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瑞芳 李 娜
肺炎是嬰幼兒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來臨床對此類疾病的病原學檢測及抗感染治療比較重視,但重癥者由于炎癥反應失控最終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而導致死亡者亦不在少數(shù),因此探討其輔助治療十分必要,尤其是機體免疫功能調節(jié)的治療更為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我科從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嬰幼兒重癥肺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嬰幼兒重癥肺炎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齡1個月至3歲(平均3.8個月)。所有病例均符合第7版褚福棠《實用兒科學》的有關嬰幼兒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1]。按入院先后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對照組38例。治療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齡3.8個月;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齡3.8個月。兩組統(tǒng)計學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綜合治療(抗感染、氧療、強心、鎮(zhèn)靜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丙種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0.4 g/(kg·d)靜脈滴注,連續(xù)3 d。用藥期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發(fā)熱、呼吸困難、心衰等臨床癥狀、體征的變化。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顯效:癥狀體征減輕。無效:癥狀體征無減輕,甚至死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差異性。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體療效比較,經χ2檢驗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2.2 顯效時間 兩組病例達到有效所需平均天數(shù):治療組為4.8 d,對照組為5.2 d,兩組達到有效所需平均天數(shù)U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兒經臨床監(jiān)測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嬰幼兒重癥肺炎是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中常見病癥,目前認為重癥肺炎的發(fā)生、發(fā)展不僅與病原數(shù)量、毒力有關,更與機體失控的全身炎癥反應有關。炎癥反應得不到有效控制則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造成患兒死亡的直接原因,所以嬰幼兒重癥肺炎的治療在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一定要重視全身炎癥反應的治療。丙種球蛋白是從大量健康人群混合血漿中純化而來,它含有廣譜抗病毒、細菌或其他病原體的IgG抗體,并且有多種高親和抗體,能特異性地結合不同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la(IL-la)、白細胞介素 2(IL-2)、IL-6、TNF-a 和干擾素 γ(IFN-γ)[2]。丙種球蛋白具有抗感染、功能性阻斷巨噬細胞上Fc受體,抑制活化的補體片斷在靶細胞上沉積,調節(jié)細胞因子及其拮抗劑的分泌[3]。丙種球蛋白還可以中和補體、抑制巨噬細胞對自身組織的侵襲。丙種球蛋白作為封閉性抗體可阻斷免疫病理損傷。所以丙種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調節(jié)的雙重治療作用,它能有效地平衡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和代償性抗炎癥反應綜合征(CARS),從而減少MODS的發(fā)生[4]。結果表明,丙種球蛋白治療嬰幼兒重癥肺炎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起效快,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n)
[1] 胡亞美.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191-1204.
[2] 陳實,楊錫強,李成榮,等.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免疫學機理研究.中華兒科雜志,2000,38(3):140-143.
[3] 馮琪,郭在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治療.臨床兒科雜志,2002,20(11):647.
[4] 房倩,胡皓夫.重視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代償性抗炎癥反應綜合征平衡的研究,臨床兒科雜志,2002,20(11):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