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彬
摘 要:網(wǎng)絡媒體下的新生力量“微博記者”在“微環(huán)境”下扮演著三個重要的角色:消息的把關人、信息的延伸器和輿論的引導者。本文以擁有50多萬粉絲并被稱為 “最有新聞性微博”的著名媒體人閭丘露薇的微博為例,從她為“金庸去世”辟謠、替草根民眾轉發(fā)尋人和求助信息、對“方舟子被打”事件的理性引導三個鮮活例子來分析“微博記者”“微形態(tài)”下的角色。
關鍵詞:閭丘露薇;微博記者;角色
閭丘露薇,既是著名的鳳凰衛(wèi)視媒體記者,也是最早活躍在微博上的公民記者。她的微博被稱為“最有新聞性的微博”,關注她的粉絲現(xiàn)已超過50萬,她發(fā)的微博數(shù)量至今也有4000多篇。微博,既是博客的華麗轉身,也是twitter的推廣產(chǎn)品,以“微”見“廣”,見“微”知“著”,“微”聚成“強”,實現(xiàn)了“用140個字符實現(xiàn)改變世界”的“微博夢”。剛過去的2010更是見證了中國網(wǎng)絡媒體形態(tài)演化過程中的“微博年”。微博是隨著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而逐漸開放,給草根民眾一個暢所欲言和體驗“人人都是記者”的平臺,同時也給傳統(tǒng)媒介增加了一個獲取信息和聲音的新“頻道”。有著專業(yè)新聞素養(yǎng)的紙媒記者也開始登上“微博”這個大舞臺,點擊“發(fā)布”來進一步推動輿論的平民化和大眾化。
即使是在“微博”這個私媒體的環(huán)境下,“微博記者”扮演的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的。筆者模仿企業(yè)內部分析法SWOT來解讀微博記者的角色: STRENGTHS:“微博記者”充當“意見領袖”;告知民眾真相(報道中不能寫的內容可以在微博里告知讀者須知的內容);迅速、廣泛傳播草根發(fā)布的消息包括尋人或求助信息。WEAKNESS:轉發(fā)錯誤信息導致大面積誤傳,輿論導向錯誤或偏激易誤導粉絲;提前泄露信息,失去獨家性OPPORTUNITIES:增加新聞線索,聽到更多聲音,及時了解信息;被視為意見領袖者,強大的粉絲團體擴大自身影響力。THREATS:轉發(fā)假信息,影響所在媒體公信力。從SWOT分析法中,筆者提煉出“微博記者”的三大重要角色:一是消息的把關人;二是信息的延伸器;三是輿論的引導者。
一、消息的把關人
(一)從傳統(tǒng)媒介到微博環(huán)境來理解“把關人”的概念
很久以前,約瑟夫?普利策就說過:“新聞記者是國家之船的駕駛臺上的瞭望者。”、“他堅守崗位,為信任他的人們的安全和幸福守望。”不管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還是在虛擬的網(wǎng)絡里,記者都不會忘記自己與生俱來的重要職責——新聞真實性的“把關人”。
“把關人”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提出來的,他指出:“信息總是沿著包含有‘門區(qū)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里,或是根據(jù)公正無私的規(guī)定,或是根據(jù)‘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xù)在渠道里流動做出決定?!焙髞?,傳播學者懷特把這一概念引入到新聞傳播里。包括記者在內的大眾傳播媒介內部的工作人員需在信息與公眾見面前對所有信息進行過濾或篩選,他們便是信息傳播的“把關人”。
在傳統(tǒng)媒介中,把關人又有雙重角色。他們既是權利的擁有者,同時也是新聞真實性的捍衛(wèi)者。而在網(wǎng)絡媒體上,大眾傳媒組織享有的“特權”,也開始被廣大公眾享有。傳統(tǒng)的公共傳播資源由大眾傳媒獨享,但網(wǎng)絡作為一種公共傳播資源,卻可以為任何上網(wǎng)的人所利用。技術的發(fā)展,也使得新聞采訪、制作及發(fā)布所需要的設備與成本等有了很大的變化。一些人形象地稱之為“門檻低了”。這時,在淡化把關人權利的同時也在強調記者在網(wǎng)絡上幫助讀者辨別真?zhèn)涡畔⒌谋匾浴S谑?,微博記者應運而生,他們不僅是信息的傳播和接受者,與此同時,他們還堅守著自己“把關人”的使命。
(二)從閭丘露薇為“金庸去世”辟謠來思考把關人的作用
據(jù)華龍娛樂12月6日21時訊,當晚8時,一則“金庸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于今日19點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yī)院去世”的消息在網(wǎng)上流傳,引發(fā)網(wǎng)友關注。晚8時30分許,香港鳳凰衛(wèi)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在其個人微博上稱“金庸去世”是假消息。閭丘露薇稱,金庸12月3日剛出席過某大學榮譽博士頒授儀式,另外,香港沒有“圣瑪利亞醫(yī)院”。
曾在微博上鬧得很火的“金庸去世”假消息被閭丘露薇通過微博發(fā)文為金庸辟謠,并指責造謠者不專業(yè)。2010年12月6日20點41分,閭丘露薇通過iPad客戶端在微博上證實“金庸去世”是“假消息,金庸昨天剛出席樹仁大學榮譽博士頒授儀式。另外,香港沒有這家醫(yī)院,造謠者也太不專業(yè)。其實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就知道了。//@慕容雪村: 同求證。”
爾后,轉發(fā)此消息的網(wǎng)友有991位,評論此消息的網(wǎng)友有375位。其中微博名為“customize2010” 的用手機發(fā)評論說:“轉發(fā)此微博,知情人士為大家說明?!绷硪晃蛔苑Q“隔壁小伙兒”的評論說:“閭丘姐,看來我們又上當了?!边€有一位叫“佳期不再”的網(wǎng)友表示:“感謝閭丘小姐為辟謠做貢獻。造謠可恥。MD,剛嚇的我心咯噔一下。”
閭丘露薇作為知名媒體人,在受眾心中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和依賴度。尤其在這種難辨真?zhèn)涡畔⒍淮罅哭D發(fā)的情況下,更需要有媒體人出來告訴受眾信息的真假。這既是媒體人的社會責任,也是媒體人作為“把關者”的角色要求。
(三)從微博媒體人“落馬”來思考“把關人”的重要性
由于微博的短消息雖僅是信息,而非事實或新聞,但它卻常以新聞的模樣出現(xiàn)而“被真實”。就連同樣作為“把關人”的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也未能識破假新聞的“外套”,未經(jīng)核實就轉發(fā)了“金庸去世”的假消息,導致習慣于信任主流媒體的受眾紛紛轉發(fā)并信以為真。中國新聞周刊擁有超過35萬的粉絲,一旦此“把關人”發(fā)布假新聞,不僅在受眾間造成惡劣反響,也有損自己媒體單位的公信力。“金庸被去世”的當天深夜,《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新媒體總編輯劉新宇通過新浪微博,承認“編輯未作任何核實草率轉發(fā)。這暴露了該編輯缺乏應有的新聞素養(yǎng),也暴露了我們管理上的漏洞”,并“代表周刊新媒體真誠接受大家批評,力求以此為戒”。第二天上午,劉新宇提出辭去《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新媒體總編輯職務,當天下午獲準。一則微博的轉發(fā)引起一位“把關人”丟了烏紗帽,同時“金庸去世”擠進“2011年十大假新聞”第十位,給微博記者留下鮮活的教訓。隨后,杭州日報集團還特地趕在春節(jié)前召開“杜絕虛假報道 增強社會責任”專項教育活動動員會。會上,“金庸去世”假新聞再次被提到,作為“媒體人犯錯”來提醒“媒體人”要“堅決維護新聞真實性”的一個典型案例。相比中國新聞周刊“把關人”的失職,閭丘露薇不僅用微博有說服力地糾正了錯誤信息,而且維護了新聞的真實性,演繹了“把關人”的重要角色。閭丘露薇作為微博記者在網(wǎng)絡上不但為自己也為鳳凰衛(wèi)視建立了不同凡響的公信力,同時讓人們意識到微博記者擁有大量的粉絲,那些粉絲大軍就好比是自己忠實的讀者,在網(wǎng)絡上他們依靠微博記者來告訴他們信息的真假以便獲取真實信息。 因此,微博記者更有必要做好新聞的“把關人”,他們的這一角色在微博泛濫的信息時代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信息的延伸器
(一)“媒介即訊息”理論在微環(huán)境下的應用
在傳統(tǒng)媒介時代,人們僅僅把媒介視為信息的載體,認為媒介本身并不重要,而是“內容為王”起主導作用。然而麥克盧漢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大膽顛覆了這一陳見,并提出“媒介即是訊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強調特別是在電子化的時代,媒介對信息有著積極的、能動的、重大的作用。麥克盧漢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里寫道:“所謂媒介即是訊息只不過是說: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chǎn)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他認為,電腦是人的身體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延伸。他認為,人工制品是人類進化的構造成分,這是達爾文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麥克盧漢說:“人的技術是人身上最富有人性的東西?!薄拔艺J為技術是我們身體和官能的延伸”“為了對付各種環(huán)境,需要放大人體的力量,于是就產(chǎn)生了身體的延伸。”微博是繼博客之后承載人們行為的積極催生者。以秒計算的傳播速度,信息的覆蓋面、流通性和自由度延伸了人所不能達到的尺度。
2010年8月8日凌晨,第一個向外界發(fā)布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消息的就是來自微博上一條僅19個字的信息;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膠州路大火事件,最先也是由微博發(fā)出。此外,公益的募集方式也因為微博的延伸性而悄然改變。2010年3月底,香港明星梁詠琪在生日當天發(fā)了一條微博,號召大家轉發(fā)“捐贈倡議”,只要被轉發(fā)一次,她就捐出1元,為期3天。到截止日,這條消息在微博上被轉發(fā)了7.5萬次,梁詠琪則向旱區(qū)捐了8萬元。她發(fā)起的轉發(fā)愛心公益活動,造就了微博歷史上的“微公益”新理念。而活躍在微博一線的發(fā)言積極分子姚晨在此前的西南大旱救災時,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捐款給災區(qū)。最后,關注她的粉絲有1308715人,她就湊整為災區(qū)捐款13.1萬元。
內容本身或許并不吸引人,但傳播內容的方式抓住了受眾的眼球,在一傳千、千傳萬的轉發(fā)下實踐了“媒介即訊息”的理論。因為媒介的“內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鮮美的肉,破門而入的竊賊用它來渙散看門狗的注意力。媒介的影響之所以非常強烈,恰恰是另一種媒介變成了它的“內容”。
(二)微博記者讓淹沒的草根聲音得以延伸
在微博上,雖然“人人都是記者”。但畢竟草根的聲音通過少量的粉絲很難以秒刷新的速度傳播出去,他們需要一個擴聲器,即信息的延伸器。這個延伸器不僅需要擁有大量粉絲支持,而且要在受眾間有一定的公信力,能在海量信息里辨別真?zhèn)尾⒛苡盟麄兊囊暯莵韨鞑バ畔ⅰ⒅鞒终x。此時,有著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的記者就成了他們放大聲音的延伸器。
1.微博記者傳播的信息在受眾看來可信度強?,F(xiàn)在微博上假信息很多,難辨真?zhèn)?,往往假信息會以訛傳訛在微博上像病毒一樣蔓延,但如果有可信度高的記者們在微博上確認信息后轉載,他們的粉絲中往往也有許多同樣具有高新聞素質的媒體人,再經(jīng)過把關確認信息無誤后轉載,他們的粉絲看見@后跟的都是媒體記者的名字,心里會更傾向于相信此信息的真實性并予以轉載。于是被淹沒的草根們的聲音就通過記者的微博不僅在網(wǎng)絡上引起轟動,也會在現(xiàn)實傳統(tǒng)媒體上引起關注和報道。這樣的社會效應將會像“蝴蝶效應”那樣,在初始條件下微小的一則草根信息通過微博記者的確認和轉載能引發(fā)整個網(wǎng)絡和紙媒的強烈關注,甚至醞釀成為一篇深度報道。
2.微博記者往往代表輿論的方向,受眾的從眾心理會使他們易于參與其中。記者的微博上轉發(fā)的消息對受眾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新聞性,是受關注和重要的。因為受慣性思維的影響,覺得媒體人的新聞敏感性和專業(yè)素質決定了他們發(fā)布的消息在某種程度上是值得自己關注的內容。大部分人使用微博是為了獲取信息或新聞,他們會選擇主流媒體的記者或知名媒體的官方微博為自己關注的對象,這樣,每天瀏覽下那些記者的微博就能獲取當天重要的一些新聞或那些記者對公眾事件的精辟見解。記者在微博上發(fā)布的信息往往是輿論的焦點,粉絲出于盲目或從眾心理都很有可能會通過轉發(fā)的方式參與到公共話題中去。
3.微博記者能用自己的正義感和使命感,將草根聲音延伸到傳達不到的地方。中國第一位臥底記者,也是中國唯一的一位從海軍陸戰(zhàn)隊走出來的政法記者石野曾說過:“如果把記者手中的筆當作一桿槍,那么,我的每一個文字便是一粒粒子彈,作為一名特殊的持槍者,只要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會為之朝天鳴槍叫好;對社會中的假丑惡,無論條件多么惡劣,處境多么危險,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勇往直前,沖鋒陷陣,將正義的子彈,射向他們罪惡的心臟……” 2010年9月14日,鐘如九的家在一次強拆中支離破碎。16日,鐘家姐妹赴北京求助媒體被圍堵,被迫躲入南昌機場女廁所內,并撥通《新世紀周刊》記者劉長的電話。半小時后,劉長通過微博發(fā)出第一條事關宜黃強拆的消息并呼吁關注。當天上午,這條微博就被轉發(fā)2700多次,超過1000條評論?!而P凰周刊》記者鄧飛也馬上開始用微博進行“昌北機場女廁攻防戰(zhàn)直播”。關注和轉發(fā)的微博網(wǎng)友越來越多,終于在微博記者用“微博”的力量使鐘家姐妹重獲人身自由。
(三)閭丘露薇用微博讓更多受眾聽見“求助聲”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永剛在其《我們的防火墻》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單就個體網(wǎng)民而言,他的每一次點擊、回帖、跟帖、轉帖,其效果都小得可以忽略;他在這樣做時,也未必清楚同類和同伴在哪里。但就是這樣看似無力和孤立的行動,一旦快速聚集起來,孤掌就變成了共鳴,小眾就擴張為大眾,陌生人就組成了聲音嘹亮的行動集團?!?/p>
微博就是這樣一種力量,除了發(fā)布信息、揭黑平反、捐款救災。微博還在尋人方面證實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論。
也許很多人都有在QQ群里轉發(fā)各種尋人信息的經(jīng)歷,但微環(huán)境下卻有一種比QQ群傳染力更強,影響更大的媒介介質——微博,它也開始通過“微博記者”等“領軍人物”發(fā)揮強有力的延伸器作用。
2010年9月2日,閭丘露薇在看到一則尋人啟事并經(jīng)仔細確認信息屬實后用iPhone轉發(fā)了這則尋人啟事:
“董崇飛: 【尋人啟事:黃玉政,9歲,2010年8月31日下午3時在杭州市崇賢鎮(zhèn)向康小區(qū)走失,走時上衣穿綠色襯衫,下穿黑色短褲,腳穿黑色拖鞋,騎一輛小自行車,耳上帶有助聽器,略有失聰。聯(lián)系人:黃金應 13071815075?!?/p>
閭丘露薇在尋人啟事的開頭還寫了“我也和黃先生電話確認了一下,他說到現(xiàn)在還沒有消息,希望轉發(fā)能夠幫助他得到一些線索”。閭丘露薇的這句話表示此信息她是已經(jīng)確認過并希望網(wǎng)友轉發(fā)予以幫助。
隨后,各大媒體眾多名人以及普通網(wǎng)民的微博客也開始加入到尋人的行列中,他們積極轉發(fā)此消息。無數(shù)的@后面除了媒體人的名字、主流媒體的名字、明星的名字,還有普通人的名字。
“@黃健翔@閭丘露薇@青年時報@杭州日報@都市快報@浙江衛(wèi)視@ 夜班工人丙@管藝@駱新@陳法蓉@郭晏平@長平@蔡文勝……@任志強@東方早報@揚子晚報@現(xiàn)代快報@阿丘@CCTV周洲@寧財神@南都周刊……”
閭丘露薇擁有50多萬粉絲大軍,在她證實消息屬實轉發(fā)后6小時左右,她的微博上又增加了好幾條孩子已找到的好消息:“@董崇飛:喜訊!剛才(9月2日晚上21:20)黃玉政的父親打來電話,說警方剛通知他孩子找到了!在一個收容站里。現(xiàn)在他們正在趕往。他對大家表示非常的感謝!俺也謝謝大家了!”
還有許多粉絲表示“太好了”的評論:“太好了/@南希:謝天謝地 //@陳泰然:大喜訊!//@董崇飛:【喜訊!喜訊??!請趕緊轉告每位愛心轉發(fā)者??!】剛才(9月2日晚上21:20)黃玉政的父親從當?shù)卮騺黼娫?,說警方剛通知他孩子找到了!在一個收容站里?,F(xiàn)在他們正在趕往~見到孩子以后會給我回訊??!”
后來,都市快報對“微博創(chuàng)下的尋人奇跡”做了報道,并在《新浪微博轉發(fā)3000余條求助信息 2歲半小男孩失而復得》這篇報道的結尾處寫道:“至昨晚9:40,微博轉發(fā)3363條。其中有: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閭丘露薇、楊錦麟,還有伊能靜、歐陽奮強(《紅樓夢》寶玉扮演者)等?!?/p>
在閭丘露薇微博的“關鍵字”里輸入“幫助”、“求助”或“尋人”,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條有關尋求幫助的轉載信息。在玉樹地震發(fā)生后,閭丘露薇就利用自己微博上的影響力,發(fā)動粉絲們轉發(fā)玉樹災區(qū)需要志愿者的信息,延伸玉樹工作者微薄的聲音。閭丘露薇自己的關注里還加了許多其他媒體人士,他們再用他們的微博延伸閭丘露薇轉發(fā)的信息,然后他們的粉絲也會來圍觀和轉發(fā),這樣原本草根微弱的聲音成指數(shù)放大了。由此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微博記者充當了很給力的“信息延伸器”的角色。
“//@微博小秘書:9個月大的嬰兒在地震中失去母親,與家人在寒夜露宿,請救援者幫助這個脆弱的小生命!
@瀟湘晨報 :9個月大嬰兒母親遇難 寒夜睡露天廣場急需帳篷支援 如果您正在趕往災區(qū)或已身在災區(qū),愿意給這個孩子以及家人提供支援,請迅速聯(lián)系瀟湘晨報前方記者方興。聯(lián)系電話是13808474870。http://sinaurl.cn/hE9md 原文轉發(fā)(671)|原文評論(118)
RT @luohanguo: 玉樹州金巴慈善救助會 西寧的聯(lián)系人 馬林 13997125199 希望幫助玉樹的可以聯(lián)系當?shù)豊GO ,青海NGO三川教育促進會,聯(lián)系人朱永忠13897129369,到玉樹救援的朋友有什么需要可在西寧找他
2010-4-14 17:17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fā)(337)|收藏|評論(61)
轉發(fā)微博。
@藍天救援隊 :#青海求助#請緊急轉發(fā):青海省人民醫(yī)院目前需要大量懂玉樹藏語的翻譯,青海省人民醫(yī)院急癥科,有院領導值班。0971-8066293 0971-8066293 ,這一條麻煩緊急發(fā)一下,剛剛收到,需要幫助。 原文轉發(fā)(9412)|原文評論(1681)
2010-4-21 08:46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fā)(180)|收藏|評論(23)
轉發(fā)微博。
@加措活佛-慈愛基金 :#緊急求助# 一 我們急需十個長期年輕的志愿者(至少在玉樹工作二十天),幫我們?yōu)闉膮^(qū)發(fā)放物資等工作。二 如果有在玉樹的基金或機構或團體或企業(yè)等為災民發(fā)放物資缺人手的,請及時和我聯(lián)系,據(jù)知有很多機構或基金缺人手,發(fā)了三天三夜還是在忙碌,我們一直都在幫。微薄力量大,請各位善良的施主幫轉發(fā) 原文轉發(fā)(910)|原文評論(246)
2010-4-20 12:53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fā)(269)|收藏|評論(49)”(摘自閭丘露薇的微博)
閭丘露薇等“微博記者”用自己對信息的判斷能力、對傳播學的專業(yè)知識和人氣的粉絲大團來將被淹沒了的草根聲音延伸到網(wǎng)絡的角角落落,并深刻影響了傳統(tǒng)媒介的議程設置。雖然我們無法評估閭丘露薇等微博記者的貢獻有多大,但他們的微博效應在公益事件中的力量卻是不可否認,他們的“信息延伸器”角色讓草根的聲音不會因為粉絲過少而受限,讓公眾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得以展現(xiàn)。
在閭丘露薇的新書《不分東西》中的《媒體人的品格》里,她曾質疑:“作為一個媒體人,因為自己的努力,以及所在的媒體提供的平臺,用外界衡量的標準來看,自己算是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擁有了影響力之后,又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什么呢?”筆者認為,她已經(jīng)用她的“微博”漂亮地解答了自己的困惑。
三、輿論的引導者
(一)微博輿論社會影響的分析
1.微博輿論的主體——網(wǎng)民。在微博中,主體是注冊了微博并對一件公共事件有著基本相近看法的網(wǎng)民。雖然他們只占了所有網(wǎng)民中的一部分,但他們所產(chǎn)生的社會輿論效果往往能作為民意象征的參考。他們有必要知道輿論全面、客觀的真相,這樣他們能更加理性地反應社會民意的訴求。
2.微博輿論的客體——關注點。關注點,也是我們常說的焦點問題,是微博上轉發(fā)量很大,圍觀者眾多的社會事件或話題。關注點以涉及公共事務的居多,而且關注度也和微博上轉發(fā)與評論的量成正比。如“我爸是李剛”事件、學者怒罷萬載官員飯局(11月1日,著名學者于建嶸在微博上發(fā)帖,將自己前一天在江西萬載與當?shù)毓賳T的飯局閑談曝光??h委書記陳曉平的一句“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這樣干(強拆),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么”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上海大火鮮花寄哀思等,備受微博用戶的關注。
3.微博輿論的本體——意見表達者。微博上的意見表達者有加V字型的和普通草根階層兩種,但意見的表達是同樣開放和自由的。這種“低門檻”的意見表達途徑讓輿論可能會燒錯方向,造成大面積損傷。所以,在微博輿情的火勢下,風向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而掌握這個方向的關鍵在于向網(wǎng)民展現(xiàn)事實客觀、全面的真相,并理性地為受眾分析事實和正確引導輿論,避免網(wǎng)民瞎猜和誤傳造成輿論的失真和誤導。
4.微博輿論的影響——社會性。周立波提出“網(wǎng)絡私糞說”,方舟子卻說“自我感覺太好了,破罐子破摔同網(wǎng)民同糞了”。周立波又在微博上大罵方舟子:“您的心靈和您的聲線一樣的變態(tài)!好好養(yǎng)傷!別折騰了!”方舟子則用微博言辭犀利地回擊道:“洗具,杯具,圍脖馬屁拍得很給力?!?、“私糞,公糞,其實你一直占著茅坑。”
從周立波和方舟子二人的對峙中可見微博雖是“私媒體”,卻是“社會性”的。網(wǎng)民既可以隨時隨地發(fā)布任意信息,但秒為單位的計速傳播方式又會把一些關注度高的問題提升為社會公共事件?;蛘哒f,每個人把自己想發(fā)布的信息拿出來“曬曬”,它有可能就成為一種輿論。這種輿論往往會給社會帶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從輿論監(jiān)督、言論自由方面來說,微博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但虛假信息的病毒式傳播和偏激盲目的受眾心態(tài)又會構成社會穩(wěn)定性的潛在危機。
5.微博輿論的引導——意見領袖。微博里“V”似乎成了公信力的一種象征。微博記者都具有V字型新浪認證,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網(wǎng)民信賴的權威信息發(fā)布者。尤其在微博上熱議問題發(fā)生的早期,網(wǎng)民渴望聽到權威媒體代表快速、透徹、真實的對事件的公開信息傳播和理性判斷。否則,網(wǎng)民會在浩瀚的微博“謠言”中胡亂猜測,不知所措。另一方面,追隨微博記者的粉絲想要傾聽到記者對焦點問題公開全面的聲音,來引導和幫助他們理性和正確認識事件。此時,微博記者既是意見的領導者,也是輿論的引導者。他們在微博上及時、正面地解決網(wǎng)民困惑,并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引導網(wǎng)民全面認識輿論熱點。再通過粉絲的轉發(fā),在“微環(huán)境”下更深遠地影響人們對輿論科學、理性地思考。
(二)微博下的“意見領袖”功能
在傳統(tǒng)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下,媒體為受眾設置議程并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輿論領袖”。而在微博的圈地運動中,它也有自己的“意見領袖”。傳播學意義上的“意見領袖”是指那些活躍在人際傳播中,經(jīng)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有一定個人影響的人物。
“在大眾媒介效果的研究中,‘個人影響的概念擁有如此高的研究地位,以至于它被認為是‘主流的一項基本素質(Gitlin,1978)。雖然這一概念與任何效果都有關系,不過它卻是起源與運動的研究。而媒介形勢環(huán)境及進行勸服與告知的企圖,更容易受到個人接觸的引導,個人接觸因此成為一種影響的來源。個人影響的內在概念非常簡單,它的創(chuàng)始人(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在對1940年美國總統(tǒng)競選活動的研究中如此陳述(Lazarsfeld et al.,1944:151):‘觀念經(jīng)常從廣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見領袖,然后從意見領袖流向不太活躍的人群。”在“微環(huán)境”里,“以專業(yè)知識與發(fā)展人際關系的技巧為基礎的“新階級”也出現(xiàn)了”。他們熟諳個人言論在這個“自媒體”下對公眾的影響力。他們的意見是粉絲們追捧的對象,他們擁有“鐵肩擔道義”的大局意識,深知用理性來正確引導輿論是媒體平臺賦予他們記者職業(yè)操守的微博界定。
從記者的職業(yè)素質角度看,新聞道德自律是每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履行的最基本要求。因為記者在微博里敲進去的每一個字,都是以秒計算在網(wǎng)絡粉絲大軍中傳播的。作為追隨記者的粉絲,他們希望從記者微博里以最快時間獲取新聞。換句話說,他們已經(jīng)把記者的微博看作是他們獲取新聞的手段,而發(fā)微博的記者已在潛意識里成了他們的信托。從這個角度來說,粉絲也有些盲從,需要記者用微博來正確引導。
媒介像探照燈一樣,每天集中光束地不停照著,公眾是通過“傳媒塑造的意象形態(tài)”來認識客觀世界??梢哉f,以前記者的武器是報紙,現(xiàn)在記者的武器多了一樣,是微博。因此,在“微”環(huán)境里,消除受眾的隨機不確定性和引導受眾客觀全面的看待事物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記者微博里的表態(tài)觀點。利用網(wǎng)絡媒體意見領袖與紙媒的互補和完美結合,通過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微博記者充當“意見領袖”來達到輿論引導的最佳效果。紙媒的優(yōu)勢在于他們擁有專業(yè)新聞水準的采編隊伍和在受眾心理長期積累的信任度。傳統(tǒng)媒介本身就成了一種權威的代表,那么如果針對微博上“口水”淹沒的公眾關注熱點,若有微博記者通過自己多年做新聞的經(jīng)驗和敏感度來寫博文發(fā)微博,用精辟的語言自成一家,為網(wǎng)民分析解惑,將報紙上或電視上無法播出的而受眾應該和有必要知道的事實真相通過微博粉絲團體的力量傳遞出去。
另外,“意見領袖”的身份也提供給媒體記者通過微博的平臺來知曉網(wǎng)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并借此設置議題發(fā)布微博,對輿論的導向起一定正確的引導作用;再通過微博上的“評論”和“轉發(fā)”兩條途徑,雙向和網(wǎng)民交流并進一步擴大記者對輿論引導的傳播范圍和速度。
(三)閭丘露薇對“方舟子被打”輿論的理性引導
閭丘露薇,“戰(zhàn)地玫瑰”,一個站在現(xiàn)場,用自己眼睛見證歷史的女記者。而現(xiàn)在,微博也成了她新聞一線的一部分。她的“最有新聞性的微博”,用推廣公民記者的理念,通過意見領袖和自己的媒體人素養(yǎng)引導普通公民,理性看待輿論。
她在自己的新書《不分東西》里寫道:“除了真誠,我想對于媒體人來說,還有一種品格叫做理性。因為這種理性,不會被外界喧囂的聲音影響自己的思維,從而以一顆純凈的心靈去嘗試追尋真相。雖然,這樣的理性,很多時候會兩面不討好,甚至會感覺到孤獨,但是只要想深一層,當你的堅持,能夠為大家?guī)砀嗟淖稍?、角度,而這些咨詢、角度能夠讓人們減少偏見的話,那么這樣的孤獨,是如此的值得,如此的難得?!?/p>
方舟子遇襲那天,他的微博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條:“我是方舟子的愛人,代替他發(fā)布這條微博。剛才在北京住所附近,方舟子遭到兩個埋伏歹徒的辣椒水和鐵錘襲擊,受輕傷。方舟子兩袖清風,鐵骨錚錚,為民除害,無怨無悔,更無所畏懼。期待北京警方早日緝拿兇手,更期待中國社會不再需要方舟子以一己之力抗拒群魔的那一天?!鳖D時,轉發(fā)8000多人,評論近5000人,且數(shù)字以秒刷新?!按蚣俣肥俊狈街圩又熬鸵晕⒉槠脚_,挑戰(zhàn)還未開通微博的張悟本、汪暉、李一,也舌戰(zhàn)已有微博的唐駿、禹晉永而引起輿論關注。而他的遇襲后引起網(wǎng)友轟動,一時之間他成了微博上輿論的焦點人物。針對方舟子遇襲網(wǎng)友有多種猜測,多數(shù)人認為屬“報復事件”。網(wǎng)友猜測幕后主使有可能是曾被炮轟學歷造假的唐駿、或被狠批假養(yǎng)生的李一偽、抑或被質疑剽竊的“國學天才”孫見坤等等。另有一些網(wǎng)友包括學者、作家等重量級人物認為,方舟子太高調了,得罪太多人結果自身難保;甚至有網(wǎng)友稱方舟子也在打假過程中“名利雙收”,現(xiàn)又借被襲引起名人效應、獲取名利;更有些“陰謀論者”認為這是方舟子的“苦肉計”,或者借此炒作,或者制造輿論,殺雞儆猴。
微博上輻射開了有關“方舟子被打”的多種輿論。北京晨報在方舟子被打后以“閭丘露薇:方舟子被打屬公共事件,公眾需要真相”為標題,并寫道:“著名香港媒體人閭丘露薇在微博中針對此事發(fā)表評論,‘公民被打,執(zhí)法機構都有責任調查,緝拿兇手,司法機構都有責任給予違法者法律制裁,不管是因為私人恩怨糾紛還是打擊報復。而方舟子被打,因為他一直做的事情,很明顯是屬于公共事件,更需要給公眾一個真相。”在方舟子被打事件發(fā)生后,閭丘露薇是用自己作為媒體人冷靜理性的獨立思考,然后負責任地在微博上發(fā)出她的評論。她并沒有像其他網(wǎng)友那樣過分追究方舟子打假對還是不對,他被打是遭報復還是炒作,他被襲是咎由自取還是值得憐憫。相反,在該事件成為輿論焦點時,閭丘露薇用微博呼吁“給公眾一個真相”和“對所有的暴力說‘不”。她是把這件事放在大環(huán)境下思考,一則認為應該用法律去制裁違法者,而非主觀臆斷;二則希望社會所有人可以更包容,言論更自由;三則由此思考如何保護公民包括高危記者的人生安全。當方舟子被襲不僅在微博上吵得沸沸揚揚,在傳統(tǒng)媒介上也被設置為重要議程時,閭丘露薇先是不斷在微博里發(fā)評論,爾后還在微博里發(fā)了《方舟子和媒體人》的鏈接,文章中最后寫道:“關于方舟子被打,雖然很多人,包括方舟子自己,認定是因為打假而遭到報復,他也因此得到無數(shù)的贊美。但是這畢竟只是主觀認定,或者說是一個合理的論斷。就算推理的過程如何的完美,如何的合乎常識,也只能為警方提供一個查案的方向。在找到證據(jù)和兇徒前,就只能是一個謎。真的,就是這樣。”
下面是幾位微博粉絲在閭丘露薇此篇博文后的評論:
何江濤:閭丘說得好! //@財新趙何娟:很好,很清晰。如果大家都選擇站在墻的對面,能否拋棄相互誅心的指責?拋棄那些主觀的判斷和標簽,先搞清楚真和假,是和非?方舟子被打,認定因為打假而遭到報復僅僅只是主觀認定,也只能為警方提供一個查案的方向。在找到證據(jù)和兇徒前,就只能是一個謎。
公民王洪波:傳播理性的文字,轉//@王和巖:閭丘露薇的好文 //@王老喆:好文
愛這滿天繁星:見識了專業(yè)和氣度。信哉。
千秋歲:很到位,值得所有媒體人傳閱。
雨田夫:不錯,很客觀,有見地。
閭丘露薇的評論被大面積轉發(fā),網(wǎng)民在她理性、公正的評論下,開始從尋找“方舟子嘴里說的‘報復者”到思考如何依法制裁施暴者來保護言論自由和期待社會更加寬容。
微博成為媒體人的另一種介質來影響人們對信息的接受、傳遞和認同。微博記者既是信息的傳播與接受者,也是輿論的引導者。他們的V字認證在他們的自由之身上添加了一份對傳播信息真實把關的責任和對輿論負責的正確引導職責。因為即使在微博的“微環(huán)境”下,他們的角色還是會深刻影響他們所在媒體的公信力。
在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每一個媒體在記者招待會或新聞發(fā)布會時,提問前都會先自報家門,因為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與他們所在新聞單位掛鉤的。同理,在“微環(huán)境”下,這個步驟雖然看似被省略了,實則他們的身份和他們的職業(yè)道德都在潛意識里提醒他們和網(wǎng)民。因此,他們在微博下的角色是把關人,是延伸器也是引導者。微博本身也是記者角色的延伸,而非取代。他們只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幫記者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介質下他們無法迅速觸及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張國良.傳播學原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 彭蘭.網(wǎng)絡傳播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何道寬譯.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0.
[4]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加]斯蒂芬妮?麥克盧漢 戴維?斯坦斯編,何道寬譯.麥克盧漢如是說:理解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 丹尼斯?麥奎爾:崔保國,李琨譯.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第四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