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軍 (浙江富陽市婦幼保健院 311400)
新生兒游泳是全新的兒童保健服務形式。筆者就游泳與水中撫觸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進行了觀察?,F(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9年6-11月在本院剖宮產(chǎn)足月分娩新生兒160例。新生兒胎齡37~42周,體重3000~4000g,1min Apgar評分8~10分,無窒息史,母嬰健康,無合并癥。
1.2 分組資料 160例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新生兒胎齡、出生體重、Apgar評分差別不大,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一般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新生兒一般情況比較 (s)
組 別 例 數(shù) 胎齡(周)出生體重(kg)Apgar評分(分)研究組 80 38.26±1.28 3.40±0.31 9.50±0.80對照組 80 38.36±1.21 3.38±0.36 9.60±0.70 t,P 0.51,>0.050.38,>0.050.84,>0.05
1.3 游泳及撫觸方法 研究組在新生兒娩出6h內(nèi)首次進行游泳及水中撫觸,以后于吃奶后1h進行,每日1次,每次10min。方法:水溫37~38℃,室溫28℃,濕度50%~60%,臍部給予防水臍貼保護,使用雙保險游泳圈,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醫(yī)務人員扶住新生兒雙腋,慢慢放入水中,觀察新生兒在水中活動情況。新生兒在水中不活動時,拉住新生兒雙手或雙腳輕輕劃動,盡可能讓新生兒在水中活動。與此同時,在水中進行撫觸,撫觸方法依照由中華護理學會審核并推薦的《強生嬰兒撫觸醫(yī)務人員指導手冊》中的四肢及腹部撫觸。游泳結(jié)束后迅速擦干嬰兒身上的水跡,保暖,取下護臍貼,予安爾碘消毒臍部。對照組每天只給予沐浴1次。連續(xù)8d,每天記錄兩組新生兒哺乳和大小便情況,記錄開始排胎糞時間、胎糞轉(zhuǎn)黃時間,觀察新生兒皮膚顏色、黃疸出現(xiàn)時間。所有新生兒用日本美能達黃疸皮測儀檢測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取新生兒前額正中及兩側(cè)眼角為測定點,取平均值。黃疸指數(shù)能在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預報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病情況。
2.1 兩組新生兒出生1~8d的黃疸情況(表2)
橫向觀察表2,兩組的黃疸指數(shù)均有一個逐漸升高后又回落的過程,且高峰均出現(xiàn)在出生后第7d,第8d開始回落,但研究組第7d的黃疸指數(shù)沒有超過15mg/dl的警戒線,對照組略有超出??v向觀察,出生前三天兩組的黃疸指數(shù)差別不大,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出生第4~8d對照組的黃疸指數(shù)均高于研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新生兒其他指標比較 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情況:研究組3例(3.75%),對照組13例(16.25%);前者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后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4,P<0.01)。兩組新生兒的24h喂奶次數(shù)、喂奶量,首次排胎糞時間及胎糞轉(zhuǎn)黃時間,詳見表3。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第1~8d黃疸指數(shù)比較 (mg/dl,s)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第1~8d黃疸指數(shù)比較 (mg/dl,s)
組 別 例數(shù) 出生第1d 第2d 第3d 第4d 第5d 第6d 第7d 第8d研究組 809.5±0.9 12.1±1.112.8±1.3 13.2±1.613.8±2.1 13.9±2.514.1±2.213.5±1.7對照組 809.6±0.8 12.3±1.213.1±1.2214.4±2.215.6±3.0 16.3±2.816.9±3.315.8±2.2 t 0.74 1.10 1.50 3.95 4.40 5.72 6.31 7.40 P>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表3 兩組新生兒其他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新生兒其他指標比較 (s)
組 別 例 數(shù) 24h喂奶次數(shù) 24h喂奶量(ml)首次排胎糞時間(h)胎糞轉(zhuǎn)黃時間(h)研究組 80 8.9±1.1 580±12 7.28±4.61 38.77±5.45對照組 80 5.3±1.7 430±14 9.54±4.07 56.58±5.57 t,P 15.90,<0.01 72.76,<0.01 3.29,<0.01 20.56,<0.01
由表3可見,研究組的24h喂奶次數(shù)及多于對照組,喂奶量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首次排胎糞時間及胎糞轉(zhuǎn)黃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一種臨床現(xiàn)象,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黃疸常在新生兒出生2~3d出現(xiàn),4~6d達到高峰,1~2周逐漸自行消退。如果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出現(xiàn)黃疸,黃疸程度過重或進展過快,血清膽紅素大于205μmol/L或每天上升大于85μmol/L;黃疸持續(xù)時間過長(足月兒第2周后,早產(chǎn)兒第3周后仍未退盡);黃疸退后又再出現(xiàn)并加重或出現(xiàn)其他病理表現(xiàn)(如發(fā)熱、精神不好、不吸奶等)情況之一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比較復雜,肝細胞內(nèi)Y蛋白缺乏、肝內(nèi)葡萄糖醛酸基轉(zhuǎn)移酶不成熟、膽紅素來源增加等,均可引起新生兒黃疸。研究發(fā)現(xiàn),胎糞排出和首次轉(zhuǎn)黃時間延遲是新生兒血清膽紅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黃疸范圍的表現(xiàn)[1]。新生兒腸腔內(nèi)胎糞中含有膽紅素80~100mg,相當于新生兒每日膽紅素產(chǎn)生量的5~10倍[2]。如果胎糞聚集在腸腔內(nèi)部不能及時排出,由于肝腸循環(huán)增加,使膽紅素重吸收相應地增加,從而增高新生兒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發(fā)生黃疸或黃疸程度加重。
早期新生兒由于腸道無細菌,當結(jié)合膽紅素排至腸道時,形成尿膽原減少,且被腸黏膜所含高度活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酸水解,脫去葡萄糖醛基,成為未結(jié)合膽紅素,使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饑餓情況下,新生兒膽汁流動緩慢,毛細血管所形成的膽汁也相應減少,造成膽汁酸和膽紅素排泄減少,增加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
由于水的導熱性比空氣大,新生兒在水中活動消耗的能量多,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及胎糞排出[3]。游泳時由于能量的消耗,泳后新生兒胃液分泌增加,迷走神經(jīng)興奮,胃竇黏膜內(nèi)的G細胞釋放胃泌素,胃泌素可使胃的基本電節(jié)律和動作電位出現(xiàn)的頻率增加,使胃的收縮頻率和強度增加,促進胃蠕動,有助消化[4]。柯國瓊、趙婉文等[5-6]報道,嬰兒撫觸可解除新生兒便秘,明顯增加新生兒體重和進食量。本次研究結(jié)果也表明,游泳與水中撫觸可使首次胎糞排出時間、胎糞轉(zhuǎn)黃時間提前;本文中部分新生兒邊游泳邊排便,部分新生兒游泳后排便次數(shù)即增加。
我們知道,胎糞盡早排出,有助于減少膽紅素肝腸循環(huán),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在降低新生兒黃疸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只有3例,其中第5d 1例,第6d 2例;而對照組中有13例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其中第4d 2例,第5d 3例,第6d 5例,第7d 3例,觀察至第8d無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本次研究中,出生第1~3d兩組新生兒皮測黃疸指數(shù)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4~8d研究組新生兒皮測黃疸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說明游泳與水中撫觸可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
綜上,盡管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生原因比較復雜,但游泳及水中撫觸可明顯降低新生兒黃疸。并且新生兒游泳及水中撫觸也是促進兒童早期智力開發(fā)的必需手段和方法之一,給新生兒帶來了早期發(fā)展的空間和健康成長的路徑。但是,新生兒游泳和水中撫觸每日次數(shù)的多少,時間的長短,對新生兒黃疸的高低有無影響,還有待以后進一步的研究。
[1]徐雪梅,陳冬菊,涂敏娟.游泳與撫觸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4,19(21):19-20.
[2]余漢珍,黃德珉,官希吉,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146.
[3]趙少飛,謝麗群,胡海賓,等.“新生兒游泳”在產(chǎn)科臨床應用的探討[J].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2003,6(4):218-220.
[4]姚泰,吳博威.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75-178.
[5]柯國瓊,林小燕,黎寧,等.改良撫觸方法促進嬰兒生長發(fā)育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278-280.
[6]趙婉文,張建平,陳文才,等.撫觸對新生兒血糖及體重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