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
某夏日,一位時尚編輯去男朋友單位,回來的路上對男友說:“你們單位有好幾個女孩穿裙子還穿絲襪!知道嗎,襪跟露外頭跟內衣外露一樣是不禮貌的,還外企人呢,真沒品味!”男友不屑地白了她一眼:“你真沒素質?!?/p>
回來之后,這個故事在編輯部傳開了,“有品位沒素質”成了大家的自嘲語。我們還分析她男友的想法:可能在他眼里,一個拿襪跟大做文章肆意批評別人的時尚人挺可笑的吧。想想這樣的故事在時尚圈還真不少,有時候是襪跟,有時候是秋褲,身為時尚人的我們自詡為懂穿衣、懂美食、懂品酒,一句話,有品位。于是我們學會了拿這個作為一切標準去衡量人、批評人,牙尖嘴利、尖刻酸薄、奚落嘲諷……在我們眼里,時尚就是一切的標準,我們就好像一個有品位的井底之蛙,井口大的時尚就是我們的天。
曾經跟一個喜好美食的人一起出訪國外。此人非美食不食,吃所有菜之前都先擺出一副俯視挑剔的“品味臉”,一旦菜品稍不合意,對熱情的大廚根本懶得搭理,意為“就你這廚藝還好意思跟我說話?”我很納悶,此人不過出生東北一個小城市,有了點品位為什么就擰巴成“誓與別人劃清界限”的偽上流相?我也很好奇,有品位之前,他在東北都吃的啥呢?如果世界末日來臨美食不再,他會不會是第一個餓死的呢?
在跟著名美食家蔡瀾交談時,我問他,是否因為懂得美食而常常挑剔指責?蔡瀾說:“曾經有過很短暫的時期,我覺得很自滿,但這個時期很快就過去了,而且我現在回想起來感到非常的羞恥。好在我不斷地旅行,看到很多東西遇到很多人,所以我才學到‘謙虛這兩個字?!崩舷壬奶拐\和謙虛讓我敬佩。
其實,身在時尚圈十幾年,我自感時尚所倡導的品位生活對提升生活品質的意義還是很大的,一餐飯、一杯酒、一件衣服,不過是生活中每日接觸的普通事物,但如果我們能夠賦予這些普通事物更多的細節(jié)、更好的品質、更獨特的審美、更豐富的感受,那么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就會因為擁有這些美好的事物而變得不那么粗糙和單調。
但是在追求品味生活的同時,我時刻提醒自己:品位不是一切,它不過是自我和世界美好事物之間的一種私密關系。我們盡可以對自己有要求乃至挑剔,但不應該成為攻擊、挑剔別人的標準,否則我們不過是陷落在物化里。一個真正有品位的人應該是溫暖、悲憫、謙卑的。
世界之廣博,我們所懂得的那一點點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況我之品位不是你之品位。身為時尚人的我,大冬天穿著絲襪出席派對是品位;非時尚圈中人的你,內穿秋褲擠公共汽車也是品位,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偽品位的人常常有細節(jié)有亮點,但是沒有光芒;而真正的品位大家表面上看不出,但你覺得他籠罩在一種光芒里。就好像真正的詩圣其作品渾然天成,難以句摘;而那些讓你記得什么“僧敲還是僧推月下門”的人往往是個詩詞匠人而已。
很喜歡作家馮唐說過的一段話:“物件的確存在高低貴賤。正是知道這些高低貴賤的差別之后,通過勤修苦練意識到,這些差別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物質在不同的時候給我們的同樣細小的快樂和溫暖。只有在這種見識下,才能撿到籃子里就是菜,爛梨也能解渴;才能不強取豪奪,不擰巴,不折騰?!?/p>
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別在品位這棵樹上吊死自己,更別吊死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