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金庸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不是古龍的仁俠仗義、豪放不羈,陳可辛作品中的大俠們少了面容模糊的俠性,多了些個性鮮明的人情。他們更像普通人,面對各自的命運,充滿著選擇與掙扎。
甄子丹飾演的劉金喜在村民們眼中是一個正直、憨厚的普通人,如果那兩個劫匪不出現(xiàn),可能沒人會發(fā)現(xiàn)他曾是七十二地煞二當家唐龍。十年后,當他毅然拒絕回歸組織,選擇為了妻兒而抗爭掙扎,有打斗有殺戮,卻也有了代價和牽掛。于是乎少了幾分俠氣,甄子丹更多地體現(xiàn)了那個“武”字。
金城武飾演的徐百九是個盡職盡責、不得真相誓不罷休的捕快,可他也過于善良,易為情所動,內(nèi)心總在法律與人性中千百次地掙扎。幸好最后,他選擇了相信唐龍,并與之并肩作戰(zhàn)。通觀全片,金城武打斗場面極少,所作所為也都是為了他人,很少顧及到自己。英雄往往是為自己而做,俠士卻通常是為別人而為,這正是全片的“俠”之所在。
俠之大者當然可以為國為民經(jīng)天緯地,但為俠之道,也可以小到僅僅是保護鄉(xiāng)鄰和家庭的平凡的正義感和責任感,關鍵是有所擔當。這或許,正是陳可辛心中所要表達的“武俠”吧。(推薦人: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