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巴黎)
這是一樁舊聞:上個世紀90年代法國售臺6艘拉法耶特驅逐艦時爆出5億美元非法回扣的丑聞;這又是一則新聞:上周法國上訴法庭做出判決,法國須就這筆非法回扣賠償中國臺灣高達6.3億歐元的違約金,其中4.6億歐元將由法國政府賠償。也就是說,將由法國納稅人支出。這還僅僅是一筆違約賠償金。而5億美元的非法回扣本身,也屬于追討的范圍,也就是說,法國納稅人還將繼續(xù)為當年的這筆不義交易付出代價……
但,悄悄分享了這筆非法回扣的法國高層,卻繼續(xù)逍遙法外,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武器交易有合法回扣,是全球公開的秘密。也正由于回扣機制,所以軍工集團在各民主國家都有著強大的政治勢力。軍售回扣是政治資金不可或缺的來源之一,亦是掌權者謀利的重要渠道。法國很多貪腐丑聞與軍售有關。一般而言,回扣均由賣方回流買方。但在法國售臺武器案中,由于中國反對任何國家與臺灣地區(qū)做武器交易,因而這是一個賣方市場。臺灣地區(qū)為了能買到尖端武器,需要向那些與中國有著外交關系、并承認臺灣屬于中國的國家行賄,才能打開購武大門。因此在售臺武器時,回扣往往演變成“回扣返款”,即由買方向賣方返回其所得到的回扣。這在法國屬于非法行為。
在法國售臺拉法耶特驅逐艦一案中,由于上述特殊因素,雙方簽署的合同明文規(guī)定不能有回扣(以保證賣方法國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護),并由法國政府出面做擔保,因此,從名義上看,這一武器案應該是十分“干凈”的。然而事實往往與表面的光鮮南轅北轍。
在實際談判中,法國軍火商與臺灣地區(qū)軍方商定,將武器售價大幅提高,將高出部分,合同所禁止的回扣和“回扣返款”方式,由雙方分享。最后經(jīng)過種種安排,由武器商汪傳浦經(jīng)手,高達5億美元的回扣被匯到瑞士,最終以15%進入臺灣地區(qū)、85%返回法國的比例消失于無形之中。
此后不久,因法國方面返款分配不均、告上法庭,導致丑聞爆發(fā)。臺灣地區(qū)和法國官方均立案調查。但法國的調查卻在2008年7月24日宣布撤消,全部被告無罪。原因非常簡單,在多年調查中,法國歷屆左右翼政府國防部均拒絕對涉嫌與這筆回扣返款有關的材料進行解密,致使檢察官在“國防機密”面前束手無策,無奈下只能宣布結案。日前本案上訴法庭宣判后,法國政府已經(jīng)表示將根據(jù)規(guī)定承擔賠償金的72.5%,余額將由軍火公司泰勒斯公司(即當時的湯姆遜軍火公司)支付。
應該引起思考的是,作為一個西方民主國家,法國售臺武器從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違法現(xiàn)象。不僅多次修改合同,使合同金額超過合法金額數(shù)倍,而且在購買過程中,有關企業(yè)為了使售案獲得法國政府批準,建立了A、B、C、D等多條行賄渠道,居然都未被政府專門監(jiān)視軍售的情報部門發(fā)現(xiàn)和阻止。反對黨和媒體亦形同虛設。在丑聞曝光后,在法國和臺灣地區(qū)先后有8至13人因此案而不明不白地喪生(有的被謀殺,其余的不是從窗口莫名其妙地掉下來、就是在從來不出車禍的地方意外出車禍),如此嚴重的人命事件也未能迫使法國政府對國防部掌握的絕密資料進行解密。事實上,法國多名前外長、國防部長和相關知情人員都已經(jīng)公開證實,在售臺武器案中確實存在著回扣返款,但為什么法國歷屆政府均拒絕解密有關材料呢?理由其實很簡單:其一,5億美元的回扣返款并非只有當時執(zhí)政的左翼受益,在野的右翼同樣受益。其次,如果追究到底的話,用一名當年親自經(jīng)手其中數(shù)筆回扣返款的石油公司巨頭阿爾弗萊德·西爾尤(后被判罪)的話來說,這一丑聞“可以炸毀共和國20次”。由此可窺,其涉及的人員之廣、地位之高、影響之大,使法國左右翼政府均不敢冒險將其解密。但這種保護了相關高官利益的同時,使國家利益、公眾利益受損的做法,以法國目前的司法和政治體制規(guī)定(立法機構即國民議會無力亦無意迫使行政機構對國防文件解密,而司法機構則無權迫使政府交出相關文件、而左右翼政府采取同樣做法,使通過選舉換政府也失去了意義),卻無法解開其死結。
由此可見,任何體制都有漏洞。一個好的體制,就是有能力在出現(xiàn)漏洞時,找到堵漏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