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順
摘 要:學生是靈動的生命個體,很有主動性。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趣啟思,精巧設問,靈活運用多媒體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學生共同探討解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聲情并茂;激趣啟思;多媒體; 激情
有人說過:語文是對秦磚漢瓦的向往,是對唐詩宋詞的熱愛,語文是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嘆服,語文是筆端流出的錦繡文章,是侃侃而談的風度和氣魄……說得真好!可是很長時間來,初中語文教學一直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封閉,教學方法陳舊。由于教學內容封閉、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缺乏自主實踐,導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興趣不濃,故而語文教學質量徘徊不前。在這里我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個人做法與大家商榷。
一、深情的讀
首先教師運用聲情并茂的教學口語及豐富的體態(tài)、手勢、 表情、眼神等態(tài)勢語言充分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與作者同悲同喜,進入 作品意境。對于抒情性較強的課文,我總是首先范讀,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人格,形象思維和對美的感受力。比如我在教學《海燕》這篇課文時就是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海燕的勇敢、樂觀和對暴風雨的渴望。讓學生去感受詩情、詩味、詩理。
其次教師不僅自己范讀還要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尤其是通過重音、停頓 、語氣、語調、節(jié)奏的變化處理,通過文字表象 ,揣摩到作者心中的畫面。比如我在教學朱自清《春》時,引導學生朗讀“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通過指導,讓學生通過反復地讀,領悟到“偷偷地”“鉆”用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了小草機靈可愛和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性格;“嫩嫩”“綠綠”從觸覺和視覺上給人清新悅目的感受。強化朗讀訓練,可以品味文章升華語感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深情地朗讀,披文入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體味,可以毫無障礙地接受課文內容的感染熏陶。
二、激情地演
在語文教學中在講授童話、小說體裁的課文時,我總是鼓勵學生編寫課本劇,讓同學們人人參與,給他們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學生在改編課本劇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研究課文,詳細地分析課文,去挖掘更深的東西。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的精神,同時在改編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演的過程中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掌握文章主旨。比如我在上《皇帝新裝》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班里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去編課本劇。學生們積極地行動起來自做道具,看著課堂上學生們惟妙惟肖的表演,把騙子狡猾、貪婪,皇帝的愚蠢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引得陣陣大笑,在笑聲中學生們加深對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加深對文章主旨的把握。這些東西是老師花很多時間所完不成的,通過編寫課本劇,學生的思維不再只局限于課本,從而放飛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翅膀。事實也證明學生創(chuàng)造潛力是驚人的,他們設計了許多情節(jié)都大大豐富了課文的表現(xiàn)力。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實施審美教育,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墒乾F(xiàn)在不少人上課過度依賴多媒體而不注意文本內涵的挖掘,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媒體,讓多媒體成為課堂的助手,成為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對于說明文的教學我讓多媒體成為釋疑激趣的好助手。我在上《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這一文時把“魔鬼的?!薄昂J序讟恰薄傍Q沙”現(xiàn)象通過圖片音樂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一邊欣賞那“碧藍的清水”,“蔚藍的天空”聽著“轟隆的鳴沙巨響”從而如同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沙漠的奇怪現(xiàn)象,幫助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從而水到渠成地釋疑解惑,明白奇怪現(xiàn)象的成因,從而把握教材的內涵。
古詩詞韻律意境感很強,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我不再單純的向學生呈現(xiàn)文字,而是制作生動形象的課件,把文字放在畫面中,同時配以詩境、詩情,相通的背景音樂。這時的古詩詞不只是文字而是從視覺、聽覺上同時作用于學生大腦的一個立體化的事物。這樣一來詩情、詩境在畫面和音樂的作用下形象化、具體化。這樣的教學就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靈活運用多媒體,可以打破四十五分鐘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加快信息速度,加大信息含量,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激趣啟思,精巧設問
語文課堂就是人的課堂,就是情感的交流所,不能平平淡淡,死氣沉沉地渡過,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課堂還給他們,真正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規(guī)律。語文課堂老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精巧設問能使得思考不再成為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一種身心的歡樂和享受。
我在教學《論美》一文時從班級女生著裝入手,我班不少女生內穿長長的羊毛衫,外穿短外套,有的羊毛衫甚至都包到臀部了。我問一位這樣著裝的女生問她這樣美嗎?該女生很自信地說:“當然美了,今年就流行外短內長這樣的穿著打扮”。我笑著問該女生:“你一定知道黃金分割吧?如果一個人的下半身占一個人身體的0.618,這樣的體形是最美的,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上半身比下半身長,也就是腿很短,這樣的體形看起來美不美?”該女生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不美!”我讓該女生走到講臺前,并讓一位身材高挑正常著裝女生也走上講臺和她一比較,大家哄堂大笑起來,該女生紅著臉跑下講臺。從此我班再也沒有那種外短內長的打扮。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我們不僅要注意外表美,更要注意心靈美,外表美只不過是夏日的水果很容易腐爛的,從而很自然地切入到《論美》一文中,使學生對美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應盡的義務。
我只希望語文能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情的體驗,能夠引導學生到無限廣闊的空間去遨游,去飛翔。當然語文教學方法有很多很多,這些嘗試僅僅是滄海一栗罷了,在此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只希望語文成為你的知心朋友,一路歌來、一路笑讓語文永遠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