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華
(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表1 2008~2010年江蘇物理高考各題知識點分布
2005年開始江蘇省實施新課程,2008年江蘇省開始實施“3+學業(yè)水平測試”的新高考方案,物理成為理科必須選擇的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迄今已經進行了2008~2010三年高考.那么“新課程+新方案”背景下江蘇物理高考試題有什么特點.
綜合表1中內容分析可知,“新課程+新方案”背景下江蘇物理高考分必做和選做兩部分,必做模塊考試內容約占80%,選做模塊考試內容約占20%,其中實驗內容約占15%.必做內容有4個模塊(必修1、必修2、選修3-1、選修3-2),共 96分,主要考查了“力和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功和能(動能定理、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場(電場、磁場、電磁感應)和路(交流+直流+邏輯電路)、實驗”等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識;選做內容有3個模塊(選修3-3、選修3-4、選修3-5),學生須從 3個選做模塊中任選2個模塊作答,共24分,為了確保選做部分的公平、公正,選做部分3道題在閱讀量、作答量、思維量、難度等方面基本達到均衡、等值,2010年開始選做部分沒有Ⅱ級考點.試題類型包括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簡答題用于考查實驗和選做內容(選做內容只出現(xiàn)在簡答題中).
2008年是江蘇省高考實施“新課程+新方案”的第1年,試題體現(xiàn)了“平穩(wěn)、均衡、傳承、創(chuàng)新”的指導思想,試題能遵循2008年江蘇省高考物理考試說明,難度比2007年要小,試卷成功實現(xiàn)了實施新課標后的平穩(wěn)過渡.試題滲透著科學探究、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等新課標的精神,對高中物理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有很好的指引作用.2009年試題風格與2008年相似,難度系數(shù)比2008年略大,試卷難度更趨于合理.2010年試卷突破了2008年和2009年的命題風格,試題整體上比較平實,更加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回歸基本考點、基本題型,能較好體現(xiàn)考試說明的總體要求,但陳題略多,略顯遺憾.3年來試卷總體上有以下顯著特點:
3年試卷所考查的知識涵蓋了《考試說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1個主題及選考部分的12個主題.具體為:(1)力學——直線運動(包括 v-t、x-t圖像)、平衡問題、牛頓第二定律的典型應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原理、平拋運動、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動能定理、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簡諧運動、機械波、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螺旋測微器的使用、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物體受力的關系、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識點;(2)熱學——分子動理論、熱運動的微觀估算、摩爾質量、氣體內能、理想氣體膨脹做功、熱傳遞、熱力學第一定律、p-V關系曲線、p-T關系曲線、p-關系曲線等知識點;(3)電磁學——電場、庫侖力、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概念、φ(E)-x圖像、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電流、電阻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R-L電路、R-C電路、邏輯電路、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磁場、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自感、棒(框)在重力場和磁場中運動、交流電、變壓器、遠距離輸電等知識點;(4)光學、近代物理——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激光、狹義相對論、雙縫干涉、光電效應、德布羅意波(物質波)、氫原子能級躍遷、質能方程、核反應方程、微觀粒子中的正電子、中微子、放射性元素衰變、半衰期等知識點.
3年試題緊跟時代步伐,立意新穎,緊密聯(lián)系生產、生活和科技實際,關注科學發(fā)展前沿,滲透科學研究方法,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視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如從2008年的“巨磁電阻效應、探空氣球、生物示蹤技術、乒乓球發(fā)球”,到2009年“掛相框平衡、飛機跳傘、閃光燈電路、紅綠燈與剎車、奧運會水立方、中微子和黑洞、航模飛行器、回旋加速器”,再到2010年的“照相機三角架平衡、航天飛機維修哈勃望遠鏡、潛水員潛水、游樂場游戲、制備納米薄膜裝置”等一系列問題的背景都源于生產、生活和科技實際,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考生容易入手,對教師、學生在教授、學習物理過程中關注科學、關注技術、關注社會,學以致用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通過考查考生對基本物理原理和基本物理規(guī)律的了解、認識、理解及應用,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與探究能力,符合考試說明要求,促進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三年的實驗題都是源于教材實驗,“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和物體受力的關系、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以這些實驗作為“原型”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新,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平時是否真正動,手做過實驗、是否會操作實驗器材、是否具備相應的實驗設計探究能力,考查了考生是否能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去研究新情景、解決新問題.再如3年試卷中很多題目不管是題干,還是作為解題過程中的一種方法,都涉及圖像問題,強調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的考查.
3年試題文字表述總體上準確、簡潔,設問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多過程或復雜物理問題都有若干層次遞進的設問組成,考生大多能較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著手點.不同層次的設問能很好地區(qū)分出考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既使各層次考生能得到反映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分數(shù),也在試題質量和難度得以保證的前提下有較好的區(qū)分度,保證了A+、A、B+、B、C和D等級的科學合理的劃定.如2010年第15題是帶電粒子在交變場運動問題,物理情境考生都比較熟悉,第(1)問大部分考生能完成,第(2)問對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還要進行分類討論,要求較高,第(3)問是在第(1)、(2)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對考生的理解、推理和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做該題時可得到不同的分數(shù),但要拿全分就需要考生有較強的綜合能力了.
從3年“新課程+新方案”背景下江蘇物理高考試題可以看出,試題著重圍繞高中物理主干知識進行考查,突出力學和電磁學的重點(如力學重點——物體的平衡、牛頓第二定律、能量和天體運動等內容;電學重點——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電學實驗、電磁感應等核心內容).同時還重點考查了考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科學素養(yǎng),較好地體現(xiàn)了高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打造高效課堂,重視基本知識、主干知識的教學和知識體系的整體構建,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機械訓練、題海戰(zhàn)術和做無用功中解脫出來.我們的實驗教學和復習要擺脫紙上實驗的現(xiàn)狀,還實驗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動手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考試說明》上7個基本實驗(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物體受力的關系、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誤差分析,熟悉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這樣考試中即使碰到情境設置比較新的實驗問題,也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了,因為其實質往往都是對7個基本實驗的原理、方法遷移和靈活運用.對于選做題,占到了全卷120分中的24分,而且都是Ⅰ級考點,我們要更加注重基礎,決不要深挖,達到“了解”層次即可,要回歸課本落實考點,平時應加強對課本全面的到邊到角的閱讀,特別關注容易疏忽和遺忘的知識點,根據(jù)先易后難原則,建議學生考試時可以先完成選做題.另外,3年試題還考查了中學物理解題中涉及的許多科學思維方法,如等效法、對稱法、圖像法、極限法、假設法、補償法、估算法、整體和隔離法、歸納和演繹法等,在平時教學和訓練中還要注意這些科學思維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和良好解題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