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斌 章征文 楊龍寶 徐澤利
(江西省九江縣人民醫(yī)院 九江332100)
膽囊結石、膽囊炎屬中醫(yī)學“黃疸、脅痛”等范疇,《千金要方》曰:“左手關上脈陰突者,足厥陰肝經也,痛苦心下堅滿,常兩脅下痛,息忿忿如怒狀,名由肝實熱也?!睂τ谀懩医Y石、膽囊炎的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膽囊切除手術的金標準[1]。由于中老年人主要器官及組織逐漸老化,身體內外生理、心理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應急代償、消化吸收、修復功能及機體抵抗力等都很差,加之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便秘、胃腸功能差等慢性基礎病,當機體受到麻醉、手術和病痛打擊后,術中、術后可能出現各器官的功能異常及并發(fā)癥。雖然腹腔鏡技術現已日趨成熟普及,但腹腔鏡膽囊切除仍存在一定的合并癥[2]。多年實踐證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提高圍手術期安全性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我們對中老年膽囊結石、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采用中西結合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8例患者均為本院2004年1月~2010年5月住院患者,均因急性腹痛、發(fā)熱入院或已確診膽囊結石而無癥狀要求入院LC治療。B超檢查示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膽囊壁增厚程度不一,膽囊增大或萎縮。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5.4±3.8)歲;對照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1±4.0)歲。治療組伴高血壓12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冠心病5例,習慣性便秘5例。對照組伴高血壓11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氣管炎4例,冠心病3例,習慣性便秘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伴發(fā)病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常規(guī)治療 (1)入院后均給予血分析、血型、血電解質、大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凝四項、大小便常規(guī)等檢查,完善心電圖、胸片、肺功能、腹部B超等檢查,必要時行24 h心電圖及心臟彩超檢查。(2)無癥狀膽石癥患者給予低脂普食或半流質飲食,急性膽囊炎疼痛發(fā)作患者給予流質或禁食處理,靜脈補充營養(yǎng)及液體,糾正水、電解質失衡,解痙止痛對癥處理。(3)抗感染治療,無癥狀膽石癥患者術前1 d給予常規(guī)抗生素,急性疼痛發(fā)作患者入院后即給予抗生素處理,適量、適時運用相應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4]。(4)對合并癥予以對癥處理,如:便秘患者術前1 d及手術日清晨給予肥皂水或生理鹽水低壓灌腸處理。
1.2.2 手術治療 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均為入院后72 h內手術,無癥狀膽石癥患者完善術前檢查后擇期手術。手術方法:均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閉合法建立人工氣腹,腹壓9~12 mmHg,在不影響視野情況下,盡可能低壓下完成手術。曾有報道因CO2氣腹引起血流動力學變化及膈肌呼吸運動障礙而致呼吸心跳驟停[5]?!叭住被颉八目住辈僮鳎g中仔細分離、徹底止血、順逆切結合。處理膽囊三角時,用電鉤或分離鉗從膽囊壺腹部后外側開始,先分離膽囊三角后面的腹膜層膽囊-“后三角”(Calot三角的后面)[6]。游離膽囊管及膽囊血管,盡量減少鈦夾數量,切除膽囊后膽囊床,徹底電凝棒止血。治療組3例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對照組2例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手術時間為35~150 min。
1.2.3 圍手術期處理 術前1 d進食產氣少的低蛋白高熱量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持必要的術前睡眠時間。治療組在手術前1~2 d及手術后均給予疏肝柴胡湯加減治療(柴胡10 g,白芍15 g,大黃10 g,茵陳15 g,白術15 g,郁金10 g,太子參15 g,白花蛇舌草 20 g,甘草 10 g,黃芩 15 g),每日 1次,煎取 200 mL,溫服,療程10~12 d。術前腹痛者加枳殼,嘔吐者加姜半夏,黃疸者加龍膽草。對照組不予中醫(yī)藥治療。手術中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術中、術后注意給氧,嚴密監(jiān)測各重要臟器的功能情況,及時處理并發(fā)癥,注意保暖、協助患者咳嗽、翻身,嚴格控制液體量及速度,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等。
1.3 統計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統計分析,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68例中老年膽囊結石、膽囊炎均順利在腹腔鏡下完成膽囊切除,治療組3例溫氏孔部位放置引流管,對照組2例溫氏孔部位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均于48 h左右拔出,兩組手術時間、術后腹腔引流時間及引流量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便秘5例;治療組未發(fā)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便秘等?;颊呶改c功能恢復時間、自主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治療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S)h
表1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S)h
治療組 對照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20.02±6.38 28.62±11.56自主下床活動時間 28.12±3.48 37.41±7.29術后住院時間(d) 3.54±0.85 5.69±1.35
膽為六腑之一,與肝相表里,膽脹為膽腑氣機通降失衡,膽腑利、脾胃健、三焦通。若樞機不運,邪犯少陽,經氣不通則氣滯、熱郁、砂石、濕阻。膽為體之“中清不濁”之府,中醫(yī)外科以“安石”、“排石”辨治[7~8]。腹腔鏡膽囊切除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創(chuàng)傷小、對機體影響小、手術時間短、術后康復快、患者易接受等優(yōu)點,對于中老年患者,圍手術期輔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加快患者康復。黃疸、脅痛在中醫(yī)四診中辨證為虛證,根據“虛則補之”的原則,術前盡早用中藥調理,補氣健脾,或氣血雙補,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和對手術耐受力。柴胡屬少陰經之藥,有利膽、疏肝、理氣、解少陽之效;郁金、白芍有疏肝、止痛之用;柴胡配黃芩可清熱解毒,預防感染,減少抗生素用量及用藥時間,避免抗生素毒副作用;大黃能泄熱、利氣、利膽泌,使邪從二便而出;茵陳、白花蛇舌草能利肝膽之濕熱:諸藥合用,共奏理氣疏肝、通腑瀉下、清利濕熱、排石利膽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自主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復及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值得推廣應用。
[1]馮雪峰,應福明.腹腔鏡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手術時機[J].現代實用醫(yī)學,2008,20(5):352-353
[2]雷海錄,張康泰,陳勇,等.18 72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fā)癥分析及預防處理對策探討[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3(9):79-81
[3]陳志強,毛煒,秦有,等.圍手術期中西醫(yī)結合臨床研究現狀[J].新中醫(yī),2004,36(4):72
[4]劉國禮.我國腹腔鏡外科的現狀-158 620例腹腔鏡手術綜合報告[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1,16(1):562-564
[5]Phillp EH.New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calculiencounter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Problems in General Surgery,1991,8:327-340
[6]張楊,魏尚典,黎有典,等.腹腔鏡困難膽囊切除的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3,8(3):140-141
[7]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168-170
[8]閆振立.辨證治療慢性膽囊炎264例[J].國醫(yī)論壇,2004,3(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