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靜
陸地上有一百四十八種大型食草野生哺乳動物,最后只有十四種通過人類的試驗(yàn),成為家畜,而且清一色都出現(xiàn)在歐亞大陸。
這是飯桌上一直最富爭議的問題——是非洲或者美洲的人更笨嗎?為什么歐亞大陸的馬能夠馴化,但斑馬就不能呢?為什么我們能馴養(yǎng)出綿羊,但美洲土著不能把他們的加拿大盤羊馴一馴呢?非洲人哪兒都是河馬,怎么沒見有人用它犁地呢?十七世紀(jì)馬從歐洲人定居地逃出來,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印第安人就興高采烈地騎著它打獵了,那他們之前干嘛去了?
賈雷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yùn)》里的解釋是:這是安娜·卡列尼娜原則——馴養(yǎng)的動物都是一樣的,沒馴成的各有各的不同。全世界得到馴化的野生動物都必須同時具備以下特點(diǎn),少了哪個都不成。
這幾個原則看了讓人挺感慨:
不能吃太多
不能太挑食,你吃得比主人還多、還好,養(yǎng)你干嘛?所以像樹袋熊這樣比較挑食嬌貴的就不行。
得長得快
人天天要吃肉擠扔呢。這樣就把大猩猩和大象排除了,雖然它們都吃素,絕對不挑食,身上肉也多,但誰有耐心用十五年時間等它們長大?
能被安排繁殖
有的動物不喜歡在眾目睽睽下性交,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對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興趣強(qiáng)烈,想馴化它。印度有個皇帝養(yǎng)過一千頭,全是從野外捉來的,想讓它在圈養(yǎng)中繁殖幾乎是不可能的。幾個獵豹兄弟在野外對一頭雌性的追逐要花好幾天,它們需要這種粗魯?shù)?,長距離的求愛,不是在籠子里被策劃的程式。
南美小羊駝是安第斯山脈的一種野駱駝,它的毛是獸毛中最細(xì)最輕的,雖然有金錢和名聲的刺激,但所有想圈養(yǎng)繁殖它的嘗試都失敗了,就是因?yàn)樗枰L時間的復(fù)雜的求偶程式,這在圈養(yǎng)中做不到,而且它們需要分開的睡眠區(qū)。印加人只能把它趕進(jìn)圍欄后,剪完毛就放它走。
乖
不乖的,如非洲野牛,很快就長到一噸,臀大肉沉,愛過群居生活,它跟河馬一樣,其實(shí)挺適合當(dāng)農(nóng)家的大牲口的,如果不是因?yàn)樗麄兠磕隁⒌娜吮泉{子還多的話。
倒霉的非洲人費(fèi)勁地讓斑馬學(xué)著拉馬車,但只要它長大一點(diǎn),就比一般馬兇多了。它咬了人是不松口的,被它們咬傷的動物園飼養(yǎng)員比老虎咬傷的還多,想要給它裝上馬鞍或者騎上去比登天還難,它還沒法用套索去套,就算得過套馬冠軍的牛仔也不行——它有個萬無一失的本事,繩套飛過來,它頭一低就躲過去了。
麻木
有一類動物會對被捕獵作出強(qiáng)烈的反應(yīng),神經(jīng)緊張,動作敏捷,立即逃走。
綿羊不到必要是不會逃跑的,但是你試著馴馴瞪羚看?——幾千年來,人們最常抓到的就是它,但從來沒人成功馴化過——它為了逃生能一頭撞死在圍欄上。想放牧它?它一跳就差不多三十英尺,跑起來每小時五十英里。
樂于接受驅(qū)使
幾乎所有已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它們的祖先都生活在群體里,有一種等級結(jié)構(gòu),比如一個野馬群,里頭一匹公馬,六七匹母馬,一些小馬駒,公馬走最前頭,然后是母馬A,后邊跟自己的馬駒娃娃,再后面是母馬B,后邊是它的娃娃……一個支配一個,依此類推。
每個馬都知道自己在馬群中的地位,在幼獸長大時,看到身旁的同伴,就把它牢牢記住。
它們會本能地跟著一個起支配作用的領(lǐng)袖,樂于接受驅(qū)使。
群居動物在擁擠不堪的條件下也能長得不錯,因?yàn)樗鼈冊缇土?xí)慣于生長在密集的群體中了。
相比之下,獨(dú)居的動物不能集中起來放牧,它們沒有把人牢牢記在心上,也不會本能地順從,非洲羚羊是地盤性的,見面就爭斗,犀牛也一樣。北美的加拿大盤羊,很多地方跟咱們綿羊都像,只有一個方面,它們?nèi)鄙僖粋€特點(diǎn)“某些個體對另一些它們承認(rèn)其優(yōu)勢的個體表現(xiàn)順從”。
【選自《新浪·博客》】
題圖 / 麻木 / 埃博拉法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