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銀亮
肩周炎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的癥狀是患者關節(jié)部位的疼痛和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出現活動不便的現象[1]。肩周炎的發(fā)病年齡一般在50歲左右,并且女性患者的發(fā)病率略微高于男性患者[2],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發(fā)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根據相關資料的報道,應用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周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對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入院治療的10例肩周炎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比較分析,旨在探討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0年1月~2011年1月入我院治療的10例肩周炎患者。其中男4例,占40.0%;女6例,占60.0%。平均年齡(48.3±6.1)歲。10例患者均為單肩患病,其中左肩3例,占30.0%;右肩7例,占70.0%。病程最長為5年,最短為1個月。
本次研究運用的方法是澳大利亞Maitland關節(jié)松動術。
1.2.1 被動輔助運動 讓患者保持仰臥的姿勢,醫(yī)生用拇指或大魚際按壓患者的肱骨頭,使其肱骨頭自前向后滑動,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前屈障礙;使其肱骨頭自頭向足方向滑動,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肩外展功能障礙。同時還可以讓患者保持仰臥的姿勢,醫(yī)生用拇指或大魚際按壓肱骨頭,使其自后向前滑動,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肩后伸障礙[3]。
1.2.2 被動生理運動 讓患者保持坐位的姿勢,進行肩關節(jié)的前屈、外伸、內外旋、內收外展等。針對病程較短、疼痛明顯的患者來說,醫(yī)生可以采用1、2級手法;針對病程較長,僵硬明顯的患者來說,醫(yī)生可以采用3、4級手法;針對疼痛及活動受限兼有的患者來說,醫(yī)生可以先采用1、2級手法,如果患者的相關疼痛癥狀緩解以后改用3、4級手法進行相關的治療。
按照上述方法對肩周炎患者實施治療,每天進行1次,每15天為1個療程,持續(xù)進行2個療程。
本次研究針對療效的評定方法采用肩部疼痛和肩關節(jié)功能作為評定指標[4]。肩部疼痛采用的是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評分,肩功能按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評定[5]?;颊叩奶弁窗Y狀消失、相關的功能恢復正常確定為痊愈;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相關的功能得到部分改善確定為好轉;患者的疼痛癥狀沒有改善、相關的功能沒有恢復確定為無改善。
本次研究運用的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的相關統計分析。比較采用t檢驗,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0例肩周炎患者經過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后,痊愈8例,占80.0%;好轉1例,占10.0%;無效1例,占10.0%,總體有效率為90.0%。10例患者在實施治療前后的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疼痛VAS記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jié)功能和疼痛VAS評分比較
關節(jié)松動術是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一種以低速度、不同振幅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為治療手段、以改善和恢復關節(jié)運動的手法操作技術。臨床多用于治療疾病和損傷導致的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障礙,具有針對性強、見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點,對改善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有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對活動受限或關節(jié)僵硬非常實用、有效。肩周炎是臨床應用關節(jié)松動術最多的一種疾病。從本次研究的10例患者來看,總有效率高達90.0%,治療后肩關節(jié)功能和疼痛癥狀均有所改善,療效滿意。因此可以認為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周炎療效理想,操作簡單,無副作用,值得推廣。
[1]Kuijpers,T,van der Windt DA,van der Heijden GJ,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gnostic cohort studies on shoulder disorders[J].Pain, 2010,109(3):420-431.
[2]Berghs,BM,Sole-Molins X,Bunker TD.Arthroscopic release of adhesive capsulitis[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0,13(2):180-185 .
[3]文政,梁敦智.膝關節(jié)松動術、針灸結合膝關節(jié)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103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0):45-46.
[4]高宏偉,李古強,潘巍.蒼龜探穴法為主治療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32):15-16.
[5]華紹平,王華詠.78例中重癥肩周炎的綜合治療[J].當代醫(yī)學,2009,15(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