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榜 美國《時代》(5月2日) 《時代》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不一定是最有權或最有錢的,而是有想法有行動,對民眾產(chǎn)生實際影響力的。他們可以是藝術家和研究者,也可以是行業(yè)巨頭或政界領袖。Facebook首席執(zhí)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和谷歌首席執(zhí)行官拉里·佩奇等人榜上有名,新浪CEO曹國偉也因新浪微博的影響力,躋身這一榜單中。
阿拉伯新革命 美國《外交事務》(5月~6月)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等國的民主運動,并不是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交媒體的功勞。阿拉伯世界新革命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運動為什么及如何與各國不同的政治態(tài)勢產(chǎn)生共鳴。這些國家的民主運動走上不同道路,是因不同的歷史和文化所致。因此,華盛頓如果想?yún)⑴c塑造革命成果,就必須掌握這些因素。
哪里出錯了 英國《經(jīng)濟學人》(4月23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將再次以巨額預算窟窿結束本財年。有人指責該州管理者,但真正的問題在于過于強大的直選式民主體制,市民直接參與立法活動導致了混亂。許多公投提議不僅制約了稅收,而且還制約了正常開支,讓整個加州更難平衡財政預算。這種情形是加州的悲劇,但其影響超出了加州本身。全美約半數(shù)的州和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某種形式上采取了直選式民主制度。想要糾正問題,就必須讓直選式民主轉回到安全閥的作用上,而不是以之來調節(jié)所有社會關系。公投提議進入立法程序應受到更嚴格的約束,而且其表述應更加言簡意賅,讓選民易懂。它們應清楚表明,由此帶來的代價是怎樣的,所需的資金來自何處。如獲通過,立法機構必須擁有對這些議案進行修改的權力。這些做法也會成為推行全民公決的良好法則。
被閹割的“東電” 日本《要素》月刊
(2011年5月) 東京電力公司發(fā)生了“海上切爾諾貝利”事件,很多歐美國家質疑日本會不會再制造一個“水俁事件”。也許今后日本的核電只能等死,或者完全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管理。日本正處于“第二次戰(zhàn)敗”。4月希拉里·克林頓走下飛機的時候,很多日本人將她與1945年從飛機上走下來的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等同起來。
上帝的反叛者 德國《明鏡》周刊(4月24日) 今年的復活節(jié)向人們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問題:各各他山上埋葬的是不是一位反叛者?學者開始重新審視耶穌。當耶穌傳授教義時,巴勒斯坦爆發(fā)了反抗羅馬、爭取自由的斗爭。那么,耶穌是否主張暴力呢?耶穌的其人其事以及其教義和影響,包括他的宗教唯上的態(tài)度一直備受爭議。耶穌是一個反叛者嗎?
阿蘭·德龍生命中的女人 法國《巴黎競賽畫報》(4月20日) 法國最著名的演員之一阿蘭·德龍最近出版了畫冊《我生命中的女人》,發(fā)表了一組從未公開過的照片,并回憶了在他生命中留下過痕跡的女人們:母親、唯一的妻子、紅顏知己、一生至交等。對于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現(xiàn)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女人是他演藝事業(yè)的好搭檔、他的女兒阿努什卡·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