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良 李金庚
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發(fā)病機制復(fù)雜,病死率高,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主要是病毒介導(dǎo)的直接或間接免疫反應(yīng)所致的原發(fā)性肝損傷,HBV是激發(fā)強烈免疫反應(yīng)的啟動因素,通過抗病毒治療抑制病毒的復(fù)制,可減輕肝細胞的損傷,患者的肝功能能明顯改善,降低病死率。我們應(yīng)用拉米夫定治療2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一、病例選擇 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住院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齡34.7±4.8歲。全部病例均符合2006年《肝衰竭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1]。將患者分成拉米夫定治療組28例和非抗病毒組3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護肝、降酶、退黃、抗感染、血漿、白蛋白等基礎(chǔ)治療,治療組加服拉米夫定每日100mg。
三、使用日本東芝TBA120多功能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肝功能;采用PCR法檢測HBV DNA(上海復(fù)星生物高技術(shù)有限公司);采用CA1500血凝儀檢測PT(德國西門子生物有限公司)。
四、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xué)差異。
一、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BIL和PTA變化的比較 兩組患者平均治療6周后,主要肝功能指標變化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TBIL和PTA(±s)變化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TBIL和PTA(±s)變化的比較
例數(shù) TBIL(μmol/L)治療組 治療前 28 325.85±139.5治療后 54.6±80.9對照組 治療前 36 284.85±114.1治療后 131.78±299.2 PTA(%)36±462±235.4±748±3
二、血清HBV DNA水平的變化 見圖1。治療6周后,治療組HBV DNA定量從治療前的8.40±1.8lg拷貝/毫升下降到 4.87±0.73lg拷貝 /毫升(P<0.05),而對照組HBV DNA定量水平始終維持在高水平狀態(tài),無明顯變化(P>0.05)。
圖1 兩組患者HBV DNA的變化
拉米夫定通過降低HBV DNA載量,減輕肝臟炎性反應(yīng),從而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2,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拉米夫定可使多數(shù)患者臨床癥狀與肝功能在用藥2-4周后得到明顯改善。對HBV DNA水平變化的動態(tài)觀察表明,患者治療2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開始下降,4周后明顯下降,這與患者臨床癥狀及肝功能改善時間相一致[4]。
慢加急性肝衰竭發(fā)病機制復(fù)雜,一般認為主要是由于機體對HBV的細胞免疫反應(yīng)過強所致,而HBV在肝細胞內(nèi)持續(xù)復(fù)制,是誘導(dǎo)機體產(chǎn)生強烈細胞免疫反應(yīng)的直接原因[5,6]。拉米夫定可抑制HBV復(fù)制,減少HBV相關(guān)的抗原肽在肝細胞表面的的表達,從而減少肝細胞凋亡,減弱宿主對HBV過強的免疫反應(yīng)[7,8]。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能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至70%。Sainokami等報道,在未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暴發(fā)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高病毒載量的患者預(yù)后不佳[9]。本組病例為慢加急肝衰竭早期,而拉米夫定治療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晚期患者是否具有較好的療效,有待擴大病例,進一步探討。
[1]中華醫(yī)學(xué)會感染病學(xué)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xué)組和肝病學(xué)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xué)組.肝衰竭診療指南 [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9(6):321-324.
[2]MIYAKE Y,IWASAKI Y,TAKAKI A,et al.Lamivudine treatment improves the prognosis of fulminant hepatitis B[J].Intern Med,2008,47(14):1293-1299.
[3]VILLENEUVE JP,CONDRESY Q,WILLEMS B,et al.Lamivudine treatmentfor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resulting from chronic heaptite B[J].Hepatology,2000,31:207-210.
[4]趙勇華,于建武,李樹臣.拉米夫定治療重度黃疽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肝臟,2006,11:81-83.
[5]POISON J,LEE WM.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AASLD):position paper:the manage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J].Hepatology,2005,41:1179-1197.
[6]拉米夫定臨床應(yīng)用專家組.拉米夫定臨床應(yīng)用專家共識(2004年版)[J]. 實用肝臟病雜志,2005,8(1):60-64.
[7]于建武,孫麗杰,康朋.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J]. 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49-53.
[8]崔建軍,周伯平,戴煒.拉米夫定阻斷慢性乙型肝炎進展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261-263.
[9]SAINOKAMI S,ABE K,SATO A,et al.Initial load of hepatitis B virus(HBV),its changing profile,and precore/core promoter mutations correlate with the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acute HBV infection[J].J Gastroenerol,2007,42:24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