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孟晉
迪倫的嗓門很粗,毫無早期那種滄桑感,沒有多余的幻想,在詩人和搖滾人之間,在中國的演唱會的兩個90分鐘里他更靠近后者
鮑勃·迪倫在上海演唱會上只對觀眾說了一句:“謝謝,粉絲們?!彼^戴一頂非常時髦的西部禮帽,搖晃著消瘦的身子,迪倫飛快地掃視過臺下。
這次,迪倫被外國媒體諷刺為“賺錢機器”。這些他早已習慣,在當年他投奔紐約現(xiàn)代民謠的那一刻,就意識到世人的惡劣心態(tài),于是他選擇了不合作,作為一種斗爭方式。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非主流文化狂潮中,他始終站在最前列。也許,沒有人再提及他和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的關系,后者一度統(tǒng)治著的藝術領域,迪倫是側身而行。在他的音樂、詩歌、藝術和文化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但最后他獨創(chuàng)了迪倫式的“抗議民謠”。
迪倫有一種無人能敵的文學天賦,而且可以當作有配樂的檄文來看待,當然他身上的敏感氣質(zhì)使他每一張唱片里的歌曲分擔著不同的意味。從拿出古老的謀殺案,到荒誕地給已故的肯尼迪總統(tǒng)打電話,迪倫就是這樣把簡單的寓意放大到無限。
從迅速崛起,到如日中天,歷史留給迪倫只有短短的五六年時間。
很少有人意識到,之后,他是在孤獨而敏感的獨處生活中,壓制著所有的曲解和被遺棄感。從一個早熟的抗議歌者,到躲避嬉皮士的失敗感而抽身離去的社會觀察者,迪倫長期遠離喧囂的中心,更像一個咄咄逼人的隱士在歌中堆放錯綜復雜的人生寓言。
他的敘事民謠,也發(fā)展成了藍調(diào)、鄉(xiāng)村、搖滾,乃至福音音樂的多變體。
這是一個無比苛刻的人,他內(nèi)心很緊張,即使面對媒體的嬉笑怒罵,或者故意神秘感十足,也無法掩蓋迪倫最真實的一面:性格里乖張的成分總是冒上來,他只能是一個和自己搏斗掙扎的人。
他一輩子都在思考著什么,他喪失的不是沉重的深度,而是身體的衰老。
讓我們回到現(xiàn)場,不得不說,他控制力極強。
非常簡潔的舞美,鮑勃·迪倫的身軀一直被投影到幕布上,像在一個歸來的西部英雄的帳篷中。迪倫今晚的嗓門很大聲且粗,毫無早期那種滄桑感,沒有多余的幻想,在詩人和搖滾人之間,這90分鐘他更靠近后者。
除了《瘦子之歌》《瞎子威廉·麥肯泰爾》是濃郁的藍調(diào)之外,迪倫式的自我改造讓那些重新編曲的名作幾乎都面目全非。
他一刻不停地變化。
這次巡演的候選曲目多達60首,意味著每一場都有不同的曲目單,上海和北京相同的是,都用專輯《慢車開來》里的《Gonna Change My Way of Thinking》開場,“我將改變我思考的方式,我要建立不同的尺度,”這就是他的人生。迪倫的嗓音儼然是一個西方邪惡歌謠里的魔鬼,而他的口琴更是一個不歸者的風中回聲。當上海演唱會第二首曲子《別多想,一切都好》響起,我被他的口琴完全震懾到了。這里面有一種溫暖感,它透視出一個堅定、頑強而兇狠的男人的徘徊。
迪倫式的敘事方式是他的內(nèi)核,在現(xiàn)場他依然嘮叨不停地講述著民間傳奇、社會問題和現(xiàn)代史詩的某個古怪注釋。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他晦澀的全部。甚至,有人敗壞他是三流詩人,如果你認真讀過他的歌詞,就知道他的感受是非凡的,尤其對人性洞察的那一面。
迪倫令我很吃驚,這是和滾石樂隊上海演唱會同等完美的。在這一晚,我們聆聽到了一個貌似衰老而仍然年輕的心。這個在命運轉折點上不肯低頭的男人,一輩子都沒改變他的喜好:對力量的酷愛,對小人物的悲憫,對西部硬漢的崇拜,對罪惡世界的蔑視。
除非你背得出他所有的幾百首曲子,否則對于他千變?nèi)f化的演繹,你真的很難辨認。自以為對他歌曲很熟的我,當場只聽出了10首。尤其被他的《荒蕪之路》和《瘦子之歌》穿越了,他的現(xiàn)場加長版不斷地延長著我們的感動。
迪倫最厲害的一招是,他對你的人生征途有鼓舞的力量,這是在現(xiàn)場最能達到的,除非你真的沒有感悟力。男人尤其應該這樣,活得真實而坦白。他返場唱了《像一塊滾石》和《永遠年輕》。“永遠年輕,愿你變得很正直,愿你變得很真實?!?/p>
很多人都感動得哭了。
“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它不僅不受上帝的主宰,也不被魔鬼所控制?!边@是迪倫回憶錄第一卷里最后一句話,也是他現(xiàn)場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