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龍,金樹,曹丹京,姜宏璽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濟南市,250013)
風對導(地)線的作用主要有垂直方向荷載和平行方向荷載,導(地)線風荷載計算方法均是以垂直于導(地)線的風向產生的風荷載為基準[1-8]。輸電線路轉角塔的轉角度數(shù)為0°~90°,當風向不變而轉角度數(shù)變化時,將會產生不同的導(地)線風荷載。另外,由于轉角塔前、后側導(地)線與風向的夾角不相同,風荷載對前、后側導(地)線的大小和方向也不盡相同。目前,還沒有針對轉角塔導(地)線風荷載計算的完整計算公式,本文推導了轉角塔導(地)線風荷載的計算公式,并給出了該公式的工程應用實例。
導(地)線風荷載如圖1所示,圖中:P為垂直于導(地)線的風向所產生的風荷載;Pσ為垂直于導(地)線的風荷載;Pτ為平行于導(地)線的風荷載;θ為導(地)線與風向的夾角。
圖1 導(地)線風荷載Fig.1 Wind loads for conductor and earth wire
根據相關規(guī)范[1-5]的規(guī)定,Pσ的計算公式為
GB 50135—2006《高聳結構設計規(guī)范》[3]、IEC -60826 規(guī)范[4]和 ASCE 規(guī)范[5]均認為平行于導(地)線方向的風荷載影響較小,可忽略不計。DL/T 5154-2002《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1]中指出:當 θ為0°、45°時,對應的 Pτ分別為 Pτ0=0.25 P、Pτ45=0.15P。該規(guī)定關于 Pτ的計算是為了增強直線塔的縱向剛度,屬于人為增強的荷載,對于轉角塔的Pτ,本文建議與直線塔的取值相協(xié)調。當0°≤θ≤45°時,Pτ可以通過線性插值的方法計算得到;當45°<θ時,Pτ=0。則 Pτ的計算公式為
轉角塔導(地)線所受風荷載如圖2所示,圖中:β為風向角,0°≤α <360°;α 為導(地)線張力方向角,0°≤β<360°;γ為風荷載方向角。θ與α、β的關系可表示為
圖2 轉角塔導(地)線風荷載Fig.2 Wind load for conductor and earth wire of angel tower
垂直于導(地)線方向風荷載Pσ按式(1)計算,其方向角γ為
平行于導(地)線方向的風荷載Pτ按式(2)計算,其作用方向分為與導(地)線張力方向相同和相反,因此引入平行于導(地)線方向的風荷載方向系數(shù)η來考慮風荷載的方向,與導(地)線張力方向相同時取1,相反時取-1,即
Pτ沿x和y方向的風荷載為
導(地)線風荷載沿x、y方向的作用Px和Py為Pσ、Pτ在 x和y方向分量之和,即
對于輸電塔而言,導(地)線風荷載產生的主材內力與前、后側導(地)線風荷載沿x、y方向分量之和成正比。因此,對于同一轉角度數(shù),風向變化時,前、后側導(地)線風荷載沿x、y方向分量之和也隨之變化,當前、后側導(地)線風荷載沿x、y方向分量之和取最大值時,此風向角為導(地)線風荷載使鐵塔主材受力最大的風向角[9-11]。本文計算了轉角度數(shù)為0°~90°,在不同風向角作用下的前、后側導(地)線風荷載沿x、y方向分量之和,結果如表1和圖3所示。
表1 轉角塔導(地)線風荷載計算結果Tab.1 Computational results of wind loads for conductor and earth wire
由表1和圖3可知:轉角度數(shù)為0°~30°、風向角為90°時,產生的導(地)線風荷載使鐵塔主材內力最大;轉角度數(shù)為40°~70°、風向角為 60°時,產生的導(地)線風荷載使鐵塔主材內力最大;轉角度數(shù)為70°~90°、風向角為45°時,產生的導(地)線風荷載使鐵塔主材內力最大。
圖3 風荷載與轉角度數(shù)對應曲線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d loads and line angels
(1)導(地)線風荷載的計算均是以垂直于導(地)線的風向產生的風荷載為基準,根據導(地)線與風向的夾角得出垂直于導(地)線的風荷載。
(2)對于不同轉角度數(shù)的轉角塔,導(地)線風荷載使主材內力最大的風向角也有所不同。轉角度數(shù)由0°到90°變化時,使主材內力最大的風向角由90°向45°變化。另外,本文僅考慮了導(地)線風荷載的影響,計算使轉角塔主材內力最大的風向角時,還應綜合考慮塔身風荷載和導(地)線張力的影響。
[1]DL/T 5154—2002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2]GB 50545—2010110 kV~750 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
[3]GB 50135—2006高聳結構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4]IEC—60826 Design criteria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S].
[5] ASCE 74 Guidelines for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al loading(Third)[S].
[6]林鳳羽.輸電線路的風荷載[J].中國電力,1995,28(1):54-56.
[7]埃米爾.風對結構的作用:風工程導論[M].2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2:322-324.
[8]黃本才.結構抗風分析原理及應用[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18-25.
[9]東北電力設計院.電力工程高壓送電線路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318-363.
[10]姜宏璽.角度風作用下的線條風荷載的計算問題[J].電力勘察設計,2009,12(6):54-57.
[11]王子龍,曹丹京.輸電塔的埃菲爾效應計算[J].電力建設,2011,32(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