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嘉 王 其 孫亞杰 陳海秀 楊長松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氣象災(zāi)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信息與控制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44)
大氣中除了空氣分子外還存在大量較大的粒子如云霧粒子、雨滴、冰晶、沙塵等,在一些天氣條件下,它們會帶上一定的電荷。中性粒子對電磁波具有散射作用,散射的強弱與電磁波的波長、粒子的大小及介電常數(shù)等有關(guān)。當(dāng)中性大氣粒子如云霧粒子帶上一定的電荷后,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形成雷電。這些帶電粒子會因帶電而對電磁波產(chǎn)生額外散射,通過帶電云層特有的電磁散射特點,可以對雷電的產(chǎn)生給出預(yù)警[1-5]。此外,大氣粒子帶電對電磁波的散射會影響雷達反射率,進而影響對中性粒子(云層)的探測。若帶電后電磁波散射率有顯著增大,而實際的云層在其它方面并沒有變化,那么就會認為云層在其它方面如厚度或含水量等方面發(fā)生了改變。因此,研究大氣粒子帶電對電磁波的散射,有助于更準確獲得大氣的各項信息。如同樣的大氣云層,在帶電前后對電磁波的散射有較大差別,將會影響對天氣現(xiàn)象的判斷。
研究大氣帶電粒子對電磁波的散射規(guī)律,可以獲取大氣中帶電粒子對電磁波傳播的影響,也可以為雷電預(yù)警提供一種方法。在雷暴發(fā)生前后,雷達反射率有較大變化,一般認為,在-10℃高度,雷達反射率在達到40dBz時,發(fā)生雷電的概率較大[1-5],雷暴的雷達回波與閃電的位置相關(guān)聯(lián)。不同地區(qū)雷達回波與閃電的關(guān)聯(lián)會有一些差別,但這些是通過大量觀測得到的一種經(jīng)驗總結(jié),不能從本質(zhì)和量的方面反映大氣帶電粒子分布狀態(tài)。對大氣中粒子帶電對電磁波散射的分析,主要有兩種類型,即瑞利散射和米(Mie)散射。前一種是電磁波的波長遠大于粒子的尺度,可以將粒子看作是處于均勻電場中,利用靜電學(xué)的方法分析所帶電荷對電磁波的影響,后一種是電磁波的波長與粒子尺度相當(dāng),或小于粒子尺度,利用電磁場及其邊界條件來分析所帶電荷對電磁波散射的影響,這種方法理論較為復(fù)雜,這里主要研究符合瑞利散射的粒子帶電后對電磁波的散射影響。
大氣粒子對電磁波的散射已有很多文獻進行了研究[6-11],但對大氣粒子帶電對電磁波的散射研究較少,一些文獻主要研究帶電沙塵對電磁波的散射[12-17]。利用宏觀和微觀兩種方法分析了大氣帶電粒子對電磁波的散射特性,實質(zhì)上這兩種方法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帶電粒子的散射本質(zhì),也反映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宏觀方法研究的是所帶電荷受到交變電場作用時,電荷重新分布而形成交變電流,從而產(chǎn)生電磁輻射,微觀方法則是研究電荷受約束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而產(chǎn)生電磁輻射。分析表明:宏觀方面帶電粒子所帶電荷(自由電荷)對電磁波散射沒有影響,而微觀方面在共振頻率附近對電磁散射有較大影響,這和已有文獻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結(jié)果不同。
大氣中的帶電粒子主要有沙塵、云霧粒子和雨滴等幾種,沙塵的形狀較為復(fù)雜,云霧粒子和雨滴則較規(guī)則,通常在理論分析時,都作一簡化,較多的是簡化為球形粒子和橢球粒子。從電學(xué)性質(zhì)來說,沙塵與云霧、雨滴粒子的差別主要在介電常數(shù)上。在氣象雷達和一般的通信中,電磁波的波長都遠大于粒子的尺度,因此主要研究符合瑞利散射的帶電粒子。
設(shè)大氣帶電粒子為球形,半徑為a,介電常數(shù)為ε1,外部大氣環(huán)境的介電常數(shù)為ε2.通常大氣中存一定的大氣電場,設(shè)這一電場沿豎直方向,用E0表示。球形粒子處于大氣中,帶有電荷Q,電荷在球體上不均勻分布,設(shè)電荷密度σ=f(θ,φ)。由于電荷分布的不均勻性,需要考慮電磁波的入射方向和偏振方向,如圖1(a)所示,z軸沿豎直向上,電磁波的入射方向為k,不失一般性,取xyz坐標系,使k位于xz平面內(nèi),k與y軸的夾角為φ。圖1(b)是入射波的偏振狀態(tài)。其中y′軸位于xz平面內(nèi)并與k垂直,方向向上,x′軸與y′軸及k成右螺旋關(guān)系。入射電磁波的偏振方向EI與x′的夾角為α,r為散射波方向??紤]瑞利散射,即ka?1,k=2π/λ,λ為電磁波的波長。根據(jù)圖1,可以得到空間總的電磁波的電場為
用球坐標表示為
式中:ex、ey、ez分別為x、y、z三個方向的單位矢量;er、eθ、eφ分別為球坐標的三個單位矢量。研究ka?1的情況,因此,可以認為大氣帶電粒子處于均勻外電場E中。
在外電場E和所帶電荷σ=f(θ,φ)作用下,粒子內(nèi)、外電場的電場強度分別為E1和E2,勢函數(shù)分別為u1和u2,它們分別滿足如下的Laplace方程。
相應(yīng)的邊界條件為
u1|r=0= 有限值,u2|r=∞=-E·r
或E2|r=∞=E,滿足上述方程和邊界條件的解為
根據(jù)上述方程及條件,若令
可以得到
式中:i是虛數(shù)單位;當(dāng)電荷分布確定時,為常數(shù)。對式(6)和式(7)表示電荷均勻分布時的電荷密度,或電荷密度變化時,相當(dāng)于直流分量、表示σ展開為(θ,φ)表示的級數(shù)時的系數(shù),表示電荷分布與φ無關(guān)時的分量表示的是電荷分布與φ有關(guān)時的分量。u1中的第1項表示大氣帶電粒子上的均勻自由電荷產(chǎn)生的電勢,第2項表示不均勻自由電荷所產(chǎn)生的電勢,第3項表示外電場作用下感應(yīng)電荷產(chǎn)生的電勢。u2中的第1項表示外電場直接產(chǎn)生的電勢,其它3項與u1類似,其中的第4項相當(dāng)于感應(yīng)耦極子的電勢。根據(jù)場強與電勢的關(guān)系E=-▽u,球外的電場強度等于原來的電場強度與所帶電荷的電場和感應(yīng)耦極子的電場強度的疊加,其中只有感應(yīng)耦極子的電場與外電場有關(guān),它與粒子是否帶電無關(guān),這也是中性粒子對電磁波散射的情況。而所帶電荷的分布,以及所產(chǎn)生的電場均與外電場無關(guān),也就是說外電場與所帶電荷及是否均勻都不會對電磁波的散射產(chǎn)生影響。雖然這里是以球形粒子作為大氣帶電粒子的模型進行分析,實際上對橢球形粒子或其它形狀的粒子,根據(jù)電場的疊加原理,所帶電荷都不會對電磁波的散射產(chǎn)生影響。
式中:Ω為立體角;c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
根據(jù)前面宏觀方法的分析,大氣帶電粒子所帶電荷不會對電磁波的散射產(chǎn)生影響,但這只是利用宏觀方法分析的結(jié)果,從本質(zhì)上來說,粒子所帶電荷并不會因為外電場的作用重新分布形成電流,產(chǎn)生電磁輻射,外電場的作用在于形成感應(yīng)耦極子,并對外界電場產(chǎn)生影響。另一方面,大氣粒子所帶電荷的主要形式是OH-和H+,它們不同于金屬的帶電,H+是沒有電子的質(zhì)子,OH-是多出一個電子的原子團,其多出的電子受到一定的約束,在電磁波的電場的作用下,OH-質(zhì)量較大不會穩(wěn)定地定向移動,而受到約束的電子則會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從而影響電磁波的散射。大氣粒子帶電對電磁波的散射,有時具有顯著的特點,若認為所帶電荷能夠?qū)﹄姶挪ǖ纳⑸洚a(chǎn)生影響,就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一些文獻報道的沙塵對電磁波的散射有時非常巨大,遠超出理論的瑞利散射的結(jié)果[15]。云霧粒子和雨滴也會帶上大量電荷,雷暴的產(chǎn)生也源于這些電荷的存在。云層中是否包含有大量電荷,最直接的判斷方法是閃電的出現(xiàn),雷達反射率與云層發(fā)生閃電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雖然不同地區(qū),發(fā)生閃電時的雷達反射率有些差別,而且與相應(yīng)的高度有關(guān),但一般認為40dBz回波達到大約-10℃層結(jié)高度時,會產(chǎn)生負云地閃,也就是說對應(yīng)這樣一個雷達反射率,云中會含有大量的負電荷。云層中含的云霧粒子差別較大,因此這并非都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而是具有較大的概率[15-16]。
宏觀上,大氣帶電粒子所帶電荷不會對電磁波的散射產(chǎn)生影響,電磁波的電場使粒子感應(yīng)出電荷,這些電荷與粒子所帶電荷沒有關(guān)系。但在微觀上,電場必然會對電荷產(chǎn)生作用,這些作用表現(xiàn)在電荷受到外界電場作用時的受迫振動,并產(chǎn)生電磁輻射,影響中性粒子對電磁波的散射,這些需要從電荷的受力和運動進行分析。
大氣中的帶電粒子有沙塵和云霧粒子,然而帶電的機制是不同的,干燥的沙塵所帶電荷是電子的得失,而云霧粒子的主要成分是水,所帶電荷主要是OH-和H+,雖然表面上也是電子的得失,但它們所帶電荷受到的約束大小是不同的,另外所帶電荷的正負不同,其約束也必然不同。設(shè)電子被約束在粒子內(nèi),受到阻尼作用,其運動方程為
式中:r為電子的位移;ω0為電子在特定約束下的固有頻率;m為電子質(zhì)量;e為電子電量;ω為入射電磁波的頻率;γ=ν+ω2e2/(6πε0c3m)為阻尼系數(shù),ν為碰撞阻尼。求解方程(9)并利用散射截面的定義,可以得到帶電粒子的電磁散射截面為
N為單個帶電粒子中所包含的凈電荷(電子)個數(shù)。
在宏觀方面,大氣粒子帶電對電磁波的散射沒有影響,但在微觀方面,大氣帶電粒子處于電磁波的電場中,必然會受到電磁力的作用,并對電磁波產(chǎn)生散射。但是這種微觀的散射是否會對電磁波的傳輸或?qū)走_波的反射有明顯的影響,需要比較中性粒子的散射與因帶電而產(chǎn)生的額外散射的量級,若因帶電而產(chǎn)生的額外散射遠小于中性粒子的偶極散射,則可認為粒子帶電不會對散射產(chǎn)生影響,否則就會產(chǎn)生影響。
通常情況下,當(dāng)電磁波的入射頻率ω遠離ω0時,σ2會遠小于在ω0附近的值,對一般的原子,由于約束較強,因此ω0在光頻范圍內(nèi),但對大氣粒子所帶電荷,如云霧粒子,主要以O(shè)H-和H+為主,其中的電子約束必然遠小于中性原子中的約束,而且?guī)д?、負電荷時會不同,因為H+并沒有電子只是一個H原子核。而對干燥的沙塵,當(dāng)帶負電時,電子附著在沙塵上,受到的約束會更小,而帶正電時,所帶電荷不會對電磁波散射產(chǎn)生明顯影響。根據(jù)式(8)和(10),σ2和σ1的比值ξ=σ2/σ1為
氣象雷達的波長通常有L、S、C、X、Ku等波段,對應(yīng)的典型波長分別為22、10、5、3、2、1.25cm,對于云霧粒子和沙塵,它們都滿足ka?1的條件,對應(yīng)的頻率范圍在1~30GHz.大多文獻研究帶電沙塵對電磁波的影響,頻率也主要在10GHz左右。
云霧粒子的半徑約在2~10μm,雨滴則大得多,約在100μm到數(shù)個mm.沙塵半徑分布也較大,從數(shù)個μm到100個μm左右,在高空半徑較小,通常在幾個到幾十個μm左右,實驗研究表明,當(dāng)沙塵半徑較小時帶負電荷,較大時帶正電荷。
云霧粒子所帶電荷的絕對值,不同半徑時所帶電荷量不同,半徑大時電量較大,在不同地區(qū)觀測的結(jié)果有些差別,一般認為數(shù)量級的平均值在0到數(shù)千個電子電量之間。降水粒子的荷電比云霧粒子要大5個數(shù)量級,達到108個電子電量[18]。
由于ξ=σ2/σ1與粒子半徑a的6次方成反比,因此對粒徑變化極為敏感。計算表明,在ω遠離ω0時,ξ?1,當(dāng)ω與ω0相近時,ξ才會大于1,甚至遠大于1。
如圖2(a)所示,給出了N=1000,a=10μm,f0=35GHz時,ξ=σ2/σ1隨頻率的變化曲線,計算中取碰撞阻尼系數(shù)ν=0??梢娪捎诹W訋щ娨鸬纳⑸浣孛孢h小于瑞利散射。圖2(b)給出了a=2 μm時的散射截面比,可見對一些頻率,散射截面比可以達到6倍以上,當(dāng)粒子所帶電荷增加時,這一比值還會以平方關(guān)系增加。因此,在一些頻率附近,大氣粒子帶電會對電磁波的散射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但當(dāng)所帶電荷量較小時,這一影響會顯著變小。
圖3給出了更寬頻率范圍內(nèi)的散射截面比的分布。可見在ω0附近,微觀散射遠大于宏觀散射中的極化散射(瑞利散射)。
研究大氣帶電粒子對電磁波的散射,有助于掌握帶電云層、沙塵等對電磁波的散射特點和本質(zhì),為大氣云層的探測、雷電預(yù)警和沙塵暴對電磁波通信的影響等提供參考。分析了當(dāng)電磁波的波長遠大于粒子尺度時,大氣粒子帶電對電磁波散射的影響,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進行了研究。宏觀和微觀分別反映了電磁波散射的兩種機制,并不是兩種理論的對比。前者對應(yīng)的是電荷運動形成宏觀電流對電磁波的散射,后者對應(yīng)的是每個電荷的振動而引起的電磁散射。通過對比中性粒子和所帶電荷對電磁波的散射的量級,分析了大氣粒子帶電后對電磁波散射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宏觀上粒子所帶電荷對電磁波的散射沒有影響,而微觀上,在某些頻率附近,粒子所帶電荷會對電磁波的散射產(chǎn)生較大影響,也就是說粒子帶電對電磁波的散射表現(xiàn)在微觀散射上。
這里主要是在理論上的分析,所針對的實驗現(xiàn)象或?qū)嵤率牵瑲庀罄走_觀測帶電云層時在一些特定的雷達反射率,閃電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以及有時沙塵暴會對無線電通信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但需要進一步研究帶電粒子所帶電荷的諧振頻率和碰撞阻尼系數(shù),這里的計算給出了一個設(shè)定的諧振頻率,實際的諧振頻率在什么樣一個范圍內(nèi),與粒子的什么狀態(tài)有關(guān)等,都需要進行更多的分析和研究,云層帶正電與負電時的差別等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1]STEIGER S M,ORVILLE R E and CAREY L D.Total lightning signatures of thunderstorm intensity over north texas.Part I:supercells[J].Monthly Weather Review,2007,135(10):3281-3302.
[2]TORACINTA E R,MOHR K I,ZIPSER E?J,et al.A comparison of WSR-88Dreflectivities, SSM/I brightness temperatures,and lightning fo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in texas.Part I:radar reflectivity and lightning[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96,35(6):902-918.
[3]GREMILLION M S,ORVILLE R E.Thunderstorm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at the kennedy space center,F(xiàn)lorida:a study of lightning initiation signatures as indicated by the WSR-88D640[J].Weather and Forecasting,1999,14(5):640-649.
[4]王 飛,張義軍,趙均壯,等.雷達資料在孤立單體雷電預(yù)警中的初步應(yīng)用[J].應(yīng)用氣象學(xué)報,2008,19(2):153-160.
WANG Fei,ZHANG Yijun,ZHAO Junzhuang,et al.The prel imiary appl ication of radar data to the lightning warning of isolated storm cells[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Science,2008,19(2):153-160.(in Chinese)
[5]李建華,郭學(xué)良,肖穩(wěn)安.北京強雷暴的地閃活動與雷達回波和降水的關(guān)系[J].南京氣象學(xué)院學(xué)報,2006,29(2):228-234.
LI Jianhua,GUO Xueliang,XIAO Wenan.Relationship of cloud-ground lightning activitieswith radar echo and precipitation in storms of Beijing[J].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2006,29(2):228-234.(in Chinese)
[6]韓一平,杜云剛.非球形大氣粒子對任意波束的電磁散射特性[J].光學(xué)學(xué)報,2006,26(4):630-633.
HAN Yiping,DU Yungang.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or a non-spherical aerosols with arbitrary shaped beam[J].Acta Optica Sinica,2006,26(4):630-633.(in Chinese)
[7]胡方超,王振會,陳鐘榮.小旋轉(zhuǎn)橢球粒子群軸向呈正態(tài)分布時的散射特性[J].高原氣象,2005,24(6):948-955.
HU Fangchao,WANG Zhenhui,CHEN Zhongrong.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poly-disperse small spheroid particles under normal distribution of their rotatory axes[J].Plateau Meteorology,2005,24(6):948-955.(in Chinese)
[8]吳振森,湯 煒,李清亮,等.任意取向多個介質(zhì)旋轉(zhuǎn)橢球的散射場[J].電子學(xué)報,2003,31(4):638-641.
WU Zhensen,TANG Wei,LI Qingliang,et al.Scattering of multiple spheroids with arbitrary orientations[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03,31(4):638-641.(in Chinese)
[9]BOHREN C F,HUNT A J.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by a charged sphere[J].Can.J.Phys.,1977,55(1):1930-1934.
[10]黃興忠,金亞秋.任意取向非球形群聚粒子極化散射及其數(shù)值模擬[J].電波科學(xué)學(xué)報,1996,11(9):7-13.
HUANG Xingzhong,JIN Yaqiu.Numerical T-matrix solution for polarized scattering from a cluster of spatially-oriented,non-spherical scatterers[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1996,11(9):7-13.(in Chinese)
[11]李海龍,吳 健,黃際英,等.極區(qū)中層頂區(qū)域塵埃粒子對電磁波散射的研究[J].2008,23(5):686-689.
LI Hailong,WU Jian,HUANG Jiying,et al.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by charged dust in polar mesopause[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8,23(5):686-689.(in Chinese)
[12]KLACKA J,KOCIFA M.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by charged spheres and some physical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2007,106(1-3):170-183.
[13]BOHREN C F,HUFFMAN D R.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of Light by Small Particles[M].New Work:Wiley,1998.
[14]何琴淑,周又和.帶電橢球粒子對電磁波的散射[J].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4,40(2):25-30.
HE Qinshu,ZHOU Youhe.Se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by charged spheroidal partiele[J].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eienees),2004,40(2):25-30.(in Chinese)
[15]何琴淑,周又和,鄭曉靜.帶電沙粒的散射場及其對電磁波傳播的影響[J].中國科學(xué)G輯,2005,35(3):308-317.
HE Shuqin,ZHOU Youhe,ZHENG Xiaojing.Scatt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charged sands and the effects on the tran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2005,35(3):308-317.(in Chinese)
[16]楊瑞科,蘇振玲,劉科祥,等.沙塵暴多重散射對毫米波衰減影響研究[J].電波科學(xué)學(xué)報,2008,23(3):530-533.
YANG Ruike,SU Zhenling,LIU Kexiang,et al.Influence of multiple scattering on attenuationof millimeter wave propagation in sand and dust storm[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8,23(3):530-533.(in Chinese)
[17]ZHENG Xiaoning,HUANG Ning,ZHOU Youhe.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electrification of windblown sands and simulation of its effect on sand saltation movement[J].J.Geo.Res D,2003,108(10):4322.
[18]孫景群.大氣電學(xué)基礎(chǔ)[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7.
SUN Jingqun.Foundation of atmospheric electricity[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1987.(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