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的腳步踏上美國土地之前,對于他的這次國事訪問的評論就日益熱絡。美國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在《紐約時報》上撰文“如何和中國繼續(xù)做朋友”,高調評價此次外交活動是“繼鄧小平30多年前的歷史性訪美以來中美最重要的高層會晤”,他還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再發(fā)布一份“中美聯(lián)合聲明”,構建未來中美交流與合作模式。
在過去幾年里,美國遭受金融危機的重創(chuàng)至今未愈;在過去一年里,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力量的消長,使得這兩個“非敵非友”、既合作又競爭的大國內部對彼此的心態(tài)變得微妙起來。美國“重返亞洲”步伐加快,中國也在相關利益領域堅持自己的主張。中美兩國之間出現近年來少有的復雜局面。布熱津斯基由此憂慮,“兩國進入一種不斷升級的互相妖魔化的狀態(tài)”。
另一位美國外交大佬基辛格也坦言,“我不期盼美中之間的沖突,因為沖突是災難”。為避免出現災難,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的多位中國權威國際問題專家——張?zhí)N嶺、王逸舟、時殷弘、倪峰等一致認為,中美兩國必須重新審視對方,在遵循“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前提下,直面現實,相互調試出一種新型的合作關系來。
具體到中國的外交方針上,王逸舟建議應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和發(fā)展“韜光養(yǎng)晦”戰(zhàn)略,走出一條既有別中國傳統(tǒng)又有別于西方實力至上的新路來,以應對已經變化了的世界格局,提升中國軟實力和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