進大別山,攻克襄陽,飛越長江天塹,進軍大西南……他也走上了旅長、師長的指揮崗位,成為劉鄧手下一名赫赫有名的戰(zhàn)將。毛澤東應該知道,有這樣一位戰(zhàn)將在執(zhí)行中央軍委賦予二野的戰(zhàn)略任務,但仍然不能說毛澤東認識了李德生。
毛澤東當然知道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上甘嶺作戰(zhàn)。但他不一定清楚,在上甘嶺作戰(zhàn)的后半段,是由李德生統(tǒng)一指揮的。李德生領著隊伍上去后,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著重解決了五個問題:一是彈藥運輸?shù)膯栴}。李德生將運輸人員50米分一段,由幾個人負責,沿途挖貓耳洞和掩體,利用炮火間隙送彈藥,效果很好。二是解決吃飯的問題。打破連隊供應伙食方式,在后方掩體里由團統(tǒng)一組織伙食供應,不分晝夜,往前線輸送食物,保證官兵有效恢復體力。三是解決野戰(zhàn)工事問題。工事基本被炸毀,到處一片虛土,一腳踩下去有膝蓋深,沒法挖工事。李德生要了1000多個麻袋,解決了在陣地上站住腳的問題。接著,由預備隊加緊挖坑道,修戰(zhàn)壕,讓一線部隊積蓄體力作戰(zhàn)。并提出挖一米堅石坑道立一次三等功,激勵了部隊。四是解決通信問題。作戰(zhàn)最激烈時,通信線路不知被炸斷多少次,接線兵上去一個犧牲一個。李德生要求部隊,打一次反擊,通信排就上去拉一根新線,并立即用塹壕埋線,這樣一路推進一路埋線,保證了指揮通信暢通。五是解決如何用兵。上甘嶺面積狹小,敵人炮火猛烈,上去的人越多傷亡越大,但又要固守陣地,怎么辦?九十一團提出了“兵力前輕后重,火力前重后輕”的作戰(zhàn)方式,借助金城防御戰(zhàn)的經(jīng)驗,打坑道戰(zhàn)、陣地戰(zhàn)。全團9個步兵連,從五圣山到最前沿,一條線排成9個梯隊,既保證了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又可以很好地對付敵人的進攻。陣地上只留少量人員,避開敵人炮火的猛烈襲擊,等大批敵人擁上陣地時,我軍炮火、機槍、手雷又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解決了這五大問題,十二軍堅守住了上甘嶺,實現(xiàn)了“把敵人消滅在最前沿不準它前進一步”的目的。
毛澤東也一定知道,20世紀60年代在全軍廣泛推行的郭興福教學法。他曾經(jīng)看到了葉劍英給中央軍委的報告,稱:“郭興福教學法是我軍傳統(tǒng)練兵方法的繼承和發(fā)揚,是領導培養(yǎng)、群眾支持和他個人努力的結(jié)果。”毛澤東認可后,郭興福教學法很快在全軍推開。其實,郭興福這個典型,從發(fā)現(xiàn)到形成經(jīng)驗,李德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起初,李德生為了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采取事先不通知,對部隊搞突擊檢查的辦法,讓戰(zhàn)士翻山越嶺之后搞實戰(zhàn)性的射擊,最先進的連隊才打了個“及格”。李德生很著急。他找來這個團二連副連長郭興福,問:“在深山密林里,刮著狂風,下著暴雨,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向?qū)?,你們連能不能夜行百里?”郭答:“根據(jù)現(xiàn)在的訓練水平,不行?!痹賳枺骸霸诟鞣N距離上,在有效射程內(nèi),不論出現(xiàn)什么目標,你們連的戰(zhàn)士能不能舉槍就把敵人消滅掉?”郭答:“還是不行!”又問:“在一二百米內(nèi),在猛烈的敵火下,你們連的戰(zhàn)士能不能勇猛地沖上去?敢不敢同敵人拼刺刀肉搏,最后消滅敵人?”郭答:“不行!”李德生說:“你說的是實話,你要記?。河柧毷菫榱舜蛘?,不是為了擺花架子,一定要從實戰(zhàn)出發(f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每一個戰(zhàn)士都練出真本領?!?/p>
為落實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一定要從嚴、從難、從實戰(zhàn)需要出發(fā)訓練軍隊”的指示,李德生帶工作組在二連扎了下來,郭興福教學法由此起步。經(jīng)過半年多的艱苦訓練,郭興福和他所帶的班在教學上形成了一套較成型的做法。
1961年10月,《軍訓通訊》出了一期增刊,專門介紹郭興福教學法,緊緊抓住“一切從實戰(zhàn)出發(fā)這個首要前提”,擴大發(fā)行到連隊,予以推廣。葉劍英看了增刊后,對郭興福教學法高度關注。1963年底,在江蘇鎮(zhèn)江召開了有各大軍區(qū)、軍事院校領導干部參加的現(xiàn)場會。葉劍英于12月24日觀看了郭興福單兵進攻戰(zhàn)術(shù)作業(yè)表演??赐旰?,葉劍英連聲說:“大開眼界!大開腦筋!這充分說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他回到北京,就給軍委寫了報告。
當年我們采訪李德生將軍時,他說,正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自己在安徽制止武斗,搞革命的大聯(lián)合,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關注。
1967年7月29日,李德生乘專機抵京,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召見。周恩來首先介紹了安徽“文革”開始后的基本情況,說安徽武斗很厲害,嚴重影響了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雖然中央對安徽制定了“九條”、“五條”兩個檔,但是武斗還是不斷升級,黨中央決定李德生所在的軍立即開赴安徽,執(zhí)行“三支兩軍”任務,并強調(diào)這是毛主席親自決定的。
李德生領命進入安徽后,對立的兩派群眾組織表示歡迎毛主席派軍隊來安徽執(zhí)行“三支兩軍”工作,但又都有各自的想法,都想得到部隊的支持,借助部隊的力量壓倒對方。
8月8日,李德生剛到安徽的第二天,蘊釀了許久的一場武斗就在合肥市爆發(fā)了。李德生立刻帶領幾十名機關干部和三個連隊趕到武斗現(xiàn)場。他們高舉著《毛主席語錄》,插入武斗的兩派中間,組成人墻制止武斗,用高音喇叭宣傳政策,冒著被毆打和襲擊的危險,辛苦了一夜才平息了一場無謂的流血事件。
接著,李德生想方設法制止武斗。他帶領部隊通過“臥軌”、“臥路”,然后深入做兩派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讓全軍各級領導都要到兩派的各級據(jù)點去談話做工作,并明確表態(tài),嚴格按照中央“九條”、“五條”兩個檔辦事,對群眾組織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絕不手軟,絕不含糊。由于李德生做到實事求是,很快穩(wěn)住了安徽的局面。
9月5日,毛澤東批發(fā)了“九五”命令,強調(diào)任何人,任何派別不許搶奪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任何組織不準將武器、彈藥、裝備發(fā)給任何組織任何人。已經(jīng)搶奪的上述物品,一律封存,限期歸還。違反此命令者以違犯國法論處。對再有搶槍行為者,部隊經(jīng)勸阻無效時可自衛(wèi)反擊。
軍管會迅速將“九五”命令翻印張貼,部隊和群眾組織都出動宣傳車,從早到晚流動廣播。部隊派出大批武器收繳分隊,兩天下來就收繳各類槍支3萬支、火炮290門以及大量的彈藥。并將操縱武斗的頭頭抓捕,在軍管會關押控制起來。安徽收繳武器,制止武斗的情況,在新華社《國內(nèi)動態(tài)清樣》上刊發(fā),毛澤東于9月13日批轉(zhuǎn)全國。
正當安徽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形勢迅速好轉(zhuǎn)時,1968年6月26日,蕪湖卻發(fā)生了造反派沖擊駐地軍隊的事情,打傷解放軍官兵200多人,打死1人,一周內(nèi)搶走800多支槍,10萬發(fā)子彈、炮彈,34輛汽車,1套機密海圖。駐蕪湖某師發(fā)來急電,該怎么辦?
李德生接到電報后,首先嚴令部隊,絕不準向群眾開槍,爭取主動。之后,他帶著革委會的少數(shù)同志和兩派的頭頭趕赴蕪湖解決問題。其中一派要求李德生親自接見他們,而且只要他一個人來,不允許任何人同行。很多同志被這個條件激怒了,也有的同志認為這是個陰謀,要是把人扣下了怎么辦?
為了解決問題,李德生毅然“單刀赴會”。他只身一人,踩著造反派從碉堡里放下來的梯子,走進了他們的總部。造反派沒想到李德生敢來。李德生能來,造反派的氣焰一下子被壓下去了。李德生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并做了工作。臨行前,他們都說:“我們聽李軍長的!”第二天,造反派就開始交槍,蕪湖問題打開了口子。
事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蕪湖事件是由幾個人在幕后操縱的,他們策動兩派共同行動,是有步驟有計劃的。第一步,把槍搶光,解除部隊武裝;第二步,搶砸汽車,使部隊失去機動能力;第三步,破壞通信設備,使部隊失去聯(lián)絡和指揮工具;最后,把部隊趕出蕪湖,推翻新建立的革委會,使蕪湖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6月30日,安徽省革委會召開緊急常委擴大會,各地、市革委會負責人,部隊負責人,各組織群眾代表參加,李德生在會上揭露了蕪湖事件的真相,發(fā)起政治攻勢,聲討這一事件。
7月2日,安徽全省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聲討蕪湖事件運動。然后又從合肥、蚌埠、淮南、馬鞍山、銅陵五個地區(qū),抽調(diào)大批軍隊、地方人員,組成軍、干、群宣傳隊,到蕪湖糾正當?shù)劐e誤做法。接著又在省報接連發(fā)表揭露和批判資產(chǎn)階級派性的社論,《人民日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進行了轉(zhuǎn)載和轉(zhuǎn)播。這些措施立即產(chǎn)生了巨大威力,蕪湖的形勢迅速改觀。
1973年,李德生(右一)陪同毛澤東會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阮友壽。
趁著安徽全省局面穩(wěn)定,李德生開始大力抓經(jīng)濟。先是狠抓了干部解放工作,在“文革”期間被打倒和靠邊站的干部,省里權(quán)限內(nèi)的基本都解放出來,放到經(jīng)濟工作崗位上組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接著,重點抓了合肥鐵廠、馬鞍山鋼鐵廠、銅陵銅礦、安徽紡織廠、安慶石油化工廠等大型企業(yè)的生產(chǎn)。從1969年起,安徽經(jīng)濟逐年呈上升趨勢,每年增加10%左右。
1969年4月,李德生作為安徽代表,到北京參加中共九大。不久,他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在宣布選舉結(jié)果時,李德生再次被毛澤東“點名”。當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澤東說:“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p>
周恩來示意李德生站起來,還讓他脫下帽子給毛澤東看。
毛澤東又問:“你多大年紀了?”
李德生回答:“53歲?!?/p>
毛澤東重復了幾遍:53歲,53歲……
1969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德生在安徽接到周恩來的電話:“德生同志,中央決定,調(diào)你到北京工作?!?/p>
李德生感到太突然了,他說:“總理啊,我長期在軍隊工作,經(jīng)驗不多,水平不高,比較適合在下面工作。建議中央考慮,我是不是仍然在安徽工作好一些。”
周恩來說:“這是中央決定了的。請你安排一下工作,盡快到北京來?!苯又?,周恩來又叮嚀一句:“來之前,給中央辦公廳打個電話,他們會安排飛機去接你。”
7月28日,李德生趕到北京。下午3點,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李德生:“德生同志,毛主席、黨中央決定你到中央來工作。從現(xiàn)在起,你將參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動,除了黨的工作以外,還有軍隊和政府的工作。現(xiàn)在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你主要是在軍委工作呢,還是主要在國務院工作?”
李德生干工作喜歡找有挑戰(zhàn)性的,聽周恩來說,仗十年也打不起來,而在安徽抓經(jīng)濟工作剛剛開始,他想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就表示:“我在部隊時間長了,愿意干地方的事?!?/p>
大概周恩來沒有想到李德生會這樣回答,稍停一下,說:“中央已經(jīng)決定了,你除了參加政治局活動外,還參加國務院業(yè)務組和軍委辦事組的活動,同時仍然兼著安徽省、安徽省軍區(qū)和野戰(zhàn)軍的職務?!?/p>
周恩來向李德生介紹了中央政治局活動的特點和參加活動的要求,介紹了國務院業(yè)務組和軍委辦事組的有關情況和工作,鼓勵他大膽工作。
周恩來還以他慣有的細致問了李德生帶了幾個工作人員來北京,什么時候搬家。李德生向周恩來提出:“我從安徽來的時候很倉促,很多事情沒有具體交代,整個工作也要部署一下,可不可以回去幾天?”周恩來說:“準你一個月的假,回去安排一下,事情辦完了,很快就回來?!?/p>
李德生安排好安徽的工作回到北京后不久,周恩來通知他,毛主席要接見。于是,李德生跟隨周恩來到了中南海。
毛澤東穿著睡衣正在看書,周恩來向他報告:“主席,德生同志來了?!泵珴蓶|放下手里的書,和李德生握手,笑著說:李——德——生,李德生,我也叫李德生(得勝)啊。
幾個人都笑了。轉(zhuǎn)戰(zhàn)陜北時,毛澤東曾經(jīng)化名李得勝,用湖南話說,“李德生”和“李得勝”是相同的——這也是后來人們傳說的,李德生受到毛澤東關注的原因之一。
毛澤東示意他們坐下。這時,李德生的心情有些緊張,毛澤東似乎覺察到了這一點。他隨手拿起周恩來放在桌子上的老花鏡戴了一下,問李德生:“你是不是也要戴眼鏡了呀?”
這一問,讓李德生心情放松了下來,自然地說:“看書的時候,也要戴花鏡了?!?/p>
毛澤東接著說:“你是十二軍的,是南京軍區(qū)的??墒俏伊私饽悖皇峭ㄟ^南京軍區(qū),而是通過其他同志了解的。他們都說你不錯?!敝劣谕ㄟ^誰了解的,毛澤東沒有說,李德生也不知道。
緊接著,毛澤東開始了“頗具毛澤東特色”的談話,表面看海闊天空,實際上含有深意。
慢慢地,話題轉(zhuǎn)到了現(xiàn)實。
“安徽現(xiàn)在形勢如何?”毛澤東問。
李德生匯報:“現(xiàn)在正在貫徹九大團結(jié)、勝利的精神,鞏固大聯(lián)合、三結(jié)合的成果。下一步我們準備更好地抓革命、促生產(chǎn),抓緊改變革命老區(qū)和皖北農(nóng)村的貧困面貌?!?/p>
毛澤東問:“你們準備怎么抓?”
李德生說:“現(xiàn)在老區(qū)和農(nóng)業(yè)地區(qū)比較窮,生產(chǎn)的東西運不出來,工業(yè)品運不進去。我們打算在大別山修一條公路,在皖北地區(qū)修一條鐵路?!?/p>
毛澤東很感興趣,說:“是啊,如果群眾沒有飯吃,就要起來造反呢?!?/p>
接著,毛澤東開始問李德生的讀書情況。李德生回答:“主席,我文化程度不高,除了學文化,就是讀一些軍事理論方面的書?!?/p>
毛澤東說:“你打了好多仗,但是光讀軍事書籍不行,還應該讀點歷史、文藝、科技方面的書。你看過《紅樓夢》吧?”
李德生回答:“看過,只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沒有從頭到尾完整地看一遍。”
毛澤東叮囑:“要讀《紅樓夢》,要把它當歷史讀。我是讀了五遍才能開講的。”
接著,毛澤東又提出,《天演論》和《通鑒紀事本末》也要看。“《通鑒紀事本末》是中國歷史的簡明讀本,我喜歡看這本書??匆槐椴恍?,要看五遍。”
之后,周恩來談對李德生的工作安排,明確他“管理軍委辦事組的總政工作”。李德生說:“總理,我感到職務太多,擔子太重,擔心干不下來,安徽省和南京軍區(qū)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免掉?”
毛澤東把手一揮說:“不要免,一個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p>
毛澤東為什么這么安排,我們不能妄加猜測。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有深意的。
周恩來鼓勵說:“德生同志,就按主席的指示,大膽地工作?!?/p>
毛澤東具體指示說:“你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三分之一時間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時間讀書學習,三分之一時間到下邊搞調(diào)查研究?!?/p>
此后,李德生就按照這三個“三分之一”,開始了他的一段特殊政治生活。
1971年9月12日下午,毛澤東結(jié)束南巡,返回北京。專列到達豐臺時,他下令停車,要中央辦公廳通知李德生、紀登奎、吳德、吳忠到火車上談話。
毛澤東在火車上對李德生、紀登奎、吳德、吳忠等人說:“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人多、槍多代替不了正確路線。路線正確就有一切,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政權(quán)可以有政權(quán)。路線不正確,有了也會丟掉。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
毛澤東打著手勢解釋說:“什么是綱?你們會打魚嗎?綱就是網(wǎng)上那根繩子,目就是漁網(wǎng)上一個個的眼。你們講的那個目,三天也講不完。今天是講綱。我們中國黨已經(jīng)有五十年的歷史了?!?/p>
毛澤東在講了歷史上的一些情況后說:“我們黨五十年的經(jīng)驗,中國人不喜歡分裂?!?/p>
毛澤東說:“廬山會議,他們搞突然襲擊,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zhuǎn)動之勢。五個常委隱瞞了三個,一點氣都不透。來了個突然襲擊,出簡報煽風點火。這樣搞總是有個目的嘛。地下活動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綱領的。綱領就是設國家主席,就是‘天才’。”
毛澤東說:“我那個文章(指《我的一點意見》)是找了一些人談話,作了一點調(diào)查研究,是第九天才寫的。天才問題是理論問題,他們搞唯心論。我并不是不要說天才,天才就是比較聰明一點。天才不是靠一個人,靠幾個人。天才是靠一個黨,黨是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天才是靠群眾路線,靠集體智慧?!?/p>
毛澤東接著說:“我同林彪同志談過,他有些話說得不妥嘛。你說歐洲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天才,不符合事實嘛!馬克思、恩格斯是同時代的人。到列寧、斯大林一百年都不到。怎么說幾百年出一個呢?中國有陳勝、吳廣、洪秀全、孫中山,怎么能說幾千年出一個天才?”
毛澤東說:“什么‘頂峰’啦,‘一句頂一萬句’啦,你說過頭了嘛。一句話就是一句話,怎么能頂一萬句。不設國家主席,我不當國家主席,我講了六次,一次就算是講了一句,是六萬句,他們都不聽,半句也不頂,等于零。還有什么人民解放軍是我締造和領導的,林親自指揮的,締造的就不能指揮呀!締造的也不是我一個嘛。什么‘大樹特樹’,名曰樹我,不知樹誰人,說穿了是樹他自己。”
毛澤東說:“干部大多數(shù)是好的,犯了錯誤要批評,做好工作要表揚,但不能吹捧。二十幾歲的人捧為天才,這沒有好處。犯錯誤的人允許改正錯誤。發(fā)表聲明是容易的,無非是寫在紙上,講在口頭上,問題在于實踐他的申明,改正錯誤。這些人最沒有勇氣,收場那么快。為什么那股妖風只刮三天,就不刮了?你有理為什么收回?說明他們心虛?!?/p>
毛澤東說:“我那里有石頭,抓起來就打。在廬山陳伯達搞的那個騙了不少人的資料(指《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于稱天才的幾段語錄》),是一塊石頭。三十八軍報告是一塊石頭。以后又有劉子厚的檢討,還有軍委開了那么長的會根本不批陳,我加了批語,這是甩石頭?!?/p>
毛澤東說廬山的事還沒有完結(jié),黑手不止陳伯達一個,還有黑手。并直接對李德生說:“他們在廬山搞的那個材料,你向他們要,一年要三次,‘你們那個寶貝(指《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于稱天才的幾段語錄》)為什么不給我’,看他們怎么說?!?/p>
廬山會議上,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斗爭。一方是陳伯達和軍委辦事組的人,另一方是張春橋、江青等人,特別是分組討論時發(fā)生了吳法憲和張春橋大吵的局面。當時李德生不在這個組,軍委辦事組的人都看到了陳伯達整理的《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于稱天才的幾段語錄》,唯獨沒有給李德生。
在廬山的時候,毛澤東就了解到了這一情況,當時就對李德生說:“你向他們要呀!一次不給再要一次?!碑斎唬@是毛澤東的政治幽默。
……
最后,毛澤東單獨給李德生交代了一項任務,從駐河北的某軍調(diào)一個師到南口——作為戰(zhàn)將的李德生隱約感到,毛澤東已經(jīng)估計到可能“有變”,要防止發(fā)生大的變故,這對李德生是莫大的信任。
李德生驅(qū)車回到軍區(qū),立即布置調(diào)動部隊。匆匆吃了幾口飯,就趕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周恩來主持的討論四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的會議。
會議開到晚上10點多,突然,工作人員把周恩來請了出去。政治局的人都在那里等。午夜12點,周恩來把李德生叫到電話間,說林彪要乘飛機跑,要李德生立即到空軍指揮室坐鎮(zhèn)。
李德生立即趕到空軍,擔任值班的空軍副司令員曹里懷、副參謀長白云接他進了作戰(zhàn)值班室。李德生立刻將在天安門參加國慶閱兵排練的空軍參謀長梁璞找來,空軍政委王輝球也趕來了。這時,標圖板上顯示256號三叉戟飛機正在向北飛行,已經(jīng)過了承德,到了內(nèi)蒙古上空。李德生立即向周恩來報告。
周恩來要與空軍作戰(zhàn)室的調(diào)度員講話,要求用無線電呼叫256號飛機。調(diào)度員說飛機上能聽到呼叫,但不回答。周恩來說:“那就請你向256號飛機發(fā)出呼號,希望他們飛回來,不論在北京東郊機場或西郊機場降落,我周恩來都到機場去接?!?/p>
這時,梁璞認為飛機情況異常,說:“第一,飛的不是國際航線;第二,方向往北,馬上要出國境到蒙古了;第三,飛的是低空?!?/p>
李德生請示要不要攔截。周恩來說吳法憲也請示過,毛主席說,林彪是我們黨的副主席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攔,讓他飛吧。周恩來還說,林彪是黨中央副主席,把他打下來怎么向全國人民交代!
之后,周恩來又讓李德生查清256號飛機起飛時帶了多少油。李德生經(jīng)過調(diào)查和計算后,向周恩來作了匯告,并斷定這架飛機飛不到烏蘭巴托。
接著,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下了禁空令,派陸軍進駐全國所有的軍用、民用機場,任何飛機不得起飛。
這時,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把電話打到空軍作戰(zhàn)值班室,對李德生說:“李德生同志,你一定要好好保衛(wèi)黨中央、毛主席?!?/p>
凌晨3時15分,沙河機場報告起飛了一架直升機,正向張家口飛去。李德生后來才知道是周宇馳出示了林彪的手令,調(diào)度室只好讓直升機上天。
李德生立刻讓梁璞命令起飛8架殲-6飛機攔截直升機,直升機在懷柔縣迫降。周宇馳殺死飛行員陳修文后自殺。同逃的李偉信朝天開槍,沒有自殺,被民兵擒獲。
這時,周恩來向各大軍區(qū),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主要領導打電話通報情況,講得含蓄而清楚。
9月14日下午2點,周恩來接到駐蒙使館發(fā)來的電報,讓秘書念,當聽到256號三叉戟飛機于13日凌晨2時30分在蒙古溫都爾汗附近墜毀,機上8男1女全部死亡時,連聲說:“啊,摔死了!摔死了!”
9月15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同政治局成員舉杯慶賀。不動一兵一卒,不費一槍一彈,清除了黨、軍隊、人民的一大禍害。并當場宣布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暫時不參加政治局的活動,集中精力檢查自己的問題,揭發(fā)、交代林彪的罪行。
李德生帶領工作組又查獲了大量的材料,案件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本子里面惡毒攻擊毛澤東、準備發(fā)動政變的內(nèi)容。李德生趕緊派人提審知情人李偉信,李偉信說明這就是《“571”工程紀要》,是林立果、于新野在1971年3月下旬在上海擬定的政變綱領。李德生把原件和李偉信的交代材料很快報給了周恩來,周恩來轉(zhuǎn)呈毛澤東。毛澤東看后認為收集到的林彪罪行材料中,這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一件,要求立即“印發(fā)給政治局各同志閱”。
在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對毛澤東的選人用人應當怎樣評價,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但從現(xiàn)在披露的材料看,他的確在考慮事業(yè)由什么樣的人接續(xù)下去。他在南巡談話中曾經(jīng)說過要用李德生、紀登奎、華國鋒這樣的人。
1973年春,在籌備召開中共十大時,政治局開會討論提名黨的主席、副主席人選。
毛澤東說:“主席誰來當?。俊?/p>
政治局委員幾乎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主席來當?!?/p>
毛澤東說:“小平同志說,有的老同志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可以當顧問。我看可以組織一個中央顧問委員會,我來當主席。但我還是要管的,不僅‘顧’,而且‘問’。”
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毛澤東的這個提議顯然是不可能的。人們紛紛發(fā)言,不贊成毛澤東的這個提議。毛澤東說:“你們都不贊成,我只好還做主席,鞠躬盡瘁。”
毛澤東又說:“誰來當副主席?”
周恩來詳細匯報了政治局開會醞釀的情況,毛澤東聽完,伸出手指頭說:“我看,恩來算一個,洪文算一個?!敝芏鱽韰R報說,有人對王洪文有些看法,毛澤東說:“他當過農(nóng)民,當過兵,還當過工人,算個兒童團,不能看不起兒童團?!?/p>
毛澤東繼續(xù)往下說:“康老(指康生)算一個,劍英算一個。”
毛澤東沉思了一下說:“我看,現(xiàn)在的候選人里面,有老的,有青的,還沒有中的!我們不是講老、中、青三結(jié)合嗎?我們也應當老、中、青三結(jié)合??!”
按照那個時候的說法,40歲以下為青年,40歲以上、60歲以下為中年,60歲以上為老年,毛澤東、周恩來、康生、葉劍英都屬于老年了,王洪文屬于青年。
毛澤東的話,讓在場的很多人有了想法,比如說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人。
這時,毛澤東又開口說:“這個‘中’,我的意見是從軍隊里面選。”這實際上就把江青、張春橋等人排除在外了。
周恩來發(fā)言說:“同意主席的意見,建議李德生同志作為一位候選人。他是軍隊的,年齡五十七歲?!?/p>
毛澤東說:“可以?!?/p>
在場的李德生沒有一點精神準備。他趕緊站起來說:“我不合適。資歷和水平、能力都不夠。”
毛澤東看著李德生。李德生有點緊張,說:“從我們黨內(nèi)來說,李先念同志可以作為黨的副主席人選?!?/p>
李先念就坐在李德生旁邊,他拉拉李德生說,主席都表態(tài)了,你不要再說了。
8月30日,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李德生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