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益松
二戰(zhàn)初期,德國在英國的周邊海域布下了大批潛艇。為了對付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英國想出了許多辦法,但都不能準確鎖定敵艦的位置,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一天,一個叫做托馬斯的少校軍官在甲板上向遠方眺望。無意間,他發(fā)現(xiàn),前方不遠處有數(shù)百只海鷗在空中盤旋,原來是眾多的海鷗在分食一具鯨魚尸體。見此情景,托馬斯靈機一動,他想出了一個利用海鷗來發(fā)現(xiàn)敵人潛艇的方法。
托馬斯首先讓自己的潛艇在海面不斷地沉浮,在潛艇浮出水面時候,其正上方的直升機就向潛艇上方海面拋灑食物,由于海鷗海鷗具有成群爭食的習性,所以一旦有潛艇浮出水面,附近海域的大批海鷗便紛紛聚集過來。經(jīng)過多次的訓練,海鷗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一看見水下有黑影移動,它們就立即在海面尾隨盤旋。如此一來,只要觀察海鷗的聚集情況,就可以準確鎖定德國潛艇的具體位置。而只要德國的潛艇一浮出水面,大批早已做好戰(zhàn)斗準備的英國獵潛飛機就會包抄過來,給予其迎頭痛擊。這樣一來,英國很快奪回了制海權(quán)。
很多年后,這段精彩的戰(zhàn)例還被寫進了英國國防部的作戰(zhàn)守則,在其下方只有一句批語:機遇和成功無處不在,關(guān)鍵在于你能否運用和把握。
墨翰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