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健宗,潘紅平,韋 珂
(1.廣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2.廣西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3.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大麥蟲 (Zophobas morio)隸屬于昆蟲綱、鞘翅目、擬步甲蟲科,以麥麩為主要飼料,因此稱大麥蟲,又稱超級麥皮蟲或超級面包蟲,原產于南非及中非,近幾年我國從東南亞國家引進[1]。大麥蟲個體大,營養(yǎng)價值高,可作為高蛋白鮮活飼料,也可供人們烹調食用。隨著大麥蟲養(yǎng)殖技術的逐步成熟,社會養(yǎng)殖量不斷增加,由此產生大量沙狀的大麥蟲糞便,亦稱大麥蟲糞沙或大麥蟲沙,其也成為一種可利用的農業(yè)資源。大麥蟲糞沙和黃粉蟲糞沙相似,呈細小顆粒狀,干燥、無異味,目前主要用作有機肥料還田和給果樹施肥。本試驗將大麥蟲沙添加到常規(guī)桑枝桿培養(yǎng)料中,研究大麥蟲沙對栽培秀珍菇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探索大麥蟲沙在菌類栽培中的新用途。
供試菌株:秀珍菇206,廣西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提供。
大麥蟲用麥麩、南瓜等喂養(yǎng),用20目~50目篩網篩取大麥蟲的新鮮蟲沙[2],吹去麥皮后供栽培試驗用;桑枝桿、麥麩、石灰、過磷酸鈣等為市售材料;苯酚、硫酸、D-無水葡萄糖、乙醇、磷酸等為市售分析純試劑,考馬斯亮藍G-250、牛血清白蛋白為市售生化試劑。
JJ-1000精密電子天平、HC-2517高速離心機、721E型可見分光光度計、L-8800自動氨基酸分析儀、BM215C食品攪拌器、臥式圓形壓力蒸汽滅菌器、HH-4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等。
1.2.1試驗分組
試驗的培養(yǎng)料配方分為4組?;九囵B(yǎng)料 (對照組):桑枝桿90%、麥麩8%、石灰1%、過磷酸鈣1%;5%大麥蟲沙組:基本培養(yǎng)料95%、大麥蟲沙5%;10%大麥蟲沙組:基本培養(yǎng)料90%、大麥蟲沙10%;15%大麥蟲沙組:基本培養(yǎng)料80%、大麥蟲沙20%。每組試驗40袋,平均每袋干重約315 g。
1.2.2 栽培方法
將粉碎桑枝桿、麥麩及大麥蟲沙按配方稱量,加水至65%,充分拌勻,用鐵鏟輕輕壓實料使之成小山狀,以薄膜袋覆蓋悶堆發(fā)酵過夜;再加入石灰及過磷酸鈣,充分拌勻,檢查含水量后即裝入33 cm×17 cm×0.00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 于 0.143 MPa、 125℃下蒸汽滅菌 2.5 h, 冷卻至室溫后接種。常規(guī)發(fā)菌和出菇管理,子實體菌蓋達直徑3 cm~12 cm時采收。
1.2.3 大麥蟲沙主要成分測定
水分含量測定采用烘干法,粗蛋白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粗脂肪含量測定采用索氏提取法,粗纖維含量測定采用過濾法,粗灰分含量測定采用灼燒法。
1.2.4 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鮮菇子實體4.0 g,放入食品攪拌器中,加入100 mL蒸餾水,攪碎勻漿1 min,4 000 r·min-1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定容到100 mL;在具塞試管內準確加入0.1 mL樣液和5 mL考馬斯亮藍G-250試劑,搖勻,室溫放置5 min后在595 nm波長下比色測定,以蒸餾水代替樣品溶液為空白。 以 200 μg·mL-1~1 000 μg·mL-1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制作標準曲線[3]。
1.2.5 氨基酸含量測定
鮮菇子實體樣品置水解管內,加6 mol·L-1鹽酸10 mL和新蒸餾的苯酚3滴,放入冷凍劑中冷凍5 min,抽真空(接近0 Pa),然后充入高純氮氣;再抽真空充氮氣,重復3次后,在充氮氣狀態(tài)下封口,置 (110±1)℃的恒溫干燥箱內水解22 h,取出冷卻。將水解液過濾后,用去離子水多次沖洗水解管,將水解液全部轉移到50 mL容量瓶內,定容。吸取該濾液1 mL于5 mL容量瓶,用真空干燥器在40℃~50℃干燥,殘留物用1 mL~2 mL水溶解,再干燥,反復進行2次,最后蒸干,用pH2.2的檸檬酸鈉緩沖液1 mL溶解,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上樣,以外標法測定試樣測定液的氨基酸含量[4]。
經測定,5%大麥蟲沙水提液的pH值為6.0,其它的主要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大麥蟲沙與麥麩、黃粉蟲沙的主要成分
由表1可知,大麥蟲沙的水分含量高于麥麩和黃粉蟲沙;粗蛋白含量與麥麩相當,高于黃粉蟲沙;粗纖維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明顯高于麥麩和黃粉蟲沙;僅粗脂肪低于麥麩和黃粉蟲沙[5]。粗蛋白被菌類水解后可為菌類提供生長所需的重要氮源,粗纖維亦可被菌類水解作為碳源利用,粗灰分中含有重要的鹽類和微量元素,也是菌類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成分。這種營養(yǎng)成分的特點,加上其外觀呈顆粒狀,制備菌包時可形成一定的疏松結構,較好的通風透氣性有利于菌絲生長發(fā)育,大麥蟲沙很適合作為菌類栽培的優(yōu)質氮源使用。
各試驗組的菌絲生長均顯粗壯、稠密,菌絲密度大,顏色白;15%大麥蟲沙組菌絲滿袋時間為22 d,10%大麥蟲沙組和對照組菌絲滿袋時間為23 d。計算各試驗組的生物學效率,產量以4潮菇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麥蟲沙培養(yǎng)料對秀珍菇生物學效率的影響
采用大麥蟲沙栽培秀珍菇,由于培養(yǎng)料中增加了優(yōu)質的氮源,對秀珍菇的生長和產量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尤以培養(yǎng)料中添加15%的大麥蟲沙效果明顯,菌絲滿袋時間提前 1 d,生物學效率達 96.5%,平均袋產比對照高出15.1%,增產效果顯著。
分別測定各組秀珍菇鮮菇子實體的蛋白質含量,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麥蟲沙培養(yǎng)料對秀珍菇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使用大麥蟲沙栽培的秀珍菇,其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增加,尤以培養(yǎng)料中添加15%大麥蟲沙增加最多??扇苄缘鞍缀康脑黾颖砻?,大麥蟲沙栽培的秀珍菇營養(yǎng)價值得到了提高。
分別將15%大麥蟲沙組和對照組秀珍菇鮮菇子實體酸水解后,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進行氨基酸含量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15%大麥蟲沙組的鮮菇子實體中氨基酸總量為 3.77 g·100-1·g-1, 比對照組的氨基酸總量提高了30.0%;15%大麥蟲沙組的鮮菇子實體中,8種必需氨基酸含量為 1.57 g·100-1·g-1, 比對照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1.9%,而15%大麥蟲沙組鮮菇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1.6%,與對照組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41.0%相當;15%大麥蟲沙組鮮菇的谷氨酸含量和門冬氨酸含量,分別比對照組高出26.0%和26.7%,這兩種氨基酸是特征性鮮味氨基酸,其組成和含量決定了菌類的鮮味與可口程度。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大麥蟲沙栽培的秀珍菇,其總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秀珍菇的營養(yǎng)價值得到了較大提高,菌類的鮮味口感也得到了加強。
表4 大麥蟲沙培養(yǎng)料對秀珍菇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大麥蟲沙外表干燥,易于收集、儲存;顆粒狀的形態(tài)可為菌包中的菌絲生長提供疏松環(huán)境,利于供氧,尤其對于含碳量高的秸稈類培養(yǎng)料,由于粉碎后顆粒偏細碎、吸水率高、通透性差[6],添加大麥蟲沙可以得到改善;大麥蟲沙的粗蛋白含量與麥麩相當,而麥麩是菌類培養(yǎng)料中最重要的氮源,也是培養(yǎng)料中單價最高的成分,大麥蟲沙作為部分代替麥麩的優(yōu)質氮源,可為菌類的栽培生產減低成本;在培養(yǎng)料中添加大麥蟲沙栽培秀珍菇,可使其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總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鮮味氨基酸含量得到較大提高,秀珍菇的營養(yǎng)價值和商品價值也得到提高。
[1]許齊愛,彭偉錄,李小璽,等.經濟昆蟲黃粉蟲與大麥蟲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 2008, 14(21): 158-160.
[2]黃正團,潘紅平.黃粉蟲高效養(yǎng)殖技術一本通[M].北京:中國化工出版社,2008.
[3]張龍翔,張庭芳,李令媛.生化實驗方法和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賈健斌, 趙熙和.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5]葉榕村.黃粉蟲糞代替麥麩栽培香菇試驗[J].浙江食用菌,2008,16(4): 34-35.
[6]曹德賓.當前食用菌生產主要問題[J].農業(yè)知識,2010(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