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立芳 孔慶飛 王勇鳴 于永敏
河南省傳染病醫(yī)院檢驗科,河南鄭州 450015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臨床癥候群。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見[1]。多數患兒臨床表現(xiàn)較輕,少數重癥患兒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損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等癥狀。為了解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譜變化特點,現(xiàn)對46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譜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患兒心肌酶譜增高例數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心肌酶譜檢測結果比較(x ± s,U/L)
本組46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均為2011年4月~2011年9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感染病區(qū)和重癥病區(qū)住院患兒,診斷均符合衛(wèi)生部2008年版重癥手足口病診斷標準[2],年齡2個月~6歲,男29例,女17例。對照組40例,為筆者所在醫(yī)院門診體檢的健康兒童。
所有患兒均為入院后急診標本或次日早晨空腹采集標本,用普通干燥試管采集靜脈血2 mL,2 h內送檢驗科分離標本,進行檢測。所有標本均未溶血。
檢驗項目包括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檢驗儀器為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使用原裝配套試劑與質控,結果均在質控范圍。
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 ± s)表示,采用u檢驗。
重癥手足口病組心肌酶譜各項指標增高的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各項指標增高例數所占百分比差異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 1。
重癥手足口病組心肌酶譜各項指標檢驗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1)。見表 2。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屬小RNA病毒科,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學齡前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重癥患兒可以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炎等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兇險,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損傷是重癥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癥手足口病組心肌酶譜各項指標均明顯增高,是診斷指標之一。引起心肌損害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的早期進入血液循環(huán)形成病毒血癥,病毒侵入心肌細胞直接損害心肌,或由毒素作用引起心肌病變有關[3]。心肌酶譜中AST在心肌中含量豐富,肝臟次之[4];LDH同工酶LDH1主要分布于心肌[5];CK主要分布于骨骼肌細胞和心肌細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中,是判斷心肌損傷的特異性指標[6];α-HBDH與LDH密切相關,主要反映LDH1、2的活性變化。對照組雖排除心肌損傷的相關疾病,但有2例存在增高情況,應考慮心外因素的影響。
綜上所述,重癥組心肌酶譜的檢測值和升高的例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重癥組CK-MB增高為58.7%,說明該酶的檢測對判斷心肌損傷有較高的特異性。LDH與α-HBDH在心肌損傷后升高較慢,但維持時間長,可達1~2周。因此,對手足口病患兒做常規(guī)心肌酶譜檢測,不僅能為及時早期診斷提供幫助,也為監(jiān)測病情和判斷預后提供依據。
[1] Chong CY,Chan KP,Shah VA,et 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ar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J].Acta Paediatr,2003,92(10):1163-116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腸道病毒(EV71)感染診療指南(2008年版)[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08,15(6):5-6.
[3] 李愛敏,孫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兒血清心肌酶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8):464-465.
[4] 汪謙.臨床醫(yī)學實驗方法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22-638.
[5] 李家宜,孔國賢.小兒病毒性心肌炎[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20-231.
[6] 周慧敏.手足口病90例患兒心肌酶及心電圖改變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