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均 高書榮 黎芳 梁愛寶 趙鋼
慢性HBV感染所導致的肝纖維化占有重要的地位[1]。中醫(yī)藥在治療肝纖維化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有關(guān)復方中藥制劑抗肝纖維化的文獻報道雖然較多,但其組方多以活血化瘀或益氣養(yǎng)血為主,而其他組方治療的探討則較少[2]。我們根據(j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機特點,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成果,以補腎、健脾、活血法為主組成的補腎健脾活血方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一、病例選擇 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診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19~60歲,中位年齡42.7歲。病程9~30年,中位病程13.2年。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06年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肝纖維化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指南》[3、4]制定的標準診斷?;颊逪BsAg陽性≥6個月,HBV DNA陽性,血清ALT和(或)AST異常并小于正常值上限的5倍,總膽紅素小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肝纖維化的診斷標準為:①血清透明質(zhì)酸(HA)、層粘連蛋白(LN)、III型前膠原肽(PCIII)和IV型膠原(IVC)中至少有2項異常升高;②B超檢查發(fā)現(xiàn)肝包膜粗糙,回聲增強、粗密、分布不均勻,血管走向不清,或見門脈內(nèi)徑增寬、脾臟增厚,但肝表面尚無顆粒狀或不平改變,肝實質(zhì)尚無結(jié)節(jié)樣改變。排除伴有糖尿病、心、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入組前3個月內(nèi)應(yīng)用過抗病毒藥物或其他具有抗肝纖維化作用的藥物者。
二、治療方法 采用自擬補腎健脾活血方(仙茅12g、仙靈脾 12g、黃芪 15g、郁金 12g、丹參 15g、白花蛇舌草12g、炙鱉甲30g)治療,隨證加減:ALT升高者加垂盆草;脅痛加延胡索;黃疸加茵陳;有出血傾向(如齒衄、鼻衄等)加仙鶴草;腹脹加厚樸、枳實。水煎服,1日2次,療程為6個月。
三、觀察指標 采用日本日立公司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HA、LN、PCIII和IV-C(上海海軍醫(yī)學研究所生物技術(shù)中心)。
四、B超診斷肝纖維化的量化指標 見表1[5-9]。
表1 B超檢查肝脾評分方法
五、統(tǒng)計學處理 應(yīng)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肝功能變化情況 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的比較(n=50,±s)
表2 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的比較(n=50,±s)
①P<0.05;②P<0.01
ALT(U/L) AST(U/L) ALB(g/L) A/G治療前 149.9±26.7 87.6±35.4 32.5±2.5 1.2±0.1治療后 49.1±12.5① 42.5±25.8① 41.5±3.1① 1.3±0.1②
二、肝纖維化指標的改善情況 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的比較(n=50,±s)
表3 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的比較(n=50,±s)
①P<0.05;②P<0.01
HA(μg/L)LN(μg/L)PCIII(μg/L)IV-C(μg/L)治療前 249.4±41.7 198.4±9.7 148.6±7.4 231.5±6.6治療后 153.1±30.5① 121.5±18.5① 93.5±2.8① 164.2±10.4①
三、B超檢查情況的變化 見表4。
表4 B超檢查的變化(n=50,±s)
表4 B超檢查的變化(n=50,±s)
①P<0.05;②P<0.01
治療前 治療后B超計分 5.46±1.14 4.75±1.06②肝臟計分 3.75±0.81 3.61±0.72脾厚度 0.95±0.46 0.50±0.49②門靜脈內(nèi)徑 0.90±0.69 0.49±0.51②
在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ASC)超過1.2億人,占全世界ASC 3.5億人的l/3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發(fā)生率為2%~20%,約25%~40%最終將死于肝硬化或肝癌。國家每年僅直接用于病毒性肝炎的醫(yī)療費就高達300~500億元。因此,尋找或發(fā)現(xiàn)有效的治療藥物,以減緩乃至逆轉(zhuǎn)肝纖維化的進展,是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1]。
中藥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藥不僅可用于對癥治療,也可用于控制病因,促進肝內(nèi)膠原的降解,延緩病情的進展,發(fā)揮其多方位、多靶點的優(yōu)勢,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和深入研究的前景[2]。
慢性乙型肝炎很難用中醫(yī)單獨的病證來概括,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可歸入“脅痛”、“黃疸”、“積聚”、“膨脹”及“肝積”等范疇。
中醫(yī)學一般認為,本病的發(fā)生主要與肝脾有關(guān),濕熱疫毒殘留難盡是導致肝纖維化的外因;正氣虛弱是致病內(nèi)因;血瘀阻絡(luò)是其病理基礎(chǔ);肝病傳脾及腎是其病位所在。肝炎肝纖維化的治療不僅要針對肝纖維化本身,而且要針對其病因?,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乙型肝炎的發(fā)生是在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部分缺損的基礎(chǔ)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機體的細胞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致慢性乙型肝炎遷延不愈或反復發(fā)作。中醫(yī)學認為免疫功能低下系機體正氣不足?!罢龤獯鎯?nèi),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即反映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它源于元氣,元氣之根植于腎,“五臟六腑之精氣非此不能滋,五臟六腑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因此,充實腎精腎氣可能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活人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fā)揮清除或抑制肝炎病毒,促使病情的改善和恢復。因此,根據(j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機特點,治宜采用補腎健脾、解毒活血之法。補腎健脾活血方主要有仙茅、仙靈脾、黃芪、郁金、丹參、蛇舌草、炙鱉甲等藥物組成。方中仙茅、仙靈脾溫而不熱,直入腎脈,溫而能潤,無燥熱之害,溫養(yǎng)精血而通陽氣;黃芪健脾益氣,扶正培本;郁金理氣活血,引藥歸肝經(jīng),直達病所;丹參化瘀通絡(luò),消散肝臟之瘀滯;炙鱉甲活血化淤,軟堅散結(jié);蛇舌草解毒清熱降酶。諸藥合用,具有益腎健脾、軟堅散結(jié)、化瘀解毒等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仙茅、仙靈脾具有增強細胞免疫,刺激集落刺激因子生成作用,可調(diào)節(jié)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功能,具有促進代謝和抗衰老等多種作用,還能增加胸腺T細胞的數(shù)量,使抗體提前形成,抑制病毒復制。黃芪煎劑對體外培養(yǎng)的肝細胞有促進RNA合成作用。可減少大鼠白蛋白免疫損傷性肝纖維化動物模型總膠原及I、Ⅲ型膠原在大鼠肝臟的病理性沉積,使膠原蛋白含量下降,且對實驗性感染損傷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丹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水溶性的提取物如丹參素、丹酚酸等。丹參素對大鼠免疫性肝纖維化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其主要機制為丹參素具有顯著抑制HSC增殖并促進其凋亡的作用。丹酚酸能顯著降低CC1誘導的肝纖維化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組織MDA、HyP含量,抑制I、Ⅲ型膠原在基質(zhì)中沉積,減輕肝纖維化程度,作用機理可能與抗脂質(zhì)過氧化有關(guān)。這些作用,正好與治療肝炎肝纖維化原則相吻合,消除病因、控制炎癥、抑制膠原纖維生成細胞的活化及肝內(nèi)膠原纖維組織增生,從而發(fā)揮治療肝纖維化的效果[2、10、11]。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患者血清HA、LN、PCIII和IVC均有下降,脾臟厚度、門靜脈直徑也縮??;治療后患者肝功能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提示補腎健脾活血方有良好的抗肝纖維化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表明補腎健脾活血方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有效藥物。
[1]倪童天,陸倫根.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臨床診斷和治療進展[J]. 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13(2):142-145.
[2]王靈臺.中西醫(yī)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27(7):583-584.
[3]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9(1):8-18.
[4]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纖維化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指南[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11):866-870.
[5]馬芝倩,趙天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超聲綜合評分與病理分級分期的相關(guān)性 [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12):1832-1835.
[6]徐有青,王寶恩,曹海根.肝臟纖維化程度的超聲二維圖像診斷研究[J]. 中華肝臟病雜志,1998,6(4):245.
[7]中華肝臟病學會肝纖維化學組.肝纖維化診斷及療效評估共識[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02,10(5):327-328.
[8]閆國珍,段云友,阮驪韜,等.肝纖維化患者無創(chuàng)定量超聲評分與臨床評分之間關(guān)系的臨床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6,15(8):588-590.
[9]武金玉,陳敏華,戴瑩,等.超聲對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半定量診斷探討[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3,12:478-481.
[10]王靈臺.王靈臺治療肝炎后肝硬化的臨床經(jīng)驗[J].中醫(yī)雜志,2009,50(10):874-876.
[11]趙鋼.從“靈甲膠囊”的研制思路及過程,論王靈臺教授對肝纖維化病機學說及治療的發(fā)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13(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