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蓮
洪洞大槐樹已經(jīng)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成為眾多華人對家族綿延的共同記憶
火車哐當哐當?shù)乜拷槎窜囌緯r,車廂里一陣騷動,有人熱心地指著窗外說:“看,那就是大槐樹?!睂τ诓贿h千里專門來看一棵樹,年輕人往往覺得好笑,而年長者會語重心長地教導:“那可是祖先的故鄉(xiāng),是尋根祭祖的地兒?!?/p>
點點綠意妝綴的如傘樹冠,兀自在寒風里搖曳,鉛灰色的樹干顯得格外粗壯。在火車上就能看到的這棵樹,其實是用水泥和樹脂澆筑而成,它在洪洞古大槐樹的不遠處,和后者一起坐落在洪洞縣城古槐北路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里。
洪洞古大槐樹處,是明初50年大規(guī)模移民運動的集散地,被億萬華夏子孫視為“老家的象征”。那棵漢植大槐樹連同當年的廣濟寺,早被汾水沖毀,僅有民國初年的碑文明示“古大槐樹處”。
但大槐樹下尋根問祖的腳印,卻越來越頻密。
共同的祖地
眼看就要過年了,范忠義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把祭祖融入春節(jié),讓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也熱鬧起來。
范忠義是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他在1996年12月接手了當時還是事業(yè)單位的洪洞縣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從那時起,他就親眼目睹了每年來祭拜大槐樹的人從十幾萬人,到二十幾萬人,再到三十幾萬人的突破。
不過,作為億萬華人心目中的祖先根脈,范忠義認為這些數(shù)字并不算多。他希望,到2015年底時,來祭拜大槐樹的能超過70萬人次?!耙泼窈笠釋じ雷娴脑竿浅4?,對老祖宗的虔誠意識非常強烈?!狈吨伊x說,“我們作為老家的人,有義務給他們提供一個(祭祖)場所?!?/p>
對這種尋根問祖需求有感知的,不只是當?shù)卣蚍吨伊x所在的公司,當?shù)厝嗽缇土曇詾槌?。這些年,經(jīng)常有外地人在洪洞出沒,他們操著山東音、帶著江蘇腔、甩著河北調(diào)、說著河南話,甚至分不清到底是哪國語言。對他們而言,洪洞大槐樹已經(jīng)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成為很多華人對家族來源的共同記憶。
洪洞縣志辦主任張青,在將近30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明初洪武至永樂的50年間,從洪洞大槐樹下出發(fā)的移民始祖至少涉及到1230個姓氏,其中政府組織的移民運動就有18次,涉及到漢、蒙、回、滿四大民族。
這些直接移民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天津、陜西、安徽、江蘇、甘肅、寧夏、廣西、湖北、山西等18個?。ㄊ校﹨^(qū),600多個縣。而后經(jīng)過歷代轉(zhuǎn)遷,大槐樹的移民又遍及全國乃至海外,“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后代”。張青進而認為:“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無論從時間上,從地域范圍上,從組織規(guī)模上來說,無疑是中國移民史上的頂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四次移民,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p>
這并非張青的一家之言,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在為1991年1月出版的《山西移民史》作序時,就曾寫到:“在中國移民史上輻射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移民發(fā)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樹了?!?/p>
盡管有眾多移民后裔如此精確地把祖地確定在一棵樹附近,而且演繹頗多,但實際并無正史記載可供資鑒,可以確知的是,在幾百年的歷史演進中,“洪洞大槐樹”成為很多華人(尤其中國北方省份)的共同身份認同。正如流傳已久的民諺:“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p>
心系大槐樹
馮張村的張覺敏,是當?shù)匾患覈鵂I造紙廠的退休工人,他像往年一樣并不急著置辦年貨,就連堂屋的神祗也卷得嚴嚴實實。但與以往過年不同,他現(xiàn)在多了對江蘇豐縣的牽掛。1月21日早上,他向記者展示自家珍藏的兩本家譜時還忍不住感嘆:“人家比我們記載的詳細多了?!?/p>
張覺敏今年62歲,掌管著馮張村張氏家譜。他所稱的“人家”,指的是2008年3月18日早上,他迎來的從江蘇豐縣過來尋根的張大彪等張氏家族11人。張覺敏仔細考查對方1770年修的張氏家譜,并與自家1938年續(xù)修的家譜對照后發(fā)現(xiàn),二者記載的方位、距離和遷移時間正好一致,進而確定兩地張姓本是一家人。
對于張大彪等人回來尋根,張覺敏并不意外。他從小就知道張氏族人早年移民外遷的傳說,他家珍藏的家譜也記載著,先祖在明朝初年已經(jīng)遷出過半,主要遷往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張覺敏得知,張大彪等人到達洪洞后,尋根祭祖的第一站就是大槐樹。他們先在大槐樹尋根祭祖有限公司查資料找線索,而后根據(jù)洪洞張姓居住點資料和新老地圖一一下鄉(xiāng)考證。由于家譜記載非常詳細,甚至具體到“山西省洪洞縣縣城南十三里許”,張氏最終成功找到同根本家。
“雙方非常高興,激動萬分。”在張覺敏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可以看出,這次尋根成功讓張大彪等人圓了多年的心愿:“六百多年的愿望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卻了歷代列祖列宗及族眾一片懷念故土的心。”
隨即,豐縣張氏與馮張村張氏以同根同祖之親進行祭祀,并從始祖墳取根土帶回豐縣歡口鎮(zhèn)水坑洼村張氏家祠供奉。
像張氏家族這樣回到洪洞尋根的,并非特例。2002年10月1日,江蘇豐縣劉家營劉氏家族的三位老人,隨身帶著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修的劉氏家譜來到大槐樹。他們期望能夠在洪洞找到同宗,把家譜的源頭續(xù)上。盡管遍訪洪洞相關的劉氏家族,他們也沒能找到有直接聯(lián)系的線索,最后只是推斷出與縣城一家擁有木質(zhì)譜系圖的劉氏家族可能存在關聯(lián)。
盡管尋根者眾多,更多的人只能回來看看大槐樹。1994年春天,一位在泰國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老人,帶著全家老小來到洪洞大槐樹下,全家在大槐樹下合影后,老人讓孩子們從槐樹上折下一小枝,夾在隨身攜帶的相冊里。1995年8月,3名多年旅居馬來西亞的華僑專程趕到洪洞縣,共同為大槐樹獻上了一只大花籃。
當?shù)厝硕贾溃@些年回來尋根的人越來越密集了。洪洞縣志辦主任張青,從1982年參加工作起就不斷接到全國各地寄來的信件。他們紛紛講述當?shù)亓鱾鞯拇蠡睒鋫髡f,甚至懇請協(xié)助查找他們先祖生活的村莊,“每個月都有好幾十封信?!?月21日上午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張青特意關掉手機:“每天都有好多電話從全國各地打進來問這問那。”
成功找到同根本家的江蘇張氏,一直和張覺敏保持聯(lián)系,偶爾還會電話相互問候。2009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江蘇豐縣張氏家族舉行宗親祭祀大典。張覺敏應邀前往參加,雙方約定每3年共同祭拜一次:“就是為了追溯歷史,紀念始祖及列祖列宗,教育子孫后代不忘祖先!”
然而,對于更多的移民后裔來說,老家或許就只是一棵大槐樹。
春節(jié)的心事
農(nóng)歷臘月十六這天,偌大的大槐樹祭祖園里游客不多。穿著一身西裝的范忠義,正在辦公室里等待從北京來的旅游規(guī)劃專家:“下一步我們將要計劃實施三期工程,就是在祭祖園的后門,計劃搞3000畝地,投資3000億,搞成大明風情園?!?/p>
為了發(fā)展旅游業(yè),2005年時,大槐樹公園由事業(yè)單位改制成企業(yè)。“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融資,企業(yè)的融資渠道快一些、活一些。”
范忠義并不避諱移民后裔回來尋根問祖所能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但春節(jié)并非尋根祭祖的高峰期。為了吸引游客,范忠義和同事特意策劃了一個以祭祖為主題的許愿卡活動,他甚至打算,在正月初一各家各戶拜神祗敬祖宗的時候,要帶領員工在古大槐樹處舉行一個內(nèi)部祭奠儀式。
根據(jù)當?shù)亓曀?,祭拜人需要先凈手正冠,然后敬香叩拜,并敬獻年饃、餃子、水果、酒、帛等貢品,同時鳴炮。在尋常人家里,除了祖宗牌位或神祗外,正月初一需要祭拜的還有天地爺、財神爺、灶君爺、菩薩和門神等,貢品也隨祭拜對象不同而各異。
但是許多年輕人已經(jīng)不太清楚這些祭拜儀式,尤其在城市里,春節(jié)和平日的界限已經(jīng)越來越模糊。
“年味淡薄了,沒有年文化了?!闭f起日益寡淡的春節(jié)氛圍,69歲的樊端生不停地搖頭。這位文學藝術愛好者,同時還寫得一手好書法,他已經(jīng)買好了足夠?qū)?00副春聯(lián)的玫紅紙:“親戚朋友鄰居的,我全包了?!逼鋵?,洪洞縣城街頭巷尾的鋪面上,此時已有春聯(lián)福字在賣了。但在樊端生看來,買的沒意思,“誰家的春聯(lián)就應該寫誰(家)的事兒?!?/p>
洪洞的春節(jié)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二十三過小年,要吃餃子;二十四打掃房屋;然后是趕集、買年畫,寫對子,做年食子,等等。
“特別是年三十,貼對子掃院子炸餡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比缃裢诵菰诩业姆松旌屠习槭刂帐幨幍拇蠓孔?,格外想念闔家團圓的過年氛圍:“過年本來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是團結、歡樂、和諧的節(jié)日,現(xiàn)在很多就省略了?!?/p>
春節(jié)不僅是親人團聚的重要日子,也是祭拜祖宗強化家族人倫關系的一種儀式?!鞍菽昃褪羌雷妗!痹诜松挠洃浝?,正月初一,孩子起床要先給自己家里的大人拜年,然后家里大人和小孩一起到祖宗牌位和神祗前磕頭。與“大槐樹”不同,“這個祖是可以看到的祖,可能是五輩祖六輩祖或者十輩祖?!狈松f,“尤其是才過門的新媳婦,必須要在初一拜神祗,然后拜父母?!?/p>
拜神祗前,一般還要先給家里供奉的各路神仙“獻點兒”(貢品)。祭拜對象不同,貢品也各異:用寓意全家高壽的“糕”和寓意順心的“松疙瘩”拜天地爺,用寓意招財進寶的“財籃”敬財神爺,用“灶山”敬灶君,用“兔兒”敬土地爺。
根據(jù)傳統(tǒng),洪洞人拜年需要遵循的禮數(shù)是:初一在自己家里和村里,給本家族拜年;初二未成年的男子給姥姥舅舅等拜年;初三結了婚的男性則要去丈母娘家拜年;初四給姨姑拜年,初五不能出門,初六七看親戚。
“然后就開始鬧社火過十五,敲鑼鼓、舞獅子、耍龍燈?!狈松貞浺郧斑^年時候的光景,不時比劃著:“開始先在村子里鬧,再到鄉(xiāng)里、縣里,還要到市里、地區(qū)上去鬧?!?/p>
不過,很多事情都變了。不到臘月二十,樊端生家已經(jīng)開始大掃除了,他還準備了過年可能會用到的小米、黃豆和綠豆。寒假到了,孫子們也都住過來了,但兒子女兒并不跟他一起過年。
在這移民尋根之地,春節(jié)之際,樊端生感受到的卻是親人遠隔的孤單。
對此,洪洞縣文化館館長王春亮還是抱有期望。他希望在根土文化深厚的洪洞,人們能夠更珍視傳統(tǒng),讓這些傳統(tǒng)改變春節(jié)的落寞。
眼下,王春亮正趕著在放假前安排好春節(jié)期間的文藝表演活動。除了當?shù)氐膫鹘y(tǒng)節(jié)目外,王春亮還想邀請一些周邊縣市的特色節(jié)目,比如寓意求水的“背冰”。
“年前主要是拿方案,文化館的人下去摸底,初三、初四開始啟動,初六時所有節(jié)目都要全部啟動。”大部分是成熟項目,王春亮并不擔心,4月上旬的尋根祭祖節(jié)則讓他感覺責任重大:“參加的人多,活動也多,正月十五就要開始排練?!?/p>
對于活動的舉辦,王春亮早已駕輕就熟,但何時讓春節(jié)再有他心目中的樣貌,他卻沒有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