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濤,楊曉虹,李天亮,張新軍,武永禎,楊 才
(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燕麥屬禾本科燕麥族燕麥屬(Avena)草本植物,是重要的飼草、飼料作物,一般分為帶稃型和裸粒型兩大類[1]。世界各國的栽培燕麥以帶稃型皮燕麥為主,絕大多數用于家畜家禽的飼料。我國栽培的燕麥以裸燕麥為主,籽實作為糧食食用,莖葉則用作牲畜的飼草[2]。帶稃型燕麥在20世紀初,作為馬匹的飼料、飼草作物,全世界種植面積曾達到0.37億hm2,戰(zhàn)后因馬匹減少,種植面積一度下降,近年來由于其作為功能性保健食品得到很好的開發(fā)[3-4],市場銷售量增長快,發(fā)展迅速,從而使燕麥的種植受到重視,特別是作為高產高效機械化種植馬鈴薯的倒茬作物,深受大中型企業(yè)的青睞。但是由于我國長期未開展帶稃型皮燕麥品種的選育研究,生產上缺少加工專用型燕麥品種,因此,我國燕麥加工廠家和企業(yè),年加工量30萬~50萬t的燕麥原料全部靠國外進口,消耗了大量外匯。
針對加工用燕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自2003年以來筆者根據市場的需要及受國內一些大企業(yè)的委托,開展了加工專用型燕麥新品種的選育研究。為了加快新品種選育的步伐,筆者采取了引種與雜交選育相結合的方法,在選育莜麥品種的基礎上,選育麥片加工專用型燕麥新品種。
冀張燕3號是從國外引進的42個皮燕麥品種中經觀察鑒定、品種比較、區(qū)域適應性試驗、多年多點生產鑒定及大面積示范應用篩選出的生育期較長、抗旱耐瘠性較強、適宜加工麥片的皮燕麥品種。
2003年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從國外引進42個皮燕麥品種,2004—2006年在塞北管理區(qū)百事燕麥生產基地進行種植觀察,篩選出綜合農藝性狀好、產量高、品質優(yōu)的燕麥品種;2007—2008年將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燕麥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并進行了較大面積的種植,繼續(xù)選擇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品種;2008—2010年在壩上各縣進行區(qū)域適應性試驗,其中2008年為旱地種植,2009—2010年為水地種植,在多年多點試驗中冀張燕3號表現突出,同時于2008—2010年進行生產鑒定試驗和大面積示范,冀張燕3號表現生育期較長、抗旱耐瘠性較強,品質優(yōu)良,適宜作加工麥片用,于2010年12月通過品種鑒定。
2.1.1 品種比較試驗。2007—2008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籽實產量分別為3 488.25、3 733.50 kg/hm2,分別較對照紅旗2號增產24.80%和44.98%。
2.1.2 區(qū)域適應性試驗。2008年在塞北、沽源長良和張北馬蓮灘3個旱地區(qū)進行區(qū)域適應性試驗,3個試點平均產量3 893.10 kg/hm2,較對照紅旗2號平均增產59.13%,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9—2010年在塞北管理區(qū)、張北馬蓮灘、沽源長良等5個水地區(qū)進行區(qū)域適應性試驗,2年5個試點平均產量3 706.80 kg/hm2,較對照紅旗2號平均增產13.53%(表1)。在3年的水地、旱地試驗中,籽粒產量均居參試品種第1位。
表1 2009—2010年冀張燕3號在水地區(qū)試中籽實產量表現
2.1.3 生產鑒定試驗。2008—2010年在塞北管理區(qū)、沽源長良、崇禮獅子溝、張北馬蓮灘等中試示范園區(qū)進行生產鑒定試驗,3年平均產量3 602.70 kg/hm2,較對照紅旗2號增產26.48%,在參試品種中居第3位(表2)。
表2 2008—2010年冀張燕3號生產鑒定試驗中籽實產量表現
2.1.4 大面積示范。2008—2010年冀張燕3號已在河北壩上、內蒙的錫盟、烏盟和山西生產基地進行大面積示范,3年累計種植193.0 hm2,平均產量為 2 880.00 kg/hm2。其中2008年種植87.0 hm2,平均產量 2 700.00 kg/hm2;2009 年種植 53.0 hm2,平均產量 2 805.00 kg/hm2;2010 年種植 53.0 hm2,平均產量3 135.00 kg/hm2。2009年在河北壩上的中試示范園區(qū)進行示范,共種植3.0 hm2,平均產量達到4 603.00 kg/hm2,其中張家口市農科院喜順溝試驗示范基地種植1.3 hm2,平均產量達到5 220.00 kg/hm2。2010年在塞北管理區(qū)百事基地測得產量達5 266.00 kg/hm2。
2008—2010年在各區(qū)試點進行了生物產量測試,冀張燕3號平均生物產量為8 646.30 kg/hm2,較對照紅旗2號平均增產1.67%(表3)。
表3 2008—2010年冀張燕3號在區(qū)試中的生物產量表現
冀張燕3號生育期97 d,屬中晚熟品種。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綠,株高91.50 cm;周散型穗,燕尾鈴,穗鈴數22.50個,穗粒數49個,穗粒重1.59 g;殼色黃白,千粒重36.60 g,籽粒整齊度好(圖1)。
圖1 冀張燕3號
根據多年多點田間種植觀察,冀張燕3號抗旱,耐瘠性強,抗倒伏能力較強,適應范圍廣。
經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谷物品質分析中心測試,冀張燕3號粗蛋白含量為13.31%,粗脂肪含量為5.29%,出米率為76.73%,脫殼后籽粒整齊度高,適宜作為麥片加工專用品種。
經多年多點區(qū)域適應性試驗、生產鑒定試驗和大面積示范,冀張燕3號適宜在河北壩上,以及周邊相同生態(tài)類型區(qū)的內蒙、山西種植。適宜種植范圍較廣,旱水地都可種植,干旱時在保證可澆1~2次水的條件下種植最好。生產整齊,適宜機械化耕作。
選擇中等以上地力的非禾本科作物茬(特別是莜麥、燕麥茬)地塊,最好有一定的灌溉條件。
在華北秋燕麥區(qū)水地種植時,適宜播期為5月20日至6月10日。
基本苗要求達到450萬~525萬株/hm2,高肥力、水肥供應充足地區(qū)可適當減少播量;沙質土壤出苗率高,可減少播量;土壤粘重的陰灘地出苗率低,可適當增加播量。
一般以150 kg/hm2磷酸二銨或22 500 kg/hm2優(yōu)質農家肥作種肥。水地可采取追“兩肥三水”的措施,兩肥即分蘗肥和拔節(jié)肥,一般2次共追施尿素750 kg/hm2,旱地可采取在拔節(jié)期前后冒雨追施尿素375 kg/hm2。三水即分蘗水、拔節(jié)水和孕穗水。
燕麥的蹄口易脫落,較莜麥口松,易遭風甩,因此要及時收獲。
[1]楊海鵬,孫澤民.中國燕麥[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9.
[2]張新軍,周海濤,李天亮,等.燕麥野生資源的收集評價與利用[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15(1):6-7,10.
[3]曹輝,李蕾,馬海樂.燕麥分離蛋白提取工藝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22):10681-10683.
[4]時東方,任長忠,李麗,等.燕麥中多酚類化合物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30):13000-13002,13050.
[5]楊才,周海濤,張新軍,等.利用核不育莜麥ZY基因育成優(yōu)質高蛋白燕麥新品種“冀張燕1號”[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1):39-41.
[6]李天亮,楊曉虹,周海濤,等.優(yōu)質加工專用型燕麥新品種冀張燕4號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15(3):92-93,95.
[7]周海濤,楊才,趙艷格,等.麥片加工專用型新品種冀張燕2號的選育[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14(10):92-93,95.
[8]韓美善,崔林,韓啟亮,等.旱作燕麥氮磷配合平衡施肥技術試驗[J].雜糧作物,2010(1):50-52.
[9]管宏軍,齊華,劉明.不同種植密度燕麥灌漿初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雜糧作物,2010(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